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師大新聞
圖
 2025-06-02 | 臺師大衍生新創「沛德永續」 勇奪DWP全球永續雙料大獎 點閱次數: 316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轉衍生新創的沛德永續科技公司,與來自全球的24支國際團隊角逐「Digital with Purpose」全球永續獎(DWP Global Awards),共包含氣候、生物多樣性、教育、健康福祉與智慧城市5個領域獎項。5月29日至30日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全球AI賦能永續高峰會」公佈得獎名單,沛德永續科技以AI賦能紡織循環創新,兼具數據實現性與可驗證性的永續時尚路徑,脫穎而出,一舉拿下「氣候獎(Climate Award)」與代表最高榮譽的「全球大獎(Global Award)」,成為DWP Award 2025的最大贏家。more
圖
 2025-05-30 | 有助穩定人類降鈣素!化學系杜玲嫻揭葉綠素氧化鐵奈米粒子新功能 點閱次數: 2449
在生物醫學領域,蛋白質聚集和類澱粉纖維的形成,是理解疾病病理和藥物生產中的重要挑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杜玲嫻教授研究團隊,成功利用葉綠素氧化鐵奈米粒子穩定人類降鈣素(Human Calcitonin, hCT),有助於提高hCT穩定性與生物活性,為hCT藥物生產開發提供新選擇。more
圖
 2025-05-20 | 藉五氧化二鈮獨特化學特性 化學系王禎翰開發高倍率鋰儲存材料 點閱次數: 494
為了追求淨零碳排,世界各國正積極尋找新的替代能源,而「鋰電池」正是電動車與儲能系統的核心動力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王禎翰教授率領研究團隊,透過結合密度泛函理論(DFT)與光譜實驗,藉鋰離子重要的陽極材料H-Nb₂O₅(五氧化二鈮H相)的鋰儲存機制,為高倍率的鋰儲存材料開啟新篇章。more
圖
 2025-05-20 | 亞洲創新盛事 InnoVEX 2025登場 臺師大展現AIoT研發實力 打造智慧下水道平台與AI牙垢診斷裝置 點閱次數: 2242
亞洲指標性創新科技展會 InnoVEX 2025 於5月20日至5月23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2館隆重登場。本次展會以「亞洲創新樞紐(Innovation Hub of Asia)」為核心定位,匯聚全球創新創業資源,並與COMPUTEX聯合舉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製造商、創投資金、市場通路與媒體資源共襄盛舉。more
圖
 2025-05-16 | 臺師大命名霧林帶特有種蜥蜴「呂賴氏蜓蜥」 表彰研究山椒魚的呂光洋、賴俊祥兩位學者 點閱次數: 2743
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補助之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兩棲爬行動物實驗室進行小型蜥蜴的分類學研究,新發現臺灣中海拔霧林帶特有的新種蜥蜴,也是目前所知臺灣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之一。這個新種的石龍子近日刊登於國際期刊,被命名為「呂賴氏蜓蜥」,同時使用呂光洋教授與賴俊祥博士的名字,以致敬兩人對臺灣高海拔山椒魚的研究貢獻。more
圖
 2025-04-15 | 如何因應全球變局強化供應鏈韌性?永續所施友元拋「行銷與製造」共址解方 點閱次數: 1458
在COVID-19疫情衝擊下,全球供應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年國際戰爭、地緣政治考驗嚴峻,國際企業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強化供應鏈韌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施友元助理教授研究發現,臺商在中國大陸若採取「行銷與製造共址」(Co-location)模式,將有效提升海外代工廠的在地升級能力,增強供應鏈韌性,也將深化臺商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more
圖
 2025-04-11 | 護理效率大提升 科技系團隊攜手智齡科技 打造護理AI智慧夥伴登輔具展 點閱次數: 2343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交織的當代社會,長照與護理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為回應這項挑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蔡芸琤副教授帶領系上大四學生潘允蕙、關煒培,與新創企業智齡科技(Jubo Health)展開深度產學合作,歷經長時間研發,攜手打造出專門為第一線護理與照護現場量身打造的智慧決策輔助系統「Jubo N-Copilot」,終於在4月10日於「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正式亮相,展現智慧科技在長照領域的創新應用。more
