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2021.1111
天文中心科普講座 黑洞與重力系列11/28將登場
繼今年春季受到大眾熱烈迴響的系列講座主題一系外行星,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天文與重力中心在今年秋季的科普講座主題一黑洞與重力,將邀請到參與天文黑洞與重力波相關國際計畫的臺灣團隊核心成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闡述黑洞與重力的前沿發展,一起聆聽這浩瀚宇宙的精采故事!
2021.1110
《經典.傳承》音樂會 培育未來音樂大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於11月7日下午在古蹟禮堂音樂廳,舉辦《經典.傳承》音樂會。由接受「未來音樂大師培育計畫」的年輕音樂家策劃,一連合奏多首國際絃樂經典,令臺下聽眾聽得如癡如醉。
2021.1110
科工學院實習成果發表 展現產學合作實力
臺灣師範大學科技與工程學院於11月1日舉辦110年度深化產業實習補助計畫成果發表,共有工業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光電工程研究所暨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等系所參與,見證科技與工程學院的產學合作實力。
2021.1108
EMBA全人教育培養高階經理人富文化創意及軟實力
臺灣EMBA教育發展至今已邁入第20個年頭,為的是讓離開校園許久、已在職場上有管理實務經驗、仍想進修人士,有一個自我提升的管道。國內各大學的EMBA教育理念不盡相同,臺灣師大EMBA特殊之處在於訴求跨界,秉持全人管理教育理念,提供各式各樣的跨界課程,不僅訓練專才、更培育通才,期使高階經理人能夠掌握面對未來劇變的環境應有的能力,成為智慧型的領導者。
2021.1105
美術系王秀雄教授藝術理論學術論文競賽 傳續研究薪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王秀雄名譽教授長年致力推廣藝術理論研究,為感念王教授的付出與貢獻,美術系募資設立首屆「王秀雄教授藝術理論學術論文競賽」,鼓勵全臺學子投入相關研究、發表著作,提升國內藝術理論研究風氣與水平。
2021.1105
臺師大跨界攜手Optoma 開啟沉浸遠距教學新篇章
國內培育師資最高學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全球顯示方案專家Optoma奧圖碼攜手,11月4日正式宣布啟動全新合作項目「Optoma沉浸遠距教學解決方案」,並於臺師大進修推廣學院正式啟用。
2021.1104
疫情下的商業策略 臺日兩大商學院線上攜手研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與日本九州大學商學院於2021年9月26日進行管理實務線上論壇,以「疫情下如何重塑商業模式(How is COVID-19 reshaping the business strategy?)」為題進行雙方交流。此次活動是繼2019年5 月雙方正式會面、2019 年9月師大管院EMBA 「海外管理實務研習」至九州大學訪問、2020-2021年管院推薦企業管理學系賴慧文老師至九州大學商學院(QBS)授課後,更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
2021.1104
車能學程張俊興創新教學 讓學生邊看影片邊學修車
以面對面為主的實作課,也能數位教學?曾是國際技能競賽金牌國手,從貿易公司協理做到大學教授,張俊興自學拍攝、剪接,讓學生邊看影片邊學修車技術,他為何認為「有影片跟沒影片差很多」?
2021.1103
臺師大與美國東西岸兩大名校簽約 透過臺灣優華語計畫深化校際合作
華語使用人口是全球第二眾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挾著近70年華語教學優勢,與美國東岸的賓州州立大學、西岸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攜手合作,簽訂「優華語計畫」學術合作協議,透過校對校建立緊密穩固的國際合作,深耕當地並推廣臺灣文化,並將招收名校外籍生來校學華語,打造多元雙語學習環境,提升國際競爭力。
臺師大與賓州州大再度攜手合作 建立海外華語教學中心
2021.1103
荷蘭在臺辦事處代表來訪 探討產學合作可能性
荷蘭在臺辦事處代表譚敬南 (Mr.Guido Tielman)於10月28日應邀來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正己校長、研發處處長許瑛玿和國際事務處副處長林巾力共同出席歡迎,並探討師大與荷蘭在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可能性。
2021.1102
運休學院與日本筑波大學體育系師生分享東奧訓練經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10月28日與日本筑波大學體育系共同舉辦線上論壇,雙方教師進行主題演講,分享2020東京奧運的訓練方法與策略,幫助隊員在奧運奪得佳績。當天論壇也吸引兩地近150名聽眾線上參與,加深兩校交流情誼。
2021.1101
科技如何融入高齡健康促進?衛教系線上研討會深入探討
