|
2024-04-23 | |
體育運動新議題——「身體素養」之多元宇宙的發展與趨勢 |
點閱次數: 2121 |
近年來身體素養於體育與運動科學之探討日益增加,本研究目的在探討2010-2020年身體素養在國際出版之文獻計量特徵。透過Scopus資料庫,以身體素養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檢索日期:2021年5月27日),並利用VOSviewer軟體與Bibliometrix R語言進行書目資料分析,包含年度出版、各國出版量、期刊發布情形、作者發表狀況、共現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總共發表了250篇文章,包含39個國家與97本期刊,2018年被引用次數最高,2020年達出版最高峰。其中以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為總發表篇數之前3名國家。文章大致發布於體育與公共衛生之期刊。從被高度引用的文章中確定了以下核心主題:體育、概念、動機、年齡與定義。本研究結論指出身體素養在體育研究中的持續且快速地發展,並掌握了近期於身體素養的相關主題。身體素養定義的辯論開創許多發展性的研究,而評量的內涵持續發展中,以涵蓋更多元的價值與終身旅程的概念。未來的研究可以針對單一變項或新興議題進行深度探討,並繼續追蹤與回顧身體素養的相關模型。more |
|
|
|
|
2024-04-16 | |
運動能否成為改善網路成癮對健康負面影響的良方? |
點閱次數: 1221 |
數位化的時代,社群媒體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即時溝通的可能。然而,它的快速發展同時伴隨著一些副作用,特別是社群媒體成癮及其對健康的影響,已引起了大眾和學界的廣泛關注。面對這一現象,本研究試圖探究規律運動是否能作為改善社群媒體成癮對健康負面影響的措施。本研究利用了2019年「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數據,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發現,社群媒體成癮確實會促使人們更頻繁地使用網路,而且可能對個人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這再次證明了社群媒體成癮其存在的潛在危害。但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本研究還發現規律運動對於社群媒體成癮程度較低的人群,減少使用網路有明顯效果,而對於高度依賴社群媒體的人來說,運動反而激勵了他們增加網絡使用的頻率。這一結果顯示了運動干預在不同成癮程度的人群中,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這發現不僅增加了研究者對社群媒體成癮及其對健康影響的理解,也促使各界在未來制定干預措施以維護心理和生理健康時,能提供更加細膩和有針對性的策略性思考。more |
|
|
|
|
2024-04-05 | |
新酵素技術:精準監測帕金森氏症治療關鍵 |
點閱次數: 988 |
現今,基於酶的比色生物感測器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實踐,然而僅有當這些方法具有高靈敏度且能有效處理多個樣品時,才能達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採用來自嗜熱細菌鏈黴菌(Streptomyces Sclerotialus)的新型熱穩定酶,即2,3-多巴雙加氧酶(2,3-Dopa-Dioxygenase),這種酶首次被成功應用於檢測左旋多巴,成為發展基於蛋白質和細胞的生物感測器的理想工具。本研究成功地利用紅色螢光訊號在短短30分鐘內檢測左旋多巴,並且開發了一種連續分析方法,利用雙螢光訊號高靈敏度地檢測多巴胺和左旋多巴的存在,以監測接受左旋多巴治療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治療情況。這項系統的穩健性和適用性已在血清中進一步得到驗證。此外,研究團隊還使用殼聚醣修飾的微流體紙基,實現了對混合溶液中多巴胺和左旋多巴的快速高效分析。more |
|
|
|
|
2024-04-02 | |