圖
 2025-04-07 | 影音》運動有助兒童身體發展 做家事也能練習動作能力 點閱次數: 800
兒童身體動作發展攸關幼兒健康、腦力發展、認知功能、社會適應和學業表現。良好的動作發展不只是能促進體適能,還能增強專注力、提升學習表現,並促進社交互動與情緒調節。身體動作發展若不足,兒童可能面臨動作協調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影響運動參與及日常活動表現,進而降低自信心。more
圖
 2025-04-02 | 光電所研發AI+光學技術 助攻紡織產業循環經濟 點閱次數: 2166
眼前像是機場行李X光機的輸送帶上,一件件衣服被隨意拋疊,從純棉、混紡、尼龍、壓克力、聚酯纖維、羊毛⋯⋯,經過燈照之後,各種衣物根據它的材質比例,從不同出口被分選出來。more
圖
 2025-03-26 | 兼顧醫學研究與動物福祉 生科系林豊益善用斑馬魚胚胎解析化療藥物 點閱次數: 666
傳統動物實驗多以小白鼠、兔子為對象,但容易引發倫理爭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豊益,帶領研究團隊善用斑馬魚胚胎模型,成功解析化療藥物「順鉑(Cisplatin)」的腎毒性機制。此研究不僅為開發抗腎毒性的保護藥物開闢新方向,還因符合國際日益重視的動物福祉標準,彰顯了替代實驗動物的創新價值。more
圖
 2025-03-20 | 影音》生科系與生多所團隊發現新物種 魚池琴蛙確立為臺灣特有種 點閱次數: 3886
在臺灣所有原生兩棲類之中,「豎琴蛙」是分布範圍最狹隘、族群數量最少的蛙類。豎琴蛙過去被認定僅分布於琉球南部的石垣島、西表島,以及臺灣的南投縣。經由臺灣師範大學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及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的合作研究,證明臺灣與琉球的豎琴蛙有明顯的差異,為一個獨立物種,並加以命名。這個分類上的異動讓臺灣的特有種蛙類數量再加1種,而獲得新名字的「魚池琴蛙」,也成為全球最瀕危的蛙類之一。more
圖
 2025-03-04 | 影音》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張育愷教授 揭開單次健身運動與大腦認知功能的開創性證據 點閱次數: 7981
想要提升大腦認知功能嗎?只要運動一次,就可能立刻見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張育愷特聘教授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人體運動學系Jennifer Etnier特聘教授研究團隊最新刊登於《心理學公報 (Psychological Bulletin)》的研究成果,為大家揭開單次健身運動與大腦認知功能的開創性證據。more
圖
 2025-02-11 | 跨領域合作助力!臺師大推動半導體研究成果轉化產業應用 點閱次數: 106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深耕半導體技術領域多年,並以創新和資源整合展現了獨特優勢。more
圖
 2025-01-29 | 群眾募資成功有心法?全營所吳彥濬藉演算法分析評論供創業者解方 點閱次數: 865
互聯網融資(Internet Financing)興起,群眾募資是許多中小企業、個人創業者獲取資金的重要管道,但常見的「全有、全無」的兩極募資結果,是每位創業者心中的痛。臺灣師範大學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教授吳彥濬透過演算法,對募款前、後期評論研究進行情感分析,探討線上評論對募資結果的預測能力。結果顯示,若在募款時能加入前期評論,將顯著提升群眾募資的成功率。more
圖
 2025-01-23 | 影音》臺師大物理系、中研院天文所攜手國際團隊 開啟黑洞研究新篇章 點閱次數: 3786
結合對2017年和2018年觀測資料的多時刻分析,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簡稱EHT)團隊加深了我們對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簡稱M87黑洞或M87*)的理論理解。EHT團隊所使用的全新龐大黑洞影像資料庫,影像數量比之前還多了12萬張以上。研究團隊確認了M87黑洞的旋轉方向是朝著遠離地球的視線方向,並證明吸積盤(環繞黑洞旋轉的氣體)中的湍流可以解釋2017 至2018年觀測到的黑洞影像中,類似甜甜圈的環狀結構最亮部分的偏移。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與天文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對於黑洞環境複雜動力學方面建立了重要的里程碑。more
圖
 2025-01-15 | 臺師大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突破量子記憶體應用新技術 點閱次數: 384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合作的最新研究,成功突破了量子記憶體技術的關鍵瓶頸。研究顯示,在極低溫下,磁場誘發單層二硫化鉬(MoS₂)電晶體中產生的極性有序現象。這一突破將為二維材料與電子科技發展帶來革命性改變。more
