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6-20 | |
幹細胞用於糖尿病性心肌病變的治療 |
點閱次數: 1278 |
高糖環境會抑制間葉幹細胞的功能,進而導致間葉幹細胞在修復糖尿病性心肌病變的能力降低。經研究證實,紅酒萃取物「白藜蘆醇」具備保護幹細胞的功效。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以白藜蘆醇與脂肪幹細胞共同培養,藉由白藜蘆醇的保護功效來強化脂肪幹細胞的活性,接著將增強活性的脂肪幹細胞移植進入糖尿病動物體內,觀察經白藜蘆醇強化的脂肪幹細胞其治療糖尿病性心肌病變的效果較一般脂肪幹細胞移植更好。在糖尿病動物實驗中將動物分成正常組、糖尿病組、糖尿病動物移植一般脂肪幹細胞治療組、糖尿病動物移植白藜蘆醇強化脂肪幹細胞治療組等四組。與正常組動物相比較,發現糖尿病組動物其心肌組織產生下列的病理反應,包括心肌細胞凋亡、心肌組織肥大、心肌組織纖維化、心肌細胞內含抗氧化蛋白質Sirt1表現量調降等,最後導致糖尿病性心肌病變及併發心臟功能衰竭。若以一般脂肪幹細胞移植治療,發現上述病理反應改善狀況有限。更進一步,以白藜蘆醇強化脂肪幹細胞治療,則上述病理反應有明顯改善之外,心臟功能更明顯回復。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說明,以白藜蘆醇強化脂肪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性心肌病變是可行的,未來可進一步做人體研究,證實白藜蘆醇強化脂肪幹細胞此技術在臨床上具備治療糖尿病性心肌病變的潛力。more |
|
|
|
|
2023-06-12 | |
醣化修飾造成β-澱粉樣蛋白更具細胞傷害性 |
點閱次數: 1321 |
阿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特點之一是由β-澱粉樣蛋白(Aβ)形成的細胞外老年斑塊(senile plaque),並沉積於患者大腦之中。以往的研究顯示,AD大腦中的斑塊與醣化最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位處於相同的區塊,醣化最終產物主要由一系列蛋白質與還原醣或反應性極高的二羰基化合物反應的結果,與一般經由酵素專一性修飾的過程不同。本研究證明,醣化反應可以增加Aβ的細胞毒性。more |
|
|
|
|
2023-05-29 | |
「AI醫學科學家」分析胰臟癌之相關共病症 |
點閱次數: 1455 |
胰臟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然而,胰臟癌的危險因素尚未充分確定。研究團隊試圖同時篩選所有與胰臟癌發病率相關的先前疾病,並為這些疾病構建關係網路。本研究方法為臺灣全人口病例對照研究,研究使用全民健保資料庫1997-2013年期間的數據。病例組包括3,726名新診斷為胰臟癌的患者,根據病例組性別、年齡、居住地城鄉別和投保薪資精確配對3,726名對照組。逐步二元邏輯斯迴歸用來分析第一次診斷胰臟癌的1年以前、2年以前…9年以前的既往疾病。路徑分析用於構建先前相關疾病與胰臟癌之間的關係路徑。研究結果顯示,胰臟癌確診1年以前,與胰臟癌顯著相關的疾病共11種,其中正相關9種,負相關2種。路徑分析顯示糖尿病為胰臟癌直接正向影響的先前疾病,而失智症則與胰臟癌呈負相關性。糖尿病、消化性潰瘍和消化系統疾病為胰臟癌發病率相關的先前疾病。more |
|
|
|
|
2023-05-23 | |
求解二階錐變分不等式的類神經網絡方法 |
點閱次數: 1496 |
本研究主要是提出一個類神經網絡的方法來解決二階錐變分不等式。它的設計是基於一個微分方程系統與投影算子,有別於傳統最佳化演算法,迭代的次數不是主要的議題,穩定性分析是重要關心的方向,本研究的理論分析完整地證明其穩定性的結果。數值模擬也展現研究團隊所提出的方法相較於文獻上一些方法,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優勢,例如:當起始點變動時,本研究的方法不會受到干擾,仍能順利解決所要的二階錐優化問題。more |