自由基不「自由」?利用無機金屬片段捕捉不穩定的硒自由基 |
點閱次數: 1163 |
本研究利用簡便的一鍋化方法合成罕見的含硒自由基之羰基錳陰離子錯合物[(μ-Se)(μ3-Se2)2Mn3(CO)9]2− (1)。陰離子錯合物1的μ-Se−片段具自由基特性,可自二聚化反應形成雙聚物[(μ4-Se2){(μ3-Se2)2Mn3(CO)9}2]4− [(1)2],亦可與自由基捕捉劑TEMPO或亞烷基溴化物(CH2)nBr2 (n=1, 2)反應形成硒自由基淬滅的錯合物[(μ-Se(TEMPO))(μ3-Se2)2Mn3(CO)9]2− (1-TEMPO)或四錳基底之氧化耦合產物[(μ4-Se2)(μ-Se2LSe)2Mn4(CO)12]2− (L=CH2, 2-CH2; Se, 2-Se)。研究團隊針對這些化合物有趣的結構、不尋常的磁性行為與特殊的半導體性質表現進行深入探討並搭配理論計算解釋。more |
|
|
|
|
2024-03-26 | |
葡萄中花青素定量技術新突破! |
點閱次數: 1169 |
在本研究中,開發了使用聯苯固定相的QuEChERS和UHPLC-MS/MS方法,並用於葡萄中12種花青素的快速分離。實現了多種物質的高效分離單醣基化和非醣基化花青素。目標花青素的線性範圍為0.5-500 ng mL-1。重複性分析的同日內(Intraday)和異日間(Interday)精密度均低於11.8%。不同來源的葡萄中的花青素已成功定量。因此,所開發的QuEChERS和UHPLC-MS/MS方法成功地為葡萄中花青素的定量。more |
|
|
|
|
2024-03-22 | |
降鈣素劑型內容物的新選擇:二羥基咖啡酸修飾的氧化鐵奈米材料 |
點閱次數: 1037 |
迄今為止,已經發現有42種人體胜肽或蛋白質能夠形成類澱粉蛋白纖維,其中大多數與人類疾病相關。然而,目前尚無類澱粉沉積症(Amyloidosis)相關的治療方法,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可抑制形成的類澱粉蛋白纖維的策略。人類降鈣素(Human Calcitonin, hCT)是一種包含32個胺基酸的激素胜肽,由人體甲狀腺濾泡旁細胞(Parafollicular Cells)分泌。它可以調節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並降低破骨細胞(Osteoclast)的活動。因此,降鈣素也被視為一種治療型胜肽。然而,hCT的聚集阻礙了治療可能性,並且在目前的藥物配方中已經被鮭魚降鈣素所取代。本研究發現,二羥基咖啡酸(Dihydrocaffeic Acid, DCA)修飾的氧化鐵奈米材料,可以分解預先形成的hCT類澱粉纖維,以維持它們對hCT聚集的穩定性和抑制效應。 more |
|
|
|
|
2024-03-20 | |
生科院研究:全球海洋塑料分析及控制措施策略的意涵 |
點閱次數: 1575 |
臺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研究團隊發現,塑膠污染威脅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全球環境危機。該論文已於2023年12月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more |
|
|
|
|
2024-03-19 | |
無序岩鹽結構材料的振動模型分析 |
點閱次數: 982 |
陽離子無序的岩鹽結構材料(Cation-Disordered Rock Salt, DRX)具有簡單的立方結構、多樣性的成分組成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因此,被視為一種新型的鋰離子電池陽極材料,也在近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此外,由於陽離子在DRX中會有大範圍的隨機分布,因此,陽離子在DRX空間上排列方式便成為固態材料界中一個十分有趣問題。研究團隊此篇的工作是探討一系列具有良好成分控制的錳(Mn)鐵(Fe)基DRX的振動結構,藉此找出陽離子在DRX中的排列方式。本研究的成果發現了DRX中層狀的陽離子排列方式,並提出了一套有用的構想,用來解釋存在於岩鹽結構的立方衍射圖譜(Cubic Diffraction Pattern)中的層狀各向異性(Anisotropy)。基於此構想,研究團隊進一步地建構出了一個鋰離子在DRX中的傳輸模型,用來闡明DRX中的鋰滲透理論。最後,研究團隊利用電化學的測量結果成功地印證出所提出的構想,並清楚地示範層狀各向異性在DRX電池性能中的作用。more |