圖
 2025-01-06 | 突破極限!臺師大運動科學量能 強化運動員競技表現 點閱次數: 91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在運動科學領域展現了強大的量能,在全台乃至國際上佔有領先地位。more
圖
 2025-01-01 | 影音》生科系澳門學生梁頴儀發現新水熊蟲物種「寶石棘影熊蟲」 為澳門微觀生物學研究添重要一筆 點閱次數: 6859
來自澳門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班學生梁頴儀,於研究期間發現了新的水熊蟲物種,命名為《Echiniscus gemmatus》,中文名「寶石棘影熊蟲」。這不僅是澳門首次記錄的水熊蟲物種,也為當地的微觀生物學研究開創了新篇章,展現澳門潛藏的生物多樣性價值,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Zootaxa》。more
圖
 2024-12-25 | 爬梳百篇近10年擴增實境研究 學習學程張欣怡率研究團隊探討AR教育應用成效 點閱次數: 778
數位化時代,教育科技不斷推陳出新,擴增實境(AR)技術也成為教育領域高度關注的技術之一。臺灣師範大學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講座教授張欣怡率領研究團隊,與多位數位學習領域專家與教授共同著手將過去十年與AR相關的研究內容,進行一系列的回顧與後設分析,深入探討AR在教育中的應用成效。研究發現,AR技術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作能力,但如何精心設計AR課程,並有效結合虛擬與真實情境,是當代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more
圖
 2024-11-29 | 機電系吳順德率團隊研發智慧地下物聯網 奪經濟部通訊創新大賽冠軍 助力智慧城市永續發展 點閱次數: 2182
在城市智慧化的浪潮中,下水道往往被忽視,卻是影響城市韌性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之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吳順德副教授率領團隊,憑藉其領先的研究與創新精神,11月6日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的2024通訊創新節能優化大賽中脫穎而出,以「智慧地下物聯網」(AIoUT)系統榮獲大賽實作組冠軍殊榮,團隊突破性成果,為城市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數據解決方案。more
圖
 2024-11-27 | 唱歌不走音也有方法?英語系甯俐馨藉行為研究 揭示語言學習與音調控制的奧祕 點閱次數: 1087
唱歌時,是否曾感覺到自己無法掌控音準,甚至被旁邊人的聲音拉走?這與大腦對聲音的控制機制有關。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甯俐馨的一份研究,揭示了人類對聲音干擾的反應模式,並提出切換型、反對型、跟隨型三種不同反應類型,這項研究也為語音學習、語言治療領域,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more
圖
 2024-11-21 | 機電系楊啟榮藉可撓性摩擦起電器 打造能穿在身上的微型發電機 點閱次數: 960
什麼樣的微型發電機能穿戴在身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楊啟榮率領研究團隊,在軟性電子和摩擦起電技術的結合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自供電的穿戴式感測器。這項研究成果,不僅為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自供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為科技應用帶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more
圖
 2024-11-14 | 臺師大團隊領軍ICILS國際評比研究 臺灣學生運算思維表現全球第一 點閱次數: 2380
迎接AI時代來臨,臺灣首度參與「電腦與資訊素養國際評比」(ICILS),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團隊組成的臺灣ICILS國家研究中心,11月12日傍晚在教育部召開記者會,與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同步發布「ICILS 2023」調查結果,結果顯示,臺灣學生在運算思維成就上表現卓越,位居世界第一,彰顯臺灣在資訊教育上的深厚實力。more
圖
 2024-11-13 | 阮氏金銀教授研究亞洲兒童便秘率遠低於全球 臺灣數據卻異常突出 點閱次數: 415