|
|
|
|
2023-05-16 | |
圖像化QR code之微結構對於辨識率之影響 |
點閱次數: 1325 |
QR code在以較小尺寸進行實體輸出時,印刷所產生的網點擴張使白色資訊點被遮掩,導致在錯誤分析中偽黑(原白點誤認為黑點)會大於偽白(原黑點誤認為白點),進而影響解碼率。為了降低實體輸出所產生的偽黑並降低辨識錯誤率,本研究改變QR code之微結構,將其以不影響解碼的方式下予以不同程度縮小。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調整的微結構成功降低偽黑之發生及使辨識錯誤率降低。此方法可應用在傳統及圖像化QR code之實體輸出。more |
|
|
|
|
2023-05-12 | |
用於學習相態的通用類神經網絡 |
點閱次數: 1360 |
本研究構建了一個可以計算關於相變實驗中之臨界點的通用監督式類神經網絡(NN)。為了檢驗這個監督式類神經網絡的有效性,研究團隊用它來計算幾個三維(3D)和二維(2D)模型的臨界點,這些模型包括3D經典O(3)模型、3D 5-狀態鐵磁Potts模型、3D二聚化量子反鐵磁海森堡模型和2D XY模型。特別是,雖然研究團隊所建構的NN只在具有120個位點的一維(1D)晶格上訓練了一次,但它成功地計算出我們所研究的這些系統的臨界點。更重要的是,這個NN的預測並不是使用整個真實的物理狀態來執行,而是根據模型的塊材資料或自旋狀態來建構在120個位點的一維晶格上的組態來做相關的預測計算。因為這些技巧,本研究的計算效率是極高的,且所構建的神經網絡在研究物理系統相變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令人驚奇的是,雖然研究團隊所研究的系統彼此之間的差異甚巨,但是在訓練NN及用NN做預測所使用的策略得到了一個適用於許多3D和2D模型的高度通用監督式類神經網絡。根據本研究結果的顯示,很有可能在臨界現象以外的物理多體系統也可以構建出簡單但優雅的機器學習技術。more |
|
|
|
|
2023-05-04 | |
兒童網路上暴力色情暴露影響心理健康 |
點閱次數: 1260 |
本研究進行兩岸2230對親子配對問卷調查,共有25所國小參與本研究(臺灣計16所1140對親子、大陸計9所1090對親子),結果發現三成學童表示曾在網路上看過暴力訊息,其家長有七成表示不知道子女曾在網路上接觸過暴力訊息;另有一成六的學童表示曾在網路上看過色情訊息,其家長有八成表示不知道子女曾在網路上接觸過色情訊息。多元邏輯回歸顯示控制家長與學童人口學資料後,發現影響家長不知道子女網路上暴力訊息暴露的因素包括:學童擁有自己的手機、學童使用手機與平板時間較長、家長對子女網路使用瞭解度較低、居住在偏鄉;另影響家長不知道子女網路上色情訊息暴露的因素包括:親子關係較弱、學童使用手機與平板時間較長。此外,多元回歸顯示學童家庭社經較低、親子關係較弱、學童使用手機與平板時間較長、家長不知道子女在網路上暴力與色情的暴露者,學童愈易有情緒與行為上的問題。more |
|
|
|
|
2023-05-02 | |
消弭代溝?從數位遊戲的共學同樂開始 |
點閱次數: 1172 |
全球平均壽命的拉長迎來了高齡社會時代,人們也因此越來越關注年長者與年輕族群之間的對話溝通,進而努力研究如何架構正向的代間交流,而如何促成不同世代的人相互合作就成為了當代的新挑戰。本研究因此嘗試開發並驗證一套編碼系統,協助代間相互學習中的合作溝通。本編碼系統含三個具有高評分者信度的子系統:權力歷程、溝通方式、回應方式,並進一步在兩種不同的學習環境中進行驗證,藉此調查和比較在不同學習環境下代間的合作溝通模式。more |
|
|
|
|
2023-04-28 | |
關注青少年睡眠問題與手機過度使用行為間互為因果的關係 |
點閱次數: 1270 |