|
|
|
|
2024-02-28 | |
虛擬體驗如何影響廣告效果? |
點閱次數: 1103 |
隨著通訊技術的進步,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變得越來越流行。本研究檢視虛擬體驗(Virtual Experiences)對廣告效果之影響。本研究進行2(虛擬體驗沉浸感:高與低)×2(虛擬體驗產品控制:高與低)×2(虛擬體驗產品刺激:高與低)之組間實驗設計。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低沉浸感虛擬體驗,高沉浸感虛擬體驗能夠產生較佳的廣告態度。此外,與具有低產品控制的虛擬體驗相比,具有高產品控制的虛擬體驗能夠產生較佳的廣告態度。虛擬體驗產品刺激與沉浸、虛擬體驗產品刺激與虛擬體驗產品控制之間的二者交互作用能激發較為正面的品牌態度和較高的購買意願。此外,遠端臨場和感知娛樂性分別中介虛擬體驗和廣告態度之間的關係。more |
|
|
|
|
2024-02-23 | |
創新數位化測驗:深化執行功能和設計流暢性理解的關鍵工具 |
點閱次數: 1135 |
執行功能對個體生活適應有全面性的影響,負責具目標導向行為的能力。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執行功能比智力更能預測國小到大學的學業成績,可見執行功能對於學生的學習歷程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設計流暢性測驗能同時反映個體的執行功能與創造力表現。臺灣鮮少發展相關標準化測驗,且傳統測量仍局限於紙本測驗,計分相對費時且費力。因此,本研究首次發展標準數位化測驗,能評估個體的執行功能與創造力表現,具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同時建立了本土常模參照,為未來研究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本研究為認知評估和研究提供了一種創新工具,有望深化各界對執行功能和設計流暢性的理解,並具有廣泛的潛在應用價值。more |
|
|
|
|
2024-02-22 | |
臺灣半導體技術再突破 物理系團隊開發超薄鐵電電晶體 |
點閱次數: 5166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藍彥文教授與陸亭樺教授所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鐵電材料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開發出基於二維材料二硫化鉬的創新鐵電電晶體(ST-3R MoS2 FeS-FET),創造出僅有1.3奈米厚度,以及低操作電壓的鐵電材料半導體元件,解決了傳統鐵電電晶體縮小尺寸、降低功耗的難題,在未來可以作為非揮發性記憶體及低功率電子元件應用,有望成為先進的半導體技術的核心,提升我國半導體國際競爭力。本研究成果已於2023年11月底正式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電子》(Nature Electronics)上。more |
|
|
|
|
2024-02-20 | |
合作或競爭?比較個體在兩種互動情境下的創意展現 |
點閱次數: 1024 |
共同創造力相關研究逐漸受到關注,卻鮮少研究探討個體在互動情境下的創造力表現,更遑論比較個體在不同作業情境下的創意產出。本研究以線上互動性創造力測驗平臺為工具,邀請並隨機分配參與者至合作或競爭作業情境。本研究分析個體在獨自作業及雙人作業(合作或競爭)情境,兩種類型創造力測驗(擴散性思考作業、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之表現。結果發現,競爭作業情境的參與者具有較高的競爭性焦慮。個體在雙人模式下的不尋常用途聯想作業與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之表現皆高於在單人模式;合作作業情境下個體在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的表現顯著優於競爭作業情境。整體而言,本研究主要結果有二,其一為加深各界對於團體作業增進個體在線上創造力表現之認識,其二為區分合作或競爭作業情境影響不同類型創造力表現之差異。這些結果深化個體如何在一對一互動情境創意產出之理解。more |
