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新衣、戴新帽、貼春聯、吃年糕...,中國傳統新年習俗很多,其實,世界各地過新年,也都有很多不同的有趣年俗。來自世界各角落的師大國際學生,分享各自家鄉的過年習俗、遊戲和禁忌,帶領大家瞭解異國新年的文化風貌。
日本 玩遊戲慶祝新年
日本人過西曆年,設計所碩二藤村真理表示,每年過年,日本人都會藉由玩遊戲的方式慶祝。其中最受歡迎的「羽板子」,是一種類似羽毛球的遊戲,另外還有一種遊戲由一個人念卡片上的字,其他人負責找相關的圖,找到就是獲勝者,藤村說,玩找圖片遊戲時要眼明手快,一恍神可就搶不到了呢!
日本人相信大笑會招來福氣,因此還有「笑福來」這項遊戲,遊戲者須把眼睛矇上,在沒有五官的人臉圖片上,擺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藤村說,遊戲者在擺五官時,因為眼睛看不見,雖然旁觀者可以給他指示,但擺出來的五官總是十分逗趣,讓人哈哈大笑!
遊戲之外,日本過年也少不了特殊年節料理。藤村表示,「雜煮」是過年期間日本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的料理,其中材料一定有麻糬和魚板,其他材料則因各地的特產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各地方的「雜煮」都有家鄉風味。
到寺廟參拜、敲鐘也是日本傳統的過年習俗,藤村解釋,參拜的時候會投五圓日幣,因為五圓的日文發音是「GO EN」,音似「御緣」,也代表期待「緣」的到來;敲鐘則代表「煩惱通通不見」的意思。藤村強調,一間寺廟只能敲鐘八十八下,如果今年不幸是第八十九位敲鐘的人,只能明年請早囉!
緬甸 潑水節潑出好運
緬甸的華僑不少,這些華僑們也會過中國年。來自緬甸的地理98隋秋菊就說,緬甸華僑除了也有除夕圍爐、領紅包等習慣,與台灣相比,拜年除了講吉祥話,還要向長輩叩頭祝福。
中國年之外,緬甸人也有自己的新年,也就是俗稱的潑水節,通常在西曆四月中舉行。隋秋菊透露,最早的潑水節只以枝葉沾水輕灑幾滴,象徵洗淨過去的不順與汙穢,不過如今已經演變成連續四天的狂歡。在「人人喊潑」的潑水節時候,行經緬甸街道,就算在車上、把車窗搖上,路人也會圍住車子,強迫你下車接受祝福,只有孕婦和老人擁有豁免權。
貝里斯 聖誕節跳Jonkunu舞蹈
來自中美洲貝里斯的人力碩一Melton Morrison表示,在貝里斯,新年和聖誕節是延續的節日,新年結束才代表聖誕節結束。一般來說,貝里斯人新年跟聖誕節一樣,全家人要相聚吃新年大餐,接著到教堂慶祝。有趣的是,儘管聖誕節前才剛裝飾聖誕樹,但迎接新年時,要重新裝飾一次、還要清潔打掃房子、換掉桌巾和全部窗簾,並且穿上新衣,對貝里斯人來說,新衣表示整潔、新開始,如果穿舊衣服,就會承接去年的壞運氣。
Melton Morrison說,其實貝里斯的新年沒有什麼特殊的傳統和傳說,最特別的慶祝活動應該是會跳Jonkunu舞蹈,尤其最近十年開始更廣受貝里斯人歡迎。Jonkunu起源於非洲,是牙買加人傳統舞蹈,以鮮明的面具、活潑的音樂為特徵,大家聚集在一個地方觀看專業人士的舞蹈表演,其他人在旁欣賞或打鼓。
土耳其 玩「OKEY」
政治碩二吳承鳳來自土耳其,他表示,傳統的土耳其新年就和中國人差不多,一家人都要回到家裡,吃類似中國新年的團圓飯,飯後會玩一種類似台灣麻將的「OKEY」和大富翁,或著一起看電視特別節目。不過現在也有很多年輕人,選擇和朋友一起去吃飯、唱歌、跳舞等來歡度新年。
哥斯大黎加 多民族式的新年
來自哥斯大黎加的國華100雷峻硯表示,哥國人和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也都是過西曆新年,在自己家鄉,他會和朋友們一起喝酒慶祝新的一年來到。哥斯大黎加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包含西班牙、墨西哥等各種族集合,每個民族因為生活習慣或宗教的不同,都有不同的新年習俗,也讓哥斯大黎加的新年更加多元。
在這些不同種族宗教的習俗中,西班牙人會在元旦12點時吃12顆葡萄,因為一顆葡萄代表一個月,以此象徵未來的一年都能平安順利;至於每年1月6日是天主教的重要節日-主顯節,哥斯大黎加的天主教徒則會參與特別活動;不過儘管各民族宗教的過年方法不同,有一項觀念倒是所有哥斯大黎加的人們普遍認同,一般都相信,元旦時要在家中和親人或朋友一起度過,才會有好運氣。
以色列 吃魚頭、石榴、互贈禮物
因為認為元旦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節日,來自以色列的國華100戴芳娜提到,在以猶太教為主的以色列並未將元旦列入國定假日,也不太有大型的活動,頂多只有朋友們彼此相約喝酒聚餐而已。
然而,信奉猶太教的戴芳娜表示,每年西曆9月才是猶太教的新年,以前在以色列時,他會和全家人也會一起吃飯,飯桌上一定要有魚或魚頭以及石榴,猶太新年時還要互相贈送禮物,互相彼此祝福,和中國農曆新年的習俗很類似。
不同國家民族有不同的年節,也有不同的過節方式,相同的是,藉由新年習俗,拉近親友們之間的感情,也共同期待新的一年比過去的一年更好。【校園記者朱映竹、葉佳玲、何孟樺、陳思嘉、蕭安惠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