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侯順耀報導】臺師大校長同時也是資訊教育研究所教授張國恩,致力於數位學習領域的研究,將科技與教育結合,其研究成果給予在數位環境中學習者莫大的幫助,是98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的90位得獎者中,唯一在資訊教育領域獲獎的學者。
張國恩校長任教於臺師大近20年,已發表上百篇國際學術論文並主持多項大型、整合型研究計畫,是2005年國科會第一級計畫主持人、2008年國科會傑出學者研究計畫主持人,這次獲獎更是繼2002年後,第二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殊榮。
苦讀四年從教育門外漢到數位學習達人
不論是研究計畫或是學術論文,張校長在資訊教育領域的成績卓著,是政府機關或是學術機構提到資訊教育就會想到的第一人。不過,號稱「數位學習達人」的張校長,剛到臺師大任教時,居然完全是教育學的門外漢。
張校長在台大電機所博士班時主要是研究超大型積體電路,畢業後到臺師大任教,發現師大這方面缺乏資源與競爭力,因此他決定轉型。「我開始思考既然我進入了資訊教育系,那麼我應該善用臺師大無可取代的優勢—教育,我轉而投入數位學習領域(當時稱電腦輔助教學)。」
數位學習是指利用資訊傳播科技協助學習,是需要兼具資訊與教育專業的跨領域研究,這項決定對於張校長而言,實行起來相當不容易。「為了把基礎打好,我花了四年時間沒有寫過任何一篇論文,全心全意從頭學習教育相關知識,我常說臺師大對我有再造之恩,跟著臺師大非常多優秀的師長學習,我從完全不懂漸漸累積出自己的專業。」事實上,四年後張校長一出手就不同凡響,當年度就發表了兩篇SSCI論文,而全校當年也不過發表四篇。
數位學習臺師大下一塊金招牌
張校長提到,以往談學習就是在實體教室裡頭,在網路化之後,出現許多虛擬平台,像是電子書,甚至更熱門的雲端技術。不同的學習情境不只影響教學活動的規劃與實施,還可能影響學習行為、改寫學習理論,可以說以往在實體世界討論的教育問題,都可以在虛擬空間重新研究一次,「從這個角度來說,數位學習不僅是革新,甚至是革命。」
「只要好好發展,數位學習將成為臺師大很重要的特色。」張校長認為,數位學習應用領域很廣,舉凡華語文、數學,甚至文化素養教學都很有發展空間,因此,臺師大學生在數位學習產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只要扶植起這項產業,不僅未來學生容易就業,也會是臺師大另一塊金字招牌。
行動學習讓學習變智慧華語文教學獨步全球
近年來張校長主要的研究計畫在於電腦模擬式學習、數位華語文學習、網路化企業訓練、資訊素養以及行動學習。
由張校長領軍的「智慧型教學系統暨數位學習研究室」,所發展出的數位教學成績不勝枚舉。像是「博物館行動導覽」,讓小朋友身上帶著PDA參觀博物館,了解學生行動學習的模式,並已發展網路博物館教學系統;透過資訊科技整合教室成立「模擬實驗室」,則可以讓學生在網路上進行科學實驗,在電腦上控制變項,增加實驗研究的安全環境。
看好華語文市場席捲全球的潛力,張校長結合校內華語文專家、心理專家與數位學習專家,組成華語文數位學習卓越研究團隊。張校長表示,現在中國也很重視華語文教育,但相較之下,臺師大依舊處於領先地位。整合包括華語文教師線上知識分享、用特教理論發展識字模式、華測會發展的測驗系統等豐富資源,發展華語文實力堅強。
張校長主持過多項大型計畫,一起合作的教授、研究助理多到數不清,儘管研究團隊龐大,他依舊有條不紊地完成每項計畫。帶著豐富的管理經驗領導臺師大,張校長認為,關鍵在於『節奏感』,不論研究或是行政都一樣,只要把每個單位的節奏感定出來就不會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