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5.0923

元宇宙敘事導論講座 數位轉譯開啟臺灣文學新想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元宇宙敘事學分學程「元宇宙敘事導論」9月10日舉辦專題講座,邀請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呂美親副教授,透過音樂、影像與數位科技的轉譯手法,引領師生重新認識臺灣文學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價值。

呂副教授指出,臺灣現代文學自1920年代萌芽,歷經1930年代的華文運動、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直到解嚴後的後現代文學,逐步展現多元風貌。1980年代臺灣文學才正式正名,許多禁忌議題如情慾、同志等,也在近年逐漸透過創作被正視。「有技術卻沒有內容,就缺乏獨特性」,她強調文學轉譯的價值在於將文本重新包裝,透過音樂、影像或元宇宙等新媒介,讓更多人接觸、理解並共鳴。

講座中,呂副教授也展示了多項音樂轉譯的成果。如賴和作品的改編,早在1993年便出現首張臺灣文學音樂專輯,呼應社會轉變;《鵝媽媽出嫁──楊逵紀念專輯》則以「我們把文學變成歌」為核心,展現跨域創意。近期呂副教授新專輯,其中一首歌《豐作》即將於9月底推出MV;雖然呂副教授只花一夜就完成作詞,但前期討論與情感醞釀卻歷時半年,顯示文學轉譯背後的深厚積累。

「現代人可能不再閱讀小說,但他們可以聽歌、看動畫、玩遊戲,甚至在元宇宙中體驗文學。」呂副教授點出,文學轉譯的核心意義,在於讓臺灣文學跨越時間與形式的限制,進入更廣闊的世界舞台。

修課同學國文115柯昱葶表示,原本對臺灣文學的印象僅停留在課本篇章,這次透過音樂、影像與數位科技的轉譯,不僅感受到文學能更貼近生活,也重新認識到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如何透過作品表達社會脈動,讓人期待未來更多跨域結合的可能。(撰文:校園記者英語115王姿晨 /編輯:文學院、張適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