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教育110蕭富升報導】有鑑於人才培育與學校教育顯然才是積極面向「工業4.0」發展態勢的根本之道,師大教育學系、國家教育研究院、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與中國教育學會於11月9、10日兩天,在師大教育學院大樓,舉辦「邁向教育4.0—智慧學校的想像與建構」國際學術研討會。
師大教育系名譽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吳清基理事長在開幕式時提到,本次研討會探討智慧學校的想像與建構,在現代,各國都面臨機器人、人工智慧、數位學習與大數據決策的挑戰,面對著新科技同時帶來的便利與挑戰,對教育領域會產生什麼影響?教育工作者該如何因應?
英國已有專家大膽預測,因科技高速發展,未來20年美國將有8千萬人、英國將有1千5百萬人面臨失業危機,甚至包括醫生等高度專業工作。業界已經喊出「雙證件、雙學位、雙領域」這種終身學習人文啟發創造思維的需要,機器人究竟會不會取代人的工作?但「科技終究無法取代人性」,吳清基理事長呼籲要有信心。他並感謝教育部、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支持舉辦研討會,並恭喜師大榮獲2018泰晤士報世界大學評比教育領域第15名,謝謝師大教育學院盡心盡力舉辦這個研討會,也對三位跨海而來的國際傑出學者致意,感謝他們針對未來智慧教育的想像與建構,提出許多前瞻性的思考與可能。
「教育不是為了經濟,但教育能夠支持經濟。」黃昆輝教授說,這個研討會深富意義。如今人類已進入「工業4.0」時代,不僅經濟變化劇烈、新興科技浪潮席捲而來,教育也需要與時更新,當代教育工作者須審慎思考,如何迎接資訊化的衝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表示,今天研討會盛況空前,師大也相當重視。研討會開得「即時又迫切」,因應「工業4.0」走向,教育方針未來勢必走向個人化、重複、制式,相對枯燥的舊式教學,亟需深入探究與更新,而改變之道與未來科技息息相關,他說,未來科技與經濟的進步速度將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在科技進步的同時,如何讓教育與科技、經濟並進,拉近各國教育與學習上的差距,是教育改革刻不容緩的課題。
研討會內容主要分為專題演講、論文發表、專題論壇等3大部分,多位國際學者包括史丹佛大學教授 Paul Hong Suk Kim、 香港大學教授 Samuel K.W. Chu、國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 Der Thanq Victor Chen等到場專題演講,研討教育學術專業及引進新觀點,也邀請國內上百位學者專家與會,透過學者與實務工作者論文發表與討論,達到學術交流與實務工作分享目的。綜合研討會結果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建議,以期促進我國教育的優質發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