|
|
|
|
2024-01-29 | |
虛擬實境對設計行為及創意表現的影響 |
點閱次數: 988 |
本研究旨在探討虛擬實境對創意設計表現與設計思考歷程的影響。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的實驗研究法,並以臺北市一所國中七年級的18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室內設計教學活動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以虛擬實境應用及多媒體講述進行教學,再評量創意設計表現與設計思考歷程的差異。本研究主要的結論為:1.VR對創意設計歷程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尤其對設計與規劃、測試與修改、心得與欣賞等階段都有正面的大幅影響。但是對資料蒐集階段沒有影響。2.VR對創意設計結果的機能完整、技術要求、精緻美感、獨創新奇各向度有中度以上的效果。3.VR應用者的設計思考歷程從同理心、定義問題、創意發想、建立原型、到測試驗證,十分完整與順暢。尤其同理心的表現更明顯優於對照組。more |
|
|
|
|
2024-01-26 | |
高職自閉症學生可以應用虛擬實境訓練職業技能嗎? |
點閱次數: 2115 |
探討應用虛擬實境於技術型高中自閉症學生職業技能的可用性,以科技接受模式、認知負荷與認知焦慮理論為基礎,以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認知負荷、認知焦慮與系統提示作為問卷構面,由自閉症學生體驗虛擬實境語音版與字幕版的切小黃瓜任務後填寫問卷,回收40份有效問卷,以Spearman等級相關係數檢驗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認知負荷、認知焦慮與提示模式對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學生知覺有用性與職業技能行為意圖達正向關係,知覺有用性越高,使用VR學習職業技能的行為意圖越高;知覺易用性與職業技能行為意圖達正向關係,知覺易用性越高,使用虛擬實境學習職業技能的行為意圖越高;不同智力水準認知負荷達顯著差異,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認知負荷與行為意圖無相關,未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為負向關係;不同智力水準認知焦慮達顯著差異,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認知焦慮與行為意圖無相關,未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認知焦慮與行為意圖為負向,即認知焦慮越高,應用虛擬實境學習職業技能行為意圖越低;自閉症學生系統提示模式與行為意圖為正向,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偏好語音旁白與字幕之提示模式,未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偏好藍色閃爍與字幕的提示模式。more |
|
|
|
|
2024-01-20 | |
物理系學者卜宏毅參與跨國觀測 證實M87黑洞持續存在 |
點閱次數: 1116 |
「事件視界望遠鏡」1月18日公開M87黑洞最新影像,這是由臺灣主導的「格陵蘭望遠鏡」加入後,再次進行觀測的成果,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卜宏毅助理教授也是團隊重要成員之一,負責分析統計相關數據,不僅驗證黑洞持續存在,其直徑不變也符合廣義相對論理論。more |
|
|
|
|
2024-01-19 | |
好奇心旺盛的學生能否透過虛擬實境學到更多科學知識? |
