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校園記者應華101陳品倩報導】閱讀競爭力的城鄉差距一直是當前社會各界所關心的議題,16日教研中心特邀請學術、實務和政策面上的專家,暢談現今偏鄉孩子識讀能力不足的問題和其因應之道。
臺師大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一系列的「教育沙龍」專題,16日以「放棄或被放棄?關心偏鄉孩子的識讀能力」為題。國際評比台灣部分學科名列前茅,但數字背後卻顯示城鄉地區有相當大的差距,學者們建議偏遠地區的學校可以整合鄰近學校資源,採共聘專業閱讀老師或心理師的方式,來使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並建議學校應整合各部會和社會資源,使資源更有效的應用,並能夠編列專業的閱讀教師,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擁有更完整的學習所有權。
就學術研究的角度,中央研究院黃敏雄副研究員,分析國際評比數據。他表示偏鄉孩童閱讀問題,不應只著重於成績落後的學生,而應著重整體,整體提升才能真正解決城鄉差距的問題。臺師大洪儷瑜教授則表示,老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個別程度和喜好推薦適合的閱讀教材,使同學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得到成就感,並能真正「悅讀」。
台東縣政府教育處汪履維處長,以政府行政面的角度,談偏鄉識讀問題。他認為實際上大多偏遠的校區擁有許多金費可利用,甚至平均學生成本高於北市學生,但是缺乏資源協助系統,政府應協助老師發現並解決問題。汪處長強調並不是將偏遠地區的孩子留在學校越久越好,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增加學生的學習意願和主動性。
桃園縣大安國小高理忠校長則分享實務上推動學生「樂讀」的經驗,並以芬蘭「閱讀是百年習慣」為例,經由親子閱讀、讀報教育、社區劇場,營造社區閱讀風氣,讓孩子能夠知書、愛書,既而喜愛閱讀。
教研中心甄曉蘭主任作為座談會的主持人,帶動整場討論相當熱烈。他表示,「帶好每一位學生」並不是口號,希望能夠透過這場討論使各界了解並注意到偏鄉教育的問題,集思廣益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
許多老師、校長們都到場關心這項議題。東吳師培中心濮世緯老師表示,曾經參予過教育部的「攜手計畫」,因此對此議題特別關心,會中聽到很多先進們的分享,獲益良多。原民會專員則表示,聽到許多實際現場發生的問題即可能的解決方案,對日後規畫原住民學生輔導計畫有相當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