青少年的睡眠問題與手機過度使用行為問題,因其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而受社會大眾長期關注。睡眠問題會導致白天精神不集中、學業表現變差及身體虛弱等情形。手機過度使用,亦會造成心理依賴、成癮和筋骨酸痛等狀況。有理論認為,過度使用手機,會造成延後睡眠和較難入睡等睡眠問題,而睡眠問題,亦有可能因為運用手機打發無法入睡的時間而造成手機過度使用的問題。因此,睡眠問題與手機過度使用問題可能具有雙向因果關係。然而,過去尚未有研究運用實證資料驗證此雙向關係,因此本研究欲了解此雙向關係是否存在。more |
|
|
|
|
2023-04-26 | |
不要讓彈出廣告過早出現:網路使用者對彈跳廣告的瀏覽行為 |
點閱次數: 1362 |
網頁中常見的彈出式廣告,通常是在頁面一開啟時就彈出,目的在藉由阻礙消費者的瀏覽來獲取視覺注意,但是,文獻與生活經驗中都瞭解到,此一廣告幾乎都是被立即點擊關閉。本研究執行實驗設計,操弄彈出式廣告的彈出時間,主張當彈出式廣告較晚彈出,比起較早彈出時,瀏覽者觀看彈出式廣告的次數與秒數較高;而以兩種廣告型式相比,當彈出式廣告較早彈出時,瀏覽者觀看橫幅廣告的次數與秒數高於彈出式廣告,但較晚彈出時,兩者無顯著差異。結果發現當彈出式廣告較晚彈出,瀏覽者觀看彈出式廣告的次數與秒數則較高;此外,若以不同廣告型式來看,不論彈出式廣告較早或較晚彈出,瀏覽者觀看橫幅廣告的次數與秒數都高於彈出式廣告。more |
|
|
|
|
2023-04-18 | |
社交電視中媒體多工行為於跨媒體廣告效果之研究 |
點閱次數: 1318 |
Social TV(社交電視)曾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未來十大最可能改變世界的技術之一(MIT Technology Review, 2009),其即時互動性有望翻轉電視逐漸被網路取代之現象,並重塑電視廣告生態。本研究關注社交電視中媒體多工與跨媒體廣告之廣告效果,探討觀看電視情境(個人與社交電視)與第二螢幕上之廣告形式(影片與圖片)之交互作用是否會對廣告效果產生影響。more |
|
|
|
|
2023-04-13 | |
利用AI技術偵測假新聞之實證研究 |
點閱次數: 2370 |
數位媒體科技日新月異,為人類創造無比便利的溝通工具,卻也讓我們身處於假新聞與假訊息充斥的環境。為了因應假新聞的氾濫,本研究運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與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結合深度學習方法,設計出一套新聞可信度評估系統模型。本系統經測試後辨識率最高可達90.53%。然AI決策的可解釋性、人類自主性與社會過度依賴等問題皆是運用AI於假新聞上需深思者。本系統除了作為網路使用者在評估新聞是否真實可信之輔助工具,也期盼提醒民眾對於假新聞有所警戒。more |
|
|
|
|
2023-04-06 | |
以糙薏仁作為每日主食的一部份具有調節血壓的作用 |
點閱次數: 1502 |
高血壓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飲食中富含全榖雜糧已被建議作為預防高血壓發生之飲食模式。本研究探討飲食以糙薏仁取代部分精緻主食類對於血壓和血管內皮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餵食高血壓動物12週含糙薏仁的飼料,收縮壓顯著降低。在人體試驗中也發現,23名過重和肥胖的受試者,每天食用60克糙薏仁達六星期,受試者收縮壓顯著下降,且在參與試驗前收縮壓較高的受試者,血壓降低的情形更為顯著。因此建議每天可以攝取60克糙薏仁來取代膳食中部份主食類,對於血壓調節具有正面的影響more |
|
|
|
|
2023-04-04 | |
用植物串起生命的記憶 |