點閱次數: 1215 |
過去的研究對於沉浸式虛擬實境(IVR)環境能否促進學生學習成效得出了不一致的結果。為了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本研究探討了透過IVR以及概念圖作為前導組織(Advanced Organizer)對學生學習科學的影響。在IVR的探索性和沉浸式的學習環境中,研究團隊也探討了學生的知識好奇心和其他情感因素對於學習的預測情形。本研究共招募74名六年級學生參與這項研究,學生被隨機分配到前導組織組(實驗組)和非前導組織組(對照組)。資料收集包括問卷調查和一個評估學生對植物概念理解的科學測驗。研究目的主要在檢驗學生的認知好奇心和情感因素(包括臨場感、控制和主動學習、正向學習情緒參與和負向學習情緒參與)之間的結構關係,並比較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習成效。資料分析使用共變數分析(ANCOVA)和偏最小平方結構方程模型(PLS-SEM)。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學生在科學概念上的分數顯著高於對照組的學生。在兩組中,興趣型好奇心以及控制和主動學習皆正向預測了學習情緒參與。此外,在有使用前導組織的組別中,正向學習情緒參與正向預測了植物概念的科學知識。本研究對於未來的研究和教學設計提出了建議。more |
|
|
|
|
2024-01-19 | |
生科系李壽先教授跨國研究金門歐亞水獺 遺傳特有性登國際期刊 瀕危物種保育重要依據 |
點閱次數: 1383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壽先教授跨國團隊合作,分析亞洲地區含金門在內的歐亞水獺(學名:Lutra lutra)族群,研究結果顯示,金門歐亞水獺是歐亞大陸上三個具明顯遺傳差異的族群之一,雖然分布範圍較小,卻沒有因為小族群近親交配造成基因窄化,所以不宜為了補充繁殖個體,而引進來自不同族群的個體,避免雜交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以保有遺傳多樣性。研究成果已榮登於國際期刊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且將成為後續推動金門歐亞水獺保育重要依據。more |
|
|
|
|
2024-01-16 | |
解密擴增實境(AR)對教育的影響 |
點閱次數: 1188 |
擴增實境(AR)科技這十年來在教育領域引起了關注。儘管已有系統性的回顧和後設分析研究整合了AR對學習的影響,但其中大多數並未區分AR如何促進不同程度的各種學習成果。本研究綜覽了2012年至2021年間的134個(準)實驗研究,探討AR對反應、知識和技能以及表現等三種學習成果的影響。透過回歸分析,研究團隊還研究了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如教育層級、科目範疇、課程時間和AR優勢。後設分析的研究結果顯示,AR教育科技在所有學習成果上都具有正面效果,尤其在提升表現方面更為明顯。課程時間也被證實是影響AR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相較於科學學習,AR在支持語言或社會學習方面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習者的正向反應,包括引起學習動機和積極學習態度。需要注意的是,AR學習環境中的3D視覺化需要精心設計和評估。最後,研究團隊探討了AR支持學習的方法、AR學習環境的設計以及未來研究的方向。more |
|
|
|
|
2024-01-12 | |
以共被引用網絡分析剖析當代虛擬實境教育研究 |
點閱次數: 1032 |
本研究基於引用文獻的角度,針對VR技術支持的教育研究做網絡結構的分析,以共被引用網絡分析檢視2015至2020年共49篇來自於Web of Science的VR教育相關文獻。結果顯示Makransky的一系列文章被視為最常被引用的文獻。本文也提供了視覺化的網絡圖,以更清楚呈現整體範圍的架構。透過網絡分析,可以從中發現探討個體在VR學習中的認知及情意為主流;而共被引用網絡分析的結果也突顯出相關研究趨勢,包括教學設計、STEM教育中的虛擬實驗室以及VR對青少年的教學影響等議題。more |
|
|