世界人口快速老化所帶來的衝擊,除人口結構改變、扶養比不斷攀升外,在老化過程中所面臨之身心健康問題,也會增加高齡者的就醫次數,都將造成龐大醫療負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與亞洲高齡運動健康整合協會接受「前瞻基金會」贊助,10月29日舉辦《202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aging》線上研討會,視訊研討會今由臺灣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系主任張鳳琴教授開場,本屆研討會主題聚焦於台灣及韓國將「科技融入高齡健康促進」的相關研究,包括虛擬實境 (VR)、資訊通訊科技 (ICT)、三軸加速規的運用,希望能提供高齡健康促進領域一些前瞻性的策略。
2021.1029
火災怎麼逃?臺師大開發VR系統教你正確應變
發生火災時,可能幾秒鐘就決定生死,為了讓民眾能正確學習逃生技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開發「火災應變虛擬實境技能訓練系統」,設計出虛擬火場,民眾可利用VR系統重複訓練正確的逃生技能,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
2021.1028
雙語教育師培舵手林子斌: 創造以溝通為本質的雙語環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子斌副教務長10月27日受邀通識教育讀書會,帶領師生共讀他所寫的《雙語教育: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一書,探討臺灣雙語教育的困境與解決方針,並強調雙語教學應該要回到溝通的本質,初期不必太在意英語的正確性,能創造一個使用雙語的環境,讓學生願意開口最重要。
2021.1028
臺灣首部科普AI教育電影《科學少女》臺師大開鏡
臺灣首部為8至18歲青少年所拍攝的AI教育電影《科學少女》將在本週末正式開拍, 本片由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銀國教授監製,並聯合東吳大學、東海大學等各單位共同出品。開鏡記者會於10月28日臺師大文薈廳舉行,臺師大林玫君學務長表示,各界跨域合作是新興的嘗試,也期待最終成品能夠帶給教育界的校友們有所啟發。
2021.1028
臺灣西洋古典中世紀暨文藝復興國際研討會 聚焦旅行文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10月22、23日舉辦第十五屆臺灣西洋古典中世紀暨文藝復興國際研討會,邀請世界各國藝術史學專家學者透過線上會議,探討人類旅行和遷移的歷史和本質、探索身體和智識方面的旅行意涵,並藉此研究未知領域,促進文化交流及靈性或宗教體驗。
2021.1026
同慶世界影音遺產日 「客製靚聲」珍貴錄音線上公開
為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於每年10月27日所發起的「世界影音遺產日」(World Day for Audiovisual Heritage) 紀念活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於今年 (2021) 再度推出主題展覽「2021臺灣珍貴錄音線上展—客製靚聲」,向全球展現多筆臺灣音樂史上珍貴的客家音樂史料,包括來自日治時期曲盤的傳統戲曲與流行小曲,民歌採集運動時期的田野采風,以及當代作曲家的嶄新創作,期盼透過影音數位典藏,與全球分享臺灣客家音樂之美。
2021.1025
第19屆人力資源發展國際研討會 聚焦國家語言政策衝擊與因應
臺師大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連同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於10月22、23日主辦「第十九屆人力資源發展國際研討會(202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並將主題定為「國家語言政策對人才發展的衝擊與因應(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Multilingualism: Implications of Language Policies o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s) 」,期望促進國內外人力資源相關議題交流與分享的夙願,邀請來自德國、英國、香港、日本與臺灣等地數十位頂尖專家學者,共賦授1場主題演講、3場專題演講以及15場論文之發表。
2021.1021
烏龜也會比大小?生科院研究發現烏龜優異的數感能力
動物能算數嗎?牠們能辨別數量差異嗎?過去研究證實,孔雀魚最高可以分辨4個和5個物件的差異,鴿子可以分辨6和7,而巨猿可以分辨9和10。看起來智商不高的爬蟲類,可以分辨多大的數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研究團隊證明,臺灣野外最常見的斑龜,竟然也可以分辨到9和10,這是全世界爬行動物目前所知的最高紀錄。
2021.1021
青壯資深學術交響 慶祝三十年本土語文奮鬥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於10月15、16兩日,假線上會議,與臺灣語文學會合辦「第七屆青年學者臺灣語言學術研討會暨臺灣語文學會成立三十周年慶祝會議」,第一天在文學院院長陳秋蘭教授、臺灣語文學系系主任許慧如教授、臺灣語文學會會長江敏華研究員致詞下揭開序幕,其後透過兩個平行場次,由青年學者發表共計16篇臺灣本土語言、文學研究論文;第二天則以論文集發表的方式,邀請部分論文作者分享,與聽眾互動,兩天會期,共有219位不同參與者上線與會,創下青年學者臺灣語言學術研討會歷屆人數最多的紀錄,場次之間線上交流熱烈、與會者意猶未盡。