點閱次數: 1418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二千年後的西方學者艾瑞克森亦提出八階段的人類生命發展任務,每一階段的生命發展皆會對自我產生不同的定義,而「自我統整」被視為是生命發展終期的重要任務,也就是對於先前階段的各項人生事件與發展危機能有所領悟與釋懷,才會相信自己的人生是充滿意義和重要性的,並且會對其一生感到滿足而不再懼怕死亡,也呼應了孔子所言,七十歲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而收放自如。因此,人生的終期應該藉由自我了解及自主意識的強化來養成智慧的能力以順利達成自我統整的目標,故本研究目的在於開發一套園藝生命回顧課程,運用植物的生命歷程,期望透過與植物的互動中引發人對生命的省思,再由園藝治療師適時地協助高齡者對自我生命進行評價與思考,以達成自我統整。主要研究採單組實驗設計招募高雄市某日照中心的9位長者為研究對象,進行七週園藝生命回顧課程介入方案及四階段之前後及追蹤測驗。結果發現,該課程對參與者的認知功能有顯著的正向效果,對於心理層面之生命意義、生活滿意度與自我統整自覺程度則有反彈的效果呈現。more |
|
|
|
|
2023-03-28 | |
過度追劇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 |
點閱次數: 1429 |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臺灣成年人追劇行為與憂鬱感、社交互動焦慮及孤獨感的相關性,透過線上問卷調查進行橫斷性研究,共募集1,488名研究對象,以問題性追劇量表(Problematic Series Watching Scales, PSWS)評估過度追劇以至於可能成癮的程度。研究對象的PSWS平均得分為15.29分(量表分數範圍:6~30分),有33.7%的受試者為過度追劇的高風險族群(量表得分≧18分)。由多元迴歸分析發現,PSWS得分較高者,其憂鬱感、社交互動焦慮、孤獨感的量表得分也顯著愈高。more |
|
|
|
|
2023-03-22 | |
越無知的消費者能有越長久的幸福感?-探討專家對享樂升級之影響 |
點閱次數: 1388 |
過去研究指出,理性消費具有享樂遞減效應,亦即消費者消費越多,所得到的幸福感將下降;然而是否有任何消費者心理影響因素,能逆轉該現象?本研究提出消費者的專業程度做為影響,利用兩個實驗來檢驗專家、調節焦點與享樂升級之間的關係。實驗一檢驗專家∕新手消費者在單一品牌中會因專業程度差距而如何影響享樂升級。實驗二根據自我差距理論與調節焦點理論,驗證調節焦點對專家與享樂升級之關係的調節效果,並以兩種不同產品別進行操弄。所有研究發現都將進一步提升當前對享樂升級領域之應用。more |
|
|
|
|
2023-03-14 | |
郊山健行不留下痕跡:登山健行環境衝擊與無痕山林宣導方案 |
點閱次數: 1384 |
本研究目的旨在協助管理者在登山健行參與及環境永續之間找到平衡點。本研究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為「登山健行參與對環境負面衝擊評估」,在文獻回顧後,透過「使用者分析技術」(包括:現地觀察、問卷發放與訪談等方法)的應用,評估登山健行參與對環境帶來的各項衝擊。然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永續的登山健行行動方案與成效衡量」,擬定低衝擊登山健行行動方案,而後以都市鄰近郊山(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之登山健行參與者為對象,透過現地行動推廣方案執行,並進行方案成效衡量。本研究成果除能夠提供管理者解決衝擊問題的策略與方向之外,進一步透過方案推行的方式教育參與者,亦能夠降低前述衝擊,達到登山健行與環境永續發展之最終目標。基於兼顧登山健行運動進行與降低環境衝擊的平衡理念,藉由「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 LNT)概念的推展實務與效益評估,一直是本研究團隊所關注的議題。過去也在校園情境裡針對不同對象(大學生、國小生、國中教師),發展出許多宣導教育方案,也產出幾篇研究文章。more |
