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5.0804

師大美術系39級第一屆校友陳榮和 2025年第12次在東京都美術館展出

6月23日開展的第112屆日本水彩展,臺灣風景水彩畫家陳榮和的作品獲邀展出;自1973年起,他連續11年入選該展,這次再度展出,連結了過去與現在,傳遞了臺灣的文化身份,延續了臺日美術交流史的光彩。日本水彩畫會提供了陳榮和歷年入選的作品名單,這些珍貴的史料,為回顧1970年代的美術活動提供了重要參考,並成為重新評估陳榮和藝術成就的契機。

在國際孤立中的文化發聲

1970年代臺灣處於外交困頓時期,陳榮和在日本水彩展上持續以「臺灣風景」如:屏東椰林、臺南一隅、臺北古屋、淡水風景等都獲高度評價入選。陳榮和的畫作還印製成一套70年代臺灣觀光風景明信片,集結了16個縣市的景點包括澎湖、蘭嶼。這些彩繪臺灣的作品,成為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的文化表達。

陳榮和的學經歷及作品

陳榮和(1928~2005)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屏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第一屆水彩畫第一名畢業,在創作風格色彩及人格思想上,深受廖繼春的影響,素描由張義雄一手訓練。他曾在屏東女中、臺北市立商職等多處任教,以便畫各地不同的風景。他還任職日本Pentel百點公司負責開拓臺灣市場,定期提供全臺畫家老師們日本美術用品及雜誌。美術史學家林育淳說:「陳榮和以熱情走讀臺灣,帶來日本創作顏料及藝術資訊,對早年臺灣養分貧瘠的美術園地,盡了一己之力,豐富了近現代臺灣西洋畫的篇章。」

陳榮和是二戰後臺灣第一代本土學院派的畫家,曾入選省展、臺陽展、教員展,作品受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順益臺灣美術館、日本丸紅商社臺北支店、美國休士頓市政府等典藏。

陳榮和不只描繪臺灣的名勝古跡,還刻畫許多市場、工地、小攤等市井風貌,這些原本在地沉鬱的日常,透過他的畫筆都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而描繪高樓與矮厝共存的景觀,則記錄了城市鄉村現代化的過程。藝評家指出:「陳榮和一生堅持水彩創作,將臺灣各個小角落,營造成值得歌頌的“壯闊的風土”。」這些作品記錄了臺灣近代風土地貌的變遷,並為臺灣水彩畫的發展脈絡,留下精彩動人的篇章。

陳榮和遺作的多元呈現

歷年來,陳意欣以父親遺作來榮耀父親。她說:「第一次幫爸爸辦展是2015年逝世10週年時,起初只是為了紀念先父不凡的一生。因緣際會,以先父遺作,在宣傳臺灣、文化外交、慈善義捐上,盡了微薄之力。」2025年陳榮和逝世20週年,應邀參加日本水彩展意義非凡,讓陳意欣隨著父親的腳印,去實地感受陳榮和當年的榮景。(資料來源:陳意欣女士 / 編輯:胡世澤)

詳情請見:czhgall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