不論是幼童或成人,大腹「便便」都是讓人再熟悉不過的困擾。臺師大營養科學學士暨碩士學位學程阮氏金銀(Ngan Thi Kim Nguyen)助理教授,針對亞洲兒童便秘的普及率與相關影響因素深入研究,發現亞洲兒童的便秘普及率約為12%,顯著低於全球平均的29%,其中,南亞幼童便秘普及率(6.9%)又略低於東亞(14.1%),但令人意外的是,臺灣學齡中兒童的便秘普及率竟高達32.2%,遠超過亞洲其他地區。more
圖
 2024-10-16 | 如何在不影響工作的狀態下健康久坐?體育與運動科學系陳勇志拋「三招」建議為健康帶來正向影響 點閱次數: 1748
在現代社會,久坐幾乎已成為生活常態,特別是在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族,也不一定有時間固定運動,但長時間久坐將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不僅容易導致餐後血糖和胰島素調控異常,還暗藏體重增加和肥胖的風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副教授陳勇志透過二項研究,分別證實中斷久坐有助於分泌腸道荷爾蒙來幫助代謝和增加能量消耗,以及如何透過簡單的方式中斷久坐來促進健康。more
圖
 2024-10-03 | 科技系張玉山探討虛擬實境啟動同理心 為國中生活科技課帶來創意啟發 點閱次數: 1366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已成為各行各業中的新興應用技術,也是教育現場的好幫手,能為學生帶來全然不同的感官體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教授張玉山研究發現,虛擬實境讓學生有情境體驗,也有助於建構空間、立體概念,更能設計出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設計圖。more
圖
 2024-09-20 | 營養學程阮氏金銀解析亞洲幼童便秘 獲國際知名醫學期刊肯定 點閱次數: 250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營養學位學程教授阮氏金銀(Ngan Thi Kim Nguyen)博士,研究亞洲兒童便秘,論文《亞洲兒童便秘普及率與各式變項:系統性回顧與系統性分析研究法》(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in 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登上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子刊《eClinical Medicine》。more
圖
 2024-09-18 | 密碼總被盜用者破解?資工系官振傑藉「新身份認證機制」強化通行碼安全性 點閱次數: 1261
無論是登入電腦系統、使用電子郵件,進入各種社群網站,第一步都需要輸入帳號和通行碼(通常稱為「帳號」與「密碼」),倘若身份認證資料外流,就可能被盜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官振傑展開對「抵擋線上密碼猜測攻擊的有效驗證機制」的研究,成功改善通行碼風險問題,這項研究成果,不僅提供了新型身份認證機制,也為資訊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more
圖
 2024-08-29 | 冷融合見曙光 產創學院與江陵集團攜手發表冷融合技術突破性成果 點閱次數: 3699
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全球氣候暖化與極端氣候肆虐,問題日益嚴重,核融合技術被公認是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終極方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與江陵集團合作,宣布在冷融合技術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並登上國際期刊。該技術亦稱低能核反應(LENR),利用水作為燃料,能在低溫下進行核反應,無核污染,可望應用於節能減碳及醫療領域,也為未來更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鋪路。more
圖
 2024-08-23 | 心輔系林旻沛研究發現 低挫折忍受度易導致網路成癮 點閱次數: 1982
網路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少年幾乎人手一機,這不僅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方式,也潛藏著網路成癮風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旻沛,針對高中職一年級學生進行兩年追蹤調查,探討台灣青少年網路成癮現象及背後成因。研究發現,當青少年出現負面心理狀態、挫折容忍度較低時,經常透過上網或發洩情緒來「逃避」壓力,逐漸成癮於網路。more
共 305 筆, 頁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