|
|
|
|
2023-03-03 | |
英語是EMI課程的唯一語言?以卡達EMI學生的態度為例 |
點閱次數: 1548 |
本研究調查了卡達國際分校(IBC)的學生,對在全英語授課課程(EMI)中使用阿拉伯語的態度。研究者發放問卷給57名工程學學生(44名阿拉伯語者、13名非阿拉伯語母語者)以調查他們對EMI的態度。數據分析使用描述性統計、單樣本t檢驗和質性分析演繹法。總體而言,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接受在IBC中使用阿拉伯語,並支持將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而非EMI的單一語言。特別是對於非阿拉伯語母語學生而言,他們儘管不會說這種語言,仍對在IBC課程中使用阿拉伯語持中立態度。研究也發現阿拉伯母語學生對阿拉伯語使用於不同學術領域的態度有所不同:阿拉伯語的使用在政治學/歷史中最受青睞,在數學中最不受歡迎。阿拉伯語母語學生表示,在「課堂討論」中對阿拉伯語的使用持正面態度,但對它在「講座、閱讀和作業」中的使用持中立至負面態度。有鑑於此研究結果,建議政策制定者、大學行政人員和IBC教師應採用將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而不是將其視為EMI課程中的唯一語言。more |
|
|
|
|
2023-02-28 | |
英語授課的想像與真實 |
點閱次數: 1567 |
既有文獻指出學生認為修習英語授課(EMI)可提升語文能力,本研究特以英語前、後測來探討前揭自評式想像的真實性,對象為中文授課學系的大學生,是否因一學期EMI課程而改善閱讀能力。個案EMI課程以傳遞專業知識為主,搭配學科主題相關的專業英文(ESP)文本閱讀作業及小考,並由學科教師及英語教師設計客製化ESP試題。研究結果發現,前、後測的ESP閱讀成績無顯著差異。參酌外部資料可知,臺灣學生於高中階段達到英文閱讀能力巔峰,大學時期則呈現衰退,顯示EMI應有助於維持、而非短期提升大學生的閱讀能力。本研究以實例說明「想像」若付諸持續的「行動」,英語進步終將成為「真實」。more |
|
|
|
|
2023-02-23 | |
注意力操縱多就是好?教師注意力吸引模式對外語字彙效益探討 |
點閱次數: 1193 |
在傳統課室學習中,教師多依賴單向式的教學模式,刺激引發學生注意力的方式也大多藉由外顯方式(畫重點,顏色標示等)。但是隨著教學觀念的進步,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疾呼使用更為「隱性」的方式來“促發”(induce)學生自發性之注意力(如:因為字頻而注意到某關鍵字);學者們認為發自內在、由學生自己促發的注意力會比藉由外部(如:教師)外顯方式激發的注意力更有效益、且讓學生學習更有深度。但針對上面「外顯」與「內隱」吸引注意力機制的比較一直到2018年才有第一個實證研究。但這研究並未納入一個息息相關的探討因素:工作記憶。畢竟不論老師使用什麼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也跟學生是否是金魚腦(工作記憶大小)有絕對關係。本研究探討工作記憶大小是否會對教師所使用的各種(外顯vs.內隱激發)注意力導引教學策略效益造成影響,研究結果可提供差異化教學理論建構與實際操作時的指引。more |
|
|
|
|
2023-02-14 | |
英語故事創作中一場焦慮與動機的競賽 |
點閱次數: 1172 |
寫作是個歷程,而在創作的過程中,作者從發想、撰稿到最後完稿,其內在的焦慮感和動機扮演重要的角色。為探究焦慮感和動機是否會影響大學生在英語創作時的表現,本研究以71名大一英文課學生為研究對象,請學生創作一份英語故事,並在過程中填寫一份成就動機問卷和一份狀態焦慮問卷,最後研究者再探究動機和焦慮是否會影響學生最終作品的表現。
