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臺灣經驗「馬」欸通 臺師大與馬國千名學子交流媒體素養教育經驗
網際網路跨越國界藩籬,其衍生的問題如網路霸凌、詐騙與假訊息,亦是無遠弗界,媒體素養成為各國迫切需培育的核心能力。近日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協助推動為期三年的「華文獨立中學媒體素養種子教師培育計劃」,該校大眾傳播研究所教師除針對全馬獨中教師舉辦兩天工作坊外,更遠赴2800公里外的東馬砂勞越州,與超過1400位國高中學子暢談媒體素養議題,這項合作計畫已彰顯媒體素養教育的跨國性。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PSOS調查,馬來西亞網路霸凌問題全球排名第五,亞洲第二,僅次於中國,其中更有近47%的家長表示,自己耳聞或認識的孩童曾遭受過網路霸凌。2025年7月11日,馬來西亞政府也正式將網路霸凌定調為刑事罪刑,積極介入處理。
為讓兒童、青少年在網路中能保護自己、避免FOMO(fear of missing out,社群恐慌症),同時面對資訊爆炸的數位環境,能依照自我判斷、理解與表達,找尋適合自己的目的和需求方式,取用、分析、評估及產製內容。董總攜手臺師大媒體素養基地,期望透過臺師大多年推動經驗,培養一批具專業知識,教學能力與課程設計的種子教師團隊,發展在地化的教育資源。
董總學生事務局主任顏彣澔表示,董總推行媒體素養已經相當多年,先前多安排在個別聯課活動當中,隨著校園霸凌問題日益嚴重,光去年教育部就收到7681宗通報。此次與臺師大的合作,是希望導入制度化教學方式,因為許多華文獨中雖認為媒體素養重要,卻不知該如何執行或規劃課程。
為期三年的「媒體素養種子教師三年培育計劃」中,共招募22位、來自14校的種子教師,組成跨校教師團隊,課程包含解析網路霸凌、網路隱私、網路成癮、數位性暴力等網路議題,以及探討流行文化、網紅現象、AI與假訊息辨識等媒體現象主題,逐步從概念建立、教案設計到實務推動,待老師完成所需培訓及成果報告後,還可獲由董總與臺師大聯合頒發的「媒體素養種子教師專業資格證書」。
從距吉隆坡3500公里外沙巴州(Sabah)參加的巴華中學張溧航副校長表示,自己是位化學老師,雖然看似與媒體素養無關,但面對數位原住民世代,許多知識與資訊手機一查就能知道答案,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應是教導孩子去拿捏網路中的分寸,如同臺灣108課綱訴求「素養」一樣,而且不論是什麼科目,都能帶入社會議題,鼓勵孩子反思現狀。
除了與董總聯手培育華文媒體素養種子教師,有鑒於去年7681宗校園霸凌事件中,中學即佔5689例。此行臺師大也透過中嘉數位集團媒體素養產學合作計劃的支持,抵達馬來西亞的東部城市-古晉(Kuching)中華第一中學與詩巫(Sibu)公教中學,與當地中學生進行媒體素養講座,讓學生認識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影響力,以及在攝取資訊時該保持批判思考與理性判斷。
古晉中華第一中學校長李志鵬認為,社會無法抵擋網路科技的洪流,這也超越過去教育工作者的範圍,身為第一線我們不能去抗拒媒體,還必須得讓學生自己拿捏使用的分寸,更顯見媒體識讀是現代公民不可或缺的能力,感謝臺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陳炳宏教授到訪,為全校近千位高、初中同學,帶來一場精彩的媒體素養教育講座。
負責這項合作計畫的大傳所特聘教授陳炳宏表示,在假訊息泛濫、AI偽造盛行、網路霸凌事件頻傳的時代,媒體素養已是教育現場的必修課。此次與董總一同培訓華文種子教師,不只希望日後開支散葉,推廣到每一間獨中,讓青少年在看待任何訊息,都能有意識地自主判斷及辨別真偽,並期盼大家一起努力成為耳聰目明的閱聽眾,培育辨識虛假訊息的能力,擺脫網路霸凌與詐騙的箝制,成為數位世代的現代公民。
董總成立於1954年,由當地各州華文學校董事會或教師聯合董事會組成,長期關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作為華文教育政策擬定及民辦教育領導發言角色,也負責編撰全國61間華語獨中教材、提供約8萬名學生當地大專院校、外國高等教育機構招生學術依據。(撰文:楊詠盛 / 圖片提供:臺師大媒體素養教育基地、董總 / 核稿:陳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