|
|
2023-12-28 | |
清末臺灣新竹城隍廟的中元祭儀反映的社會動員與地方認同 |
點閱次數: 1173 |
以每年中元祭儀為特色的新竹城隍廟,自十九世紀中葉起成為地方重要政治象徵及活動場域。由新竹城隍廟祭儀之歷史來看,不難發現自建廟百餘年後的1850年代起,民眾參與增加及地方士紳藉以號召的痕跡。這一變化的社會脈絡,是在地方不安和戴潮春事件等事件影響下,地方重要士紳家族在地方武裝化的氛圍下運用以動員的一種表現。但光是地方大事或經濟發展,並不足以解釋為何是城隍廟,而非其它受歡迎廟宇。地方社會至十九世紀中期的發展,及重要士紳間建構影響力的方式,讓他們以新竹城隍廟在地方行政體系代表的正統性為訴求,也就是運用新竹本地社會發展脈絡,產生地方獨有的認同,並隨着著此地政治與經濟地位在十九世紀末日益邊緣化而愈發顯著。城隍廟中元祭儀發展的歷史,是清代國家符碼化,影響地方社會長期以來形塑地方認同的一個例證。more |
|
|
|
|
2023-12-26 | |
清雍乾時期八旗米局的興革:制度史的考察 |
點閱次數: 1095 |
滿洲入關之後,統治者面對新的情勢,為使八旗制度能夠繼續運作,乃以八旗制度為基礎,設計出若干新措施,八旗米局即為其中之一。雍正六年(1728),雍正皇帝為避免京師旗人因糶賤糴貴蒙受損失,特別設立八旗米局;至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皇帝卻以弊端叢生為由,下令停止,前後不過維持二十五年,迥異於其他養贍旗人的措施。然而,從八旗米局的制度運作來看,其辦理項目增加、經營成效尚佳、管考亦稱嚴謹,竟不能行之久遠;若檢視其制度設計,實存在著功能與既有的京師五城米局重疊、用人忽略政務的輕重緩急、無視旗人糧食消費的實際狀況等缺失,則米局遭裁汰的原因,未必是官方宣稱的辦理未善與奸民射利所致。因此,本研究從八旗米局與糧價波動、監督考核、旗人生計的互動切入,透過官書與檔案的相互參照,期能呈現制度的動態變化,並分就八旗米局的經營型態、行政管理,及其存廢對旗人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的研究,用以探討八旗米局的制度變遷,以及八旗米局與雍、乾時期經濟、政治、社會的關係。more |
|
|
|
|
2023-12-21 | |
生科院研究:在藥物基因組學視角下,重新定位藥物和選擇性抗氧化劑如何影響長新冠的基因相互作用 |
點閱次數: 1715 |
COVID-19大流行在全球引起了恐慌和擔憂。因應「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有效治療方案的缺乏,重新定位藥物作為可行的治療選項正受到廣泛的關注。伊維菌素是一種新興的重新定位藥物,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抗病毒效果。此外,抗氧化物也因其減輕炎症和症狀嚴重程度的能力而受到注意。由於缺乏對這些化合物在人體內藥物基因組學和作用機制的了解,臺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研究團隊在伊維菌素和六種抗氧化物(兒茶素、薑黃素、芝麻素、花青素、槲皮素和N-乙醯半胱氨酸(NAC) )組合提供藥物基因組概況,作為潛在有效的長新冠症狀治療方案。more |
|
|
|
|
2023-12-19 | |
《天方夜譚》沒有阿拉丁?論《天方夜譚》轉譯史 |
點閱次數: 1154 |
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譚》(或譯《一千零一夜》)自1900年開始有中文譯本。20世紀前半葉的眾多譯本都不是由阿拉伯文直譯,而是由英文轉譯,但究竟透過哪個英譯本?許多論者都誤以為主要根據的版本是1839年的雷恩(Edward Lane)譯本,但本研究指出早期中譯本都是根據加朗(Galland)法譯本的多種英譯本轉譯,並沒有任何一個譯本根據雷恩譯本。主要的線索是「阿拉丁」和「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這兩個故事,最早就是出現在加朗法譯本,阿拉伯原文並沒有這兩個故事,所以標榜忠實的雷恩譯本也沒有收錄。1903年奚若譯的《天方夜譚》包含〈神燈記〉(即「阿拉丁」);1904年周作人的〈俠女奴〉(即「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1928年屺瞻生、天笑生合譯語體《天方夜談》,也收錄了〈神燈記〉,可見都不是譯自雷恩本。1940年林俊千版自稱譯自雷恩本,其實改寫自屺瞻生、天笑生版本,為語內翻譯的版本,仍與雷恩本無關。研究證明轉譯自加朗法譯本的各種英譯本,實為早期各種中譯本的主要源頭。加朗法譯本雖不忠實卻最受歡迎,雖然各中譯本皆想表明自己根據的是較忠實的雷恩譯本,其實都使用比較好看的加朗本。more |