本研究發現,學生的焦慮和動機之間呈現負相關,即動機越高的學生焦慮越低。相較於創作動機較無關學生的創作表現,創作時的焦慮感不僅與創意作品整體表現呈現負相關,且焦慮會影響到英語創作的品質。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英語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故事創作時,應留意學生對於創作的焦慮感;本研究並提出相關教學方法,幫助英語老師了解可以如何紓解學生對於英語創意寫作的焦慮。more |
|
|
|
|
2023-02-07 | |
當「湧升流」、「藻華」和「缺氧」現象同時發生時? |
點閱次數: 1724 |
湧升流海域通常具有高生產力與豐富的魚類資源。而本研究探討東海浙江沿岸罕見的「湧升流」、「浮游植物藻華」和「缺氧」同時發生的現象,並評估湧升流對藻華和缺氧的影響。研究顯示,湧升流會將底水抬升至水表以下5-10公尺處,在湧升流區,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表水以下則出現缺氧或低氧現象,在缺氧區域有高濃度的硝酸鹽和磷酸鹽的再生現象。當湧升流把缺氧水抬升到水表時,增加了對海洋生物的生存威脅。本研究也發現,除了河流攜帶注入的養分,這些富含營養鹽的湧升水,尤其是磷酸鹽,會造成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本研究認為,當浮游植物藻華消散後,這些被分解的有機物質,將可能使海域缺氧現象變得更加嚴重。more |
|
|
|
|
2023-01-30 | |
玉山杜鵑複合群近緣種的過去、現今與可能未來 |
點閱次數: 1802 |
有關玉山杜鵑複合群的四個種,玉山杜鵑(R. pseudochrysanthum)、森氏杜鵑(R. morii)、南湖杜鵑(R. hyperythrum)及紅星杜鵑(R. rubropunctatum)的生態演化研究始於2007年,本團隊對此一複合群的生態與演化的研究累積結果發現,四個種之間已經演化出與生態因子有關的可能的生殖隔離情形。然而,未來玉山杜鵑的四個種是否有機會種化為獨立種,則取決於未來分歧演化與基因交流的程度。more |
|
|
|
|
2023-01-24 | |
人造林的自然演替之路:揉合中國傳統人文思想及自然演替的福建萬木林 |
點閱次數: 1456 |
近年因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的各種問題日益嚴重,如何有效減少溫室效應為全球重大的挑戰。除了減少排放量外,藉由植物捕捉二氧化碳並轉為生物量儲存於森林內亦是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重要途徑。然而,藉由植樹而成的人工林,常被質疑其森林生態系統功能不如天然林完善。more |
|
|
|
|
2023-01-17 | |
不對稱的食物,不對稱的牙?奇特的泰雅鈍頭蛇獵食習性 |
點閱次數: 1929 |
想到「左右不對稱的生物」,您能想到怎樣的案例?提示一下:眼睛在一邊的比目魚就是不對稱的,大螯在一邊的招潮蟹也是不對稱的。但是蝸牛和海螺也是不對稱的,您知道嗎?因為牠們在生長的時候發生了左右生長速度的差異,所以也變成不對稱的生物。現在我們要講一個更特別的案例:專吃蝸牛的蛇,牠們的左右牙齒構造也變成不對稱的了!泰雅鈍頭蛇是臺師大生命科學系林思民教授在2015年發現的新種;由於這是國人首度自行發現的新種蛇類,距離上一次臺灣發現新種蛇類又事隔84年之久,所以曾經轟動一時。如今研究人員再次證明:這群蛇類不但有著不對稱的牙齒,連覓食行為都變得不對稱了!more |
|
|
|
|
2023-01-09 | |
老鼠入侵島嶼的後果?可能增加感染傳染病的風險 |
點閱次數: 1467 |
