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建築之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無非是校本部一棟棟名聞遐邇的紅磚古蹟,這些建築不僅是每個師大人在師大求學記憶的舞台,更見證了台灣中等師資培育的發展過程,歷史意義十足。而隨著時代變遷,配合學校發展,新建築也逐漸落成,除了本部校區,圖書館校區的博愛樓及圖書館、公館校區的綠建築,以及近年合併的林口校區,都各有風格不同的建築。總務處近年來也致力於校園建築修繕及景觀維護,期望能讓教學空間與校園景觀並存,使師大美麗建築永續發展。
百年傳統全新感受 本部古蹟歷史意濃
來到師大校園,走過曲折的廊道,漫步林蔭樹下,此物此景早在日治時期便已佇立於此。校本部古色古香的普字樓、文薈廳、行政大樓與禮堂均為日治時期建築,由總督府營繕課監造與設計,其中最老的建築是「普字樓」,建造於西元1926年,是本部唯一一棟磚造建築,由紅磚搭配洗石子構成立面。洗石子是用石子混合水泥與石粉拌合後粉刷,趁未乾時洗掉泥漿,製造出仿石材的效果。
「文薈廳」完工時間稍晚於普字樓,但同樣於西元1926年啟用,總務處技正呂有信表示,文薈廳建材為鋼筋混凝土,面材採用清水磚工法,即磚面不再上任何塗料;在屋簷則作「滴水」設計,讓雨水能著沿凹槽順勢落在「犬走」上再流入水溝,避免在牆面留下水痕。不過身為古蹟的文薈廳現卻面臨保存上的問題,因為屋頂灰瓦曾遭祝融燒毀,之後以鐵皮屋加蓋,破壞了原有建築的風貌,直至今日仍未修復。學校曾計畫拆毀文薈廳改建新大樓,但在歷史系副教授邱榮裕與其他教授聯合奔走下,經過長達四年努力,終於在2007年得到行政法院的支持而保存下來。
至於「行政大樓」與「禮堂」看似磚造,但實際上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只是在外觀貼上磁磚,呂技正說,行政大樓的建築風格是仿文藝復興的仿歌德式建築,而禮堂的設計則和總統府一樣,都出自當時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之手。
日本政府統治時候,積極引入西方思潮,這樣融合中西的文化背景同樣反映在師大建築上。從平面圖看來,禮堂、文薈廳分別坐落在校園左右,代表著「左青龍、右白虎」結構。文薈廳與行政大樓還有「大衛之星」的設計,井手薰並未明確說明大衛之星的涵義,邱副教授推測,大衛之星可視為兩個三角形的組合,男生為正三角形,女生為倒三角形,兩者合成一個六芒星象徵陰陽合一的概念,類似八卦圖。
除了古蹟之外,本部校區的各大樓約在民國七十到八十年代陸續興建完成。呂技正透露,由於用地取得的問題,誠正勤樸大樓是誠正大樓先建,勤樸大樓後建,再將兩棟連結起來。歷史系副教授邱榮裕特別強調「迴廊」的設計,迴廊連接樓與樓之間,不但協調且擁有遮風避雨的功能,符合台灣氣候需要,可以說是在地化的建築象徵,可惜後來體育館外的迴廊設計,有點兒顯得疊床架屋,就沒有確實達到迴廊的精神。
綜觀校本部各建築,最年輕的當數「博愛樓」。博愛樓面對和平東路側的建築立面,是原本舊圖書館的一部份,當時因為空間不足,所以拆掉舊圖書館另建現在的圖書館大樓,只保留文藝復興風格的舊圖書館入口。
植物的栽種也可以看作建築設計的一部分。目前本部校門口兩側各有一顆蓮霧樹,樹齡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邱副教授推測栽種蓮霧樹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為了吸引小動物,以營造鳥語花香的氣氛;另外,行政大樓前面的椰子樹也可算是從日治時期留下的「古蹟」之一。
