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校園記者侯順耀報導】這學期開始,臺師大設計一系列的「服務學習」必修課程,大學4年,必須修兩個學期的服務課,才能畢業,適用今年入學新生。學務長方進隆說,這堂課可協助學生拓展人際關係,走到戶外,也體驗服務的意涵。
這項服務學習課程,除了傳統的打掃校園環境、清潔工作,更鼓勵學生走出校門,為弱勢家庭孩子課輔、與服務社團到山地偏遠地區服務,也可以到慈善機構或校內諮商中心當義工,或者到社區打掃環境。
方進隆強調,服務學習課程目的,是要讓學生在服務活動中體會,大學所學的專業不僅能幫助自己,更可以打造別人的幸福,並建立正常社交管道,涵養人文關懷,「加速人格成長」。
這堂「零學分」的課程,分成三階段進行,從今年大一生開始,依次修習「服務學習一」、「服務學習二」,「服務學習三」則為選修,每學期至少服務18小時。服一、二通過者,才能畢業。
服一主要為環境清潔或協助系上活動;服二以校園服務、學生社團社區服務及到非營利機構擔任志工為原則;服三是由各系、通識中心及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開設專業性服務課程。
方進隆表示,服務學習在台灣各大學推行已久,如台大、政大、東華、靜宜都推廣多年,且廣受好評。師大籌備一年多,今年正式上路,希望培養學生熱心公益與服務精神,讓學生用專業助人同時,也藉此融會課本知識與實務經驗,充實專業內涵,
首次實行的服務學習一,規劃有4到8小時的知能學習與10到14小時的服務活動。「知能學習」採取演講、導師授課以及期末集體反思的方式。這學期的第一、二堂課,師大為全校大一生安排了兩場有關志願服務的演講。
服務活動部份,多數系所安排學生打掃系辦、系教室、系圖書館及系附近公共區域,也有少數系所發揮創意結合專業,推出不一樣的服務學習課程。
像是應用華語文系結合專業,官英華老師帶領系上44位學生,利用星期三下午的一小時,一對一地幫助剛到台灣的僑生學習中文,官英華表示,利用這個課程,不僅能幫助僑生,也是讓這批未來華語教師磨練的好機會。
物理系教授們則決定給新生們改寫實驗講義的任務。學生透過操作實驗,仔細紀錄每一步驟,將教授們的講義修正為,大一新生看得懂的講義。物理系陸健榮老師認為,這樣不僅大一新生能從中學習專業,這些講義對後來學弟妹也非常有幫助。
公領系恰巧要搬遷系圖,劉若蘭老師特別安排了一組學生為老系圖做歷史紀錄。「這部影片將收錄公領系資深教授們對系圖的回憶,與對新系圖的期待,也為搬遷過程、新系圖落成留下珍貴畫面。」
由學校到社區 服二、三到校外服務
根據施行辦法,下學期才開放的服二課程,內容較為多元,除了各系開課外,同時開放校內行政單位、學生社團開設校園與社區服務課程,學生甚至可以選擇到非營利組織單位擔任志工,來抵免學分。
方進隆表示,藉由服二課程,學生提供社區服務,幫助解決問題,不僅學生與社區互惠,學校也能獲得社區的支持與資源。而服三課程的用意則是,已累積專業知識的大二、三學生,能利用專業與服務結合,除了助人,也能累積實務經驗。
完整影音:http://pr.ntnu.edu.tw/news2.php?no=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