過去研究發現,老鼠從大陸被引入小島之後,體型會變大,密度會增加,且會在各種環境出現,而這樣的改變可能會讓病媒傳染病的風險增加,但過去未曾有過相關研究。蘭嶼是恙蟲病非常盛行的小島,恙蟲病由恙蟲傳播,誤診可能造成死亡,恙蟲的宿主主要是老鼠。家鼠這種老鼠經常出現在臺灣本島住家附近,相較於臺灣本島的家鼠,蘭嶼上面家鼠的體型明顯較大,密度較高,除了住家之外,也會在蘭嶼的森林裡出現,家鼠入侵到蘭嶼之後,使得當地各種環境都有機會感染恙蟲病,家鼠體型變大和密度增加也可能增加蘭嶼的恙蟲數量,進而提高民眾感染風險。more |
|
|
|
|
2022-12-28 | |
以法為教:福建中部「開法場」的儀式結構與內容意涵研究 |
點閱次數: 1666 |
本研究利用多年來在福建中部尤溪、大田與永安三縣等地區道法壇靖中,所見到的清初以來豐富的抄本資料,以及2017年底兩次開法場傳度儀式的調查紀錄為論述核心。首先討論其儀式結構、道法內容與表現形式是如何建構的?再者,進一步挑選其中代表性的《設城隍》與《設南省》兩個科儀,深入分析其儀式程序、意義內涵、特定用語與文檢內容,所具顯的、轉化了哪些宋元以來道教內部與朝廷官方的體制?所得到的結論如下:開法場傳度的《設城隍》科儀,主要內容即召請當地歷史上所有的城隍們及相關的官將吏兵,具顯帝制朝廷官僚體制、道教道法與民間信仰複合的多重特質。其不僅反映閩中地區法教保存了宋代天心正法的傳承規矩,從相關抄本與文檢中一再出現的縣城隍所轄屬「四鄉八里」神司主者,其所反映的宋代以來地方的行政區分;「諸路城隍」、「八路城隍」、「福建道都城隍」與「福州中書省城隍」用詞,也明確具現了元朝時福建的行政建置。另《設南省》科儀,乃闡演傳度意涵中完成任命文書簽押生效的法定核心程序,其模擬運用了古來朝廷尚書都省官僚組織與體制格局,體現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之後改革的行政機制運作情形。又,此區法教開法場傳度所頒給的這些職憑誥據名稱,如「文憑」、「照身」、「護誥」、「官憑」、「職帖」與「南曹官誥」等,應是借用道教正一經籙的相關名稱,但其共同來源應是轉用自古代朝廷體制下相關授官任命的官方文書。more |
|
|
|
|
2022-12-20 | |
「退避三舍」考 |
點閱次數: 1453 |
「退避三舍」是源自於春秋時代晉文公的一個著名典故,此典故其實蘊含了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軍事文化,即在戰場上需對敵人展現某種程度的寬容,而此種習俗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先秦貴族階級強調「君子之爭」的優雅情操。但這個看似純粹中國式的歷史典故,卻在中亞有著極為相似的軍事文化。中亞古代的游牧民族瑪撒該塔伊人(Massgetaes)在與波斯人作戰的過程中,也曾對居魯士二世(CyrusⅡ)提出類似的要求,此點相當令人玩味。從這種古老的軍事文化分別在中國北方與中亞流行一事來看,「退避三舍」這類軍事習俗可能是一種流傳於古代內陸歐亞東部的古老文化。因此早自先秦時期開始,中國北方與內陸歐亞之間即存在著密切的族群與文化互動,而中國北方地區很可能也是所謂「內亞性」(Inner-Asia-ness)起源的一個重要區域。more |
|
|
|
|
2022-12-13 | |
春秋宋文公特殊喪葬現象是否被栽贓了? |
點閱次數: 1396 |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考古材料來重新檢視春秋時代的宋文公葬禮。經與考古材料比對,研究者認為宋文公的墓葬真正逾越王禮的大概只有「益車馬」及「重器備」二項可談。惟《左傳》對這二項並無明確的記載,或因此墓已遭盜擾,故《左傳》只能用「益、重」來強調宋文公墓葬的奢華。至於「積炭墓」、「槨有四阿」、「棺有翰繪」,這三項經師或將之視為王禮,但以考古學的視野來看,皆不符合實情。至於殉人制度,春秋時代也並非完全沒有,只是數量上少了許多,宋文公的葬禮遭受批判,除了人殉不合人道之外,可能也與人殉數量不少有關。mor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