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674人
圖 新聞投稿
2017-04-26
飲食文學講座 刈包與食物論述
圖
圖
圖

  【校園記者臺文109雷佳儒報導】你喜歡吃吃喝喝嗎?你知道食物和文學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嗎?4月25日,師大人文季系列講座邀請知名作家蔡珠兒蒞臨演講,和在場同學們分享飲食文學的寫作和論述。

  蔡珠兒女士畢業於臺大中文系和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研究系,從前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現在則專事寫作,曾經獲得第二十屆吳魯芹散文獎;著作《紅燜廚娘》同時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獎和誠品書店暢銷書。她熱愛食物與植物,自認為「全職的自然及社會觀察員」。

  講座中,蔡珠兒女士以社會學和文化角度,從「刈包」來體察臺灣小吃在全世界引起流行的現象。她舉了黃頤銘 (Eddie Huang)、張爾宬、張錫鎬等等例子,他們都將原先自身熟識的食物帶至國外,推廣到全世界。

  「你們有沒有想過,刈包或三明治為什麼普遍存在?」蔡珠兒女士從經濟、社會、文化三個面向來探討。首先,因為這2種食物方便實用,且營養性夠,機動性高;再者,都市生活的外食產業發達,現代人工作時間不定,刈包或三明治皆可以輕易取得。

  接著,她提出自己對於食物書寫的看法。蔡珠兒女士認為,創作飲食文學時,最重要的仍是食物的主體,其香氣和口感描述皆為基本面向,但也應以宏觀的角度去撰寫,加入自己的情感經驗和人生體悟,可以讓文章更加盡善盡美。

  臺文107彭建森發問:「這些在外國被再現的臺灣食物,是不是會被批評不夠道地或做法不夠傳統?」對此,蔡珠兒女士回答:「批評是一定有的。但是,很多事情從來就沒有一個標準。沒有正統不正統,只有用心不用心。」在演講的尾聲,她鼓勵大家不要拘泥於全然移植,只要以正確的態度再現這些臺灣小吃,就是好的食物論述。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