|
|
|
|
2023-12-15 | |
南臺灣閩南語句末語氣詞「膩」 |
點閱次數: 1150 |
為了探討南臺灣閩南語句末語氣詞「nih8」的身世,本研究追溯明清閩南戲文句尾詞「年」以及日治時期臺灣語學雜誌《語苑》句尾詞「呢」的用法,並進一步以臺南地區作為樣本,從事實際的田野調查。在共時描寫方面,本研究主張「nih8」並不專表某一特定語氣,故能出現於任何句式,語帶誇張或強調。「nih8」具有提醒聽者注意信息焦點的作用,可能與其語源是表「如此,這樣」義的指示詞「爾」有關。在歷時觀察的部分,本研究對比古今三個不同時段的紀錄與田野調查結果,發現「nih8」約莫在一個世紀前因為另一個語氣詞「咧」的興起,轉而多用於疑問句。及至今日,「咧」非但用於陳述句、祈使句,還跨足至特指問句;「nih8」的音讀則主要保留在是非問的句型裡,並且常用以反詰,語氣嗆辣,多為負面表述。more |
|
|
|
|
2023-12-12 | |
文學比歷史更真實:中國古代經典中透顯的政治無意識 |
點閱次數: 1135 |
東亞儒學圈的政治場域中,有著一種相對於西方民主體制中「政治人」的概念——「道德政治人」。這樣的觀念使人們在政治參與時,關注政治人的道德與人格,更勝於關於其專業與能力——我們總是藉由挖掘候選人的醜聞來否定,而並未真正聚焦於政治人的專業領域及實踐經驗。因為我們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聖王崇拜的傳統,我們相信道德人格永遠優先於政治能力——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必然也會是個為國為民的政治人,反之則不必然。這其實就是《孟子》:「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的思維結構。這樣的思維在傳統政治實踐中,逐步弱化與消解政治權力,以「道德人」取代「政治人」,而形成了沒有政治的政治論述,認為道德人格能夠解決一切矛盾與衝突。雖然東亞經典中鮮少有著如同西方政治學的專著,在哲學經典中也以道德為核心,但事實上政治的無意識始終存在於經典、文學與戲曲等敘事文本中;藉由這些經典文本與傳播媒介,道德政治人的思維滲透成為東亞文化場域中人們的心理結構,進而成為一種集體性結構。那是一種日用而不知的慣習系統,卻始終影響著我們的思維與行動、左右了我們抉擇的關鍵。當然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地被意識到與轉變,但唯有更清楚了解我們如何成為今天的我們,才能夠有更好的明天——尤其是在這個政治體制很新,政治思維卻可能很傳統的當下,我們應該更深刻地去解構自我。more |
|
|
|
|
2023-12-08 | |
擔負障礙者照顧責任的手足照顧者角色階段探究 |
點閱次數: 997 |
近年來平均壽命延長、少子化以及個人主義的興起,都對各國的家庭照顧帶來了影響;臺灣在重視家庭的文化背景下,受到人口高齡化的衝擊,更使長期照護成為全國的重大課題。在障礙者的家庭照顧議題上,越來越多非障礙手足必須加入照顧智能與發展障礙兄弟姊妹的行列。這個質性研究囊括了三十位在不同照顧者階段的非障礙手足的深度訪談,從現象學觀點分析他們在參與照顧者、預期承接照顧者、共同/主要照顧者三段歷程的經歷以及觀點,發現非障礙手足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對手足間的互動經驗、對照顧的觀點皆有極大影響。more |
|
|
|
|
2023-12-05 | |
感到焦慮與情緒低落嗎?嘗試專注正念與放鬆練習吧! |
點閱次數: 1316 |