2021.1021
樂活EMBA上課實踐自然農法 將廢棄土地變師大一畝田 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為呼應全球高齡化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樂活EMBA上百位歷屆學生,結合「健康自然農法專題」課程,他們平日管理公司或擔任高階主管,利用假日或上課時挽起袖子,將師大公館校區附近的荒廢土地,透過自然農法及細心照護,變成了「師大一畝田」,還透過課程參與協力NGO組織,建立友善販售體系,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021.1019
人發系主辦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學術研討會 吸引近300名與會者跨領域對話
「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學術研討會(Conference on Child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簡稱CDFS)主要連結社會、教育、傳播、心理以及認知神經科學等領域,對於兒童發展、兒童教育、家庭生活、家庭教育的關注,提供上述各領域的研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相互分享對話的平台,首屆研討會於2020年以實體會議形式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登場。
2021.1018
臺師大攜手科技部與新北市 推廣新世代適性閱讀
科普閱讀是培養新素養的第一步,但科學讀物通常較為艱澀,常讓學生望文生畏。臺灣師範大學SmartReading團隊透過讀物難度分級、即時讀後回饋、閱讀歷程檔案等,培養自律自主的閱讀者,全國逾三千名學生更報名長達半年的「Smart Reading科普閱讀力大賽」,他們不僅讀得多,更是讀得好,克服了「偏食閱讀」、「速食閱讀」現象,也讓科普閱讀在中小學生根。
2021.1015
宋曜廷教授帶領智慧型閱讀小聯盟 獲科技部頒發產學績優聯盟
科技部於10月14日在臺北世貿一館『未來科技館』舉行「110科技部產學小聯盟成果發表會」,吸引產學界人士報名參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宋曜廷教授所主持之「智慧型閱讀小聯盟」,榮獲『109產學績優聯盟(創新服務與教育組)』,表現亮眼。會中表揚八個績優產學技術聯盟,特別邀請聯盟廠商共同分享營運心得及成果,會場外由各績優聯盟展出成果,顯示多元多樣的輔導能量。
2021.1014
臺師大攜英美名校合作 邀國際生來臺學華語
教育部從110年開始推動「優華語計畫」,擇定良好華語教學基礎學校,包括臺師大、臺大、政大等10所,將和歐美21所名校,進行華語合作項目。其中臺師大國語教學中心今年9月與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推動海外學年計畫,讓國際學生來臺就讀半學年或1學年課程,除了學華語,也能認識在地文化。
2021.1013
新加坡駐臺代表來訪 關注雙語教學發展與未來合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今年九月成為教育部雙語化學習計畫中的重點培育學校之一,新加坡駐臺辦事處王宗翰副代表10月7日來訪臺師大,關注未來雙語化發展,並與吳正己校長、國際事務處林俊吉處長、教務處劉宇挺副教務處長與談,分析新加坡及臺灣學子的優勢,未來有望在語言能力培養上互助合作。
2021.1012
國家語言發展會議 四部會攜手臺師大復振本土語言
由文化部、教育部、客委會及原民會共同主辦,臺師大承辦的「2021年國家語言發展會議正式大會」,於10月9日在臺師大禮堂登場,採實體與線上並行方式,就國家語言尊榮感、生活化、學習力及應用力四大議題,討論國家語言發展法和相關政策議題,邀請全國公民共同參與,推動臺灣本土語言的傳承與復振。
2021.1011
數位科技驅動教育—學習科學學程陳年興講座教授
資訊教育專家—數位學習領域論文數全球排名前十的陳年興教授,踏入學術研究30多年,曾擔任過知名國際期刊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主編,也被譽為體感先驅,跨足多元領域。今年8月他獲聘為臺師大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講座教授,希望藉豐沛學術資源與研究量能,並運用區塊鏈技術來打造學術新生態,以及實現母語學習機器人,呼應國家雙語政策實踐。
2021.1008
看動畫展數養 臺灣首部數學教育動畫「閻小妹大戰數學魔」
許多中小學學生,害怕排斥數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中心與金鐘獎動畫團隊,共同開發一系列「臺灣原創的數學科普動畫」,隨著角色閻小妹闖關,透過劇情學習,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與想像力。
2021.1007
臺師大與格拉斯哥大學共辦線上論壇 關注氣候變遷行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10月1日舉辦線上國際論壇,邀請雙方師長與會,深思永續環境教育議題,分享臺灣與英國各自的具體行動,並提出未來兩校設立相關學程,以及研究共享等措施,增加雙邊學術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