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Cidal 祭·得」夢想營南澳啟程 協助原民新生建立歸屬感
為了讓就讀臺師大的原住民族學生能迅速建立人脈網絡、深化文化認同,成為理解多元文化的師大人,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於9月20日在宜蘭南澳東岳部落舉辦第五屆「Cidal 祭·得」夢想營。來自布農族達瑪巒部落117級總籌松家樺(Kavida Tesnunan)表示,每一次「祭」典,是族人回家的理由,也是彼此緊密連結的方式;而「得」,則象徵從祖靈、土地與家人身上獲取的愛與力量。透過夢想營,為師大的新生點起第一盞迎路的燈。
專責導師斐立安指出:「大學是實踐夢想的開始,本次夢想營從場勘、活動設計到課程規劃,皆由學生團隊親自籌劃。希望新生能像稻穗般謙虛學習,紮實成長,在新生活的起點,以文化為根,建立歸屬與力量。」
夢想營工作團隊 設計多元活動助新生成為師大人
來自阿美族吉阿都曼部落117級潘彥丞社長(Laway·Cisay)表示,臺師大原住民族相關活動很多,從夢想營破冰建立團隊凝聚力,到原住民研究社團例會帶領新生熟悉校園生態;還有不同講座與實作,探討原住民族議題並增進文化意識;最後更透過田調向耆老學習,再轉化為歌舞,傳承部落文化。「我們每週四晚上七點,在誠205舉行例會,歡迎關心原民議題的同學共同參與。」
「學習不該只是知識的累積,而是理解、交流與反思。」來自布農族馬遠部落117級林庭甄 Ali Taqnasan表示,除了動態活動破冰,夢想營也設計靜態的公民咖啡館,配合時事準備了三個主題:如何適應大學生活、探索自我身分認同、以及如何面對社會的隱微歧視,透過分享討論,碰撞出新的想法,從彼此的分享中找到力量與共鳴。
來自泰雅族馬胎部落118級曾千育表示,從小在部落長大,來到師大讀書,有點不適應。透過夢想營,認識了在原民議題有共鳴的朋友找到歸屬感,未來會持續精進自我,成為一名可以用自己能力回饋部落的老師。來自阿美族都歷部落118級黃彥士補充,透過營隊培養文化敏感度,一旦確定目標夢想,就勇敢跨越舒適圈,正向面對社會歧視議題,由自己定義自己的標籤,成為一個尊重多元文化的原民師大人(Be the STAR)。
原資中心引進支援 協助原住民族學生全面發展
原資中心黃志祥主任表示,中心自104學年度成立以來,扮演支持師大原民生、凝聚北臺灣原住民族、推廣全民原教的重要角色,成果豐碩,並獲得113年「績優大專院校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學校」肯定。
斐立安老師補充,原住民族學生在高等教育的休學率相對偏高,但在師大透過學生主導以自然意象建立「六大家族」(螢火蟲、土地、太陽、海及心) 分別代表: 光亮、根源、能量、連結、善念及包容。新生可在學長姐陪伴中找到歸屬感,並透過活動累積革命情感,在台北找到支持。Ipay‧Boci老師補充,感謝中心團隊與社團幹部協力,才讓活動圓滿完成。未來每月都有多元活動,邀請師生共同參加。相關資訊請參考原資中心網站( https://isrc.sa.ntnu.edu.tw/)
特教115級黃允成表示,無論什麼族群都需要支持系統,師大原資中心從生活輔導到獎學金資訊,支持著原民學生。在兩天的夢想營中,感受到原民文化多元與融合,期許學員從自我角度出發,撕掉社會給予的標籤。夢想營是一段返鄉的旅程。隨著太陽升起,青年踏上尋根之路,在交流與支持中,凝聚出屬於師大原住民族學生的歸屬感與團結力量。(撰文:校園記者華語碩林姿均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原資中心114學年活動
10/18 全民原教部落參訪(微型部落產業參訪-山林獵人綠野仙蹤體驗)
11月 靜態攝影展/原住民議題講座(以部落祭儀為主題,記錄原住民族重要時刻)
11/29 第30屆北區大專學生原住民族族語歌唱大賽(推廣族語歌謠與文化傳承)
12/07 第五屆師大 Lima 盃原住民族學生運動會(促進交流與凝聚,展現運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