頂尖運動員必須不斷地承受高度壓力,因此經常會感到焦慮、緊張與不安,而這些負面心理狀態亦會對運動表現造成負面影響,故運動員的心理健康一直受到重視。而找尋有效提升心理健康與運動表現的心理策略,成為競技運動心理學領域重要的議題之一。為探究不同心理策略對運動員心理健康之效益,以及其中大腦的潛在歷程,研究團隊招募35位田徑運動員進行隨機交叉實驗設計,比較單次30分鐘的正念引導練習與被動式自我引導肌肉放鬆練習,對運動員焦慮與正負向情緒之立即性效益,並以神經電生理的觀點,解析不同形式之心理策略期間的神經處理機制。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漫無目的的休息,運動員在正念引導或是自我引導放鬆過程中其前額葉均招募更多的認知資源,並在練習後顯著減少運動員的負面心理狀態。本研究為運動員在採取心理策略時提供選擇依據,使其在訓練與比賽時得以更有效地為心理健康與個人表現採取行動。more |
|
|
|
|
2023-11-28 | |
兒童與青少年情緒陶冶團體的諮商效能是如何發生的? |
點閱次數: 1073 |
研究團隊長期開發更符合本土文化需求之華人情緒調節理論(即情緒陶冶;Emotional Cultivation),並據此開發具有循證實務(Evidence-based Practice)的兒童與青少年情緒陶冶小團體諮商介入方案。雖然過去研究已為情緒陶冶團體諮商的有效性提供了實證支持,然而對其團體有效是如何發生之機制卻所知甚少。本研究之目的擬揭露「情緒陶冶團體諮商為何能有效」的關鍵要素與歷程。本研究共邀得33個團體,196名兒童及青少年參與為期8次的情緒陶冶小團體。研究蒐集4波縱貫性團體諮商資料,以隨機截距交叉延宕分析模型(The Random Intercepts Cross-Lagged Panel Model, RI-CLPM),探究正向情緒(感恩、基本心理需求滿足、正向感受)、正向關係(良好師生關係、社會支持)和情緒陶冶(即團體目標)三者間,如何透過交互循環歷程,達成情緒陶冶小團體諮商目標。除正向感受外,研究結果支持參與者之正向情緒(感恩、基本心理需求滿足)、正向關係(良好師生關係、社會支持)和情緒陶冶三者間,具有一個正向螺旋式交互循環關係,也就是團體成員之正向情緒和正向關係對其團體諮商目標達成(即情緒陶冶知能變好)具有促進效應;情緒陶冶的提升也會增進團體成員在未來的正向情緒和正向關係的發展。最後研究據此發現,提出對團體諮商意涵、實務與未來研究之建議。more |
|
|
|
|
2023-11-24 | |
3D VR園藝治療紓解長者憂鬱與孤寂 |
點閱次數: 1258 |
長者健康對國家發展、社會結構及家庭經濟與生活品質的影響甚巨,因應養護機構之長者受限於天氣、溫度及場域等因素,無法持續從事各項健康促進活動,本研究應用任務科技配適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TTF)設計一套3D VR園藝治療教學活動課程,結果發現可顯著改善長者的心理健康狀態、憂鬱與孤寂感。本研究為國內首創之3D VR沉浸式園藝治療課程,有別於傳統實作之園藝療法,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的健康狀態及各項指標於介入後均有正向顯著效果,且追蹤測驗之部分也有正向之維持呈現。因此可將本研究所發展的課程與設備加以推廣,讓機構長者可以在虛擬實境中享受園藝活動的操作樂趣增加其生理活動與心理紓壓,成為一適合長者且具教育意義的數位健康促進工具。more |
|
|
|
|
2023-11-17 | |
高爾夫球選手推桿前的注意力動態過程 |
點閱次數: 1157 |
過去針對精熟動作提出的網狀控制理論(Meshed Control Theory),該理論指出優異的動作是在認知控制和自動控制(自動化)的協作中完成,但是先前的研究方法限制了它們提供更深入有關優異表現中大腦神經運動的過程,為了測試自動化和認知控制過程對運動技能表現的影響,本研究招募了12位精熟的高爾夫球選手進行三種不同注意力焦點(無焦點指令、外部注意力焦點、內部注意力焦點)的推桿任務,各40次,共120次推桿,同時記錄動作過程的腦電圖(EEG)。結果發現,相比於內部焦點或是外部焦點,無焦點指令有較佳的推桿成功率和準確性,而EEG結果顯示,熟練的高爾夫球手在無焦點指令時,最初的注意力過程與外部注意力相似,然而在推桿動作前卻轉向與內部注意力相似,這表明選手在準備推桿時從自動化的過程轉向認知控制的過程,這些發現為網狀控制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支持,並表明了神經運動過程的動態特性,且了解卓越表現底下的大腦神經機制,有助於運動員獲得卓越的運動表現。mor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