縱然科技進步,當時許多如洗石子、雕刻石像的工夫卻不是今天灌漿技術能夠取代的,這些建築彌足珍貴的地方不僅僅是功夫精巧,而且經過近80幾年的風吹雨打仍然沒有太大損傷,建造「迴廊」的實用性與遠見,也是師大建築成功的原因,仔細探究這些建築的典故,將可從中發掘到歷史腳步的變動。
理學院「綠建築」 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公館校區位置鬧中取靜,擁有公館鬧區的便利性,卻不失悠閒,廣大的校區中處處綠意盎然。公館校區總務組鄭江龍表示,公館校區和本部最大的差別就是綠地特別多,雖然並無特殊的歷史建築,但其中已有40年歷史的男二宿舍,倒是目前各校區間歷史最悠久的宿舍;至於最新建的「研究大樓」,則是為了紓解大量的學生而建造。公館總務組表示,公館校區沿新店溪河濱公園,可以騎騎單車,也可以在散散步、聊聊天,上課研究之餘,是很好的休閒去處。
偶像劇取景 林口校區正夯
林口校區原為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民國68年因原址台北縣蘆洲鄉地勢低窪而遷至現址。現在林口校區的所有建築,皆為已故的名建築師陳其寬設計,陳其寬同時也是中央警察大學及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的設計者。
僑先部主任王新華表示,因應林口秋冬多降雨的環境,以及位在飛機航線等因素,林口校區建築的主要特色包括紅色斜屋頂、現有建築物的樓層不超過四層、中軸對稱、迴廊設計等。和本部相同,「迴廊」設計也是林口校區建築的一大特色,尤其是進入國僑學院的主建築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條大迴廊,沿著迴廊走,又會發現另一個迴廊,正所謂迴廊中有迴廊;也因此初次到林口校區的人可能會迷失方向於其中,不過隨著光影的變化,原先平凡的迴廊變得很不同,也讓整個校園充滿美感。
看好林口校區之美,由當紅偶像汪東城、楊丞琳演出,新偶像劇「愛就宅一起」,劇組就選擇在林口校區的游泳池拍攝。林口體育組員梅格誌表示,當初製作小組看好今年才斥資八百萬整修的林口校區游泳池屬於標準池,設備新穎,池外還能搭配林口校地四周翠綠的風景,九月就到游泳池拍攝,並多次到林口校區取景。
另外由鄭有傑所執導的國片「陽陽」預計明年上映,一開拍即選在師大林口校區取景,該劇以田徑少女為題材,劇中需要田徑操場,林口校地的田徑場屬於紅土,場地中間又有一塊很漂亮的草地,相當符合劇情需要,因此也申請取景拍攝。
打造未來城市大學 師大美學指日可待
建築不僅是景觀,儼然也已成為一所學校的資產。總務處近年來致力於校園景觀及建築的規劃及保存,基於永續的概念,也配合校務中長程發展計畫規劃。總務長侯世光表示,目前近程規劃包括改建公館男二舍,並編列三千萬針對四座古蹟詳細調查與整體修繕;中程計劃則將配合文藝典藏與展示,拆除學一舍增建美術館、表演廳、國際會議中心,至於林口校區,資教大樓也將在明年動土。至於休閒空間部分,未來文薈廳至校門口咖啡座的區域,也將比照綜合大樓模式規劃並委外經營。
侯總務長進一步說明,總務處現正進行景觀元素調查,透過對學校環境與建物剖析,找出外型、建材、設計、顏色、工法等元素與特色,並以此作為未來建物、環境與景觀的設計準則,帶出師大的美學。
百年傳統的建築,在經營保存下,有了全新感受;新興的現代建築,則會隨著時間的淬煉及師大人的活力感染,擁有更不一樣的風貌。【校園記者許慧珍、林怡臻、王瑋臻、溫翎君、鄭怡如、駱葦欣、蕭安惠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