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焦點新聞 師大藝術節校園裝置藝術 學生巧思祝福百年校慶
|
為了慶賀臺師大百年校慶,師大藝術節「校園裝置藝術」自9月26日登場,以「百」或相關慶祝意象為創作主軸,藝術學院各系所學生完成9組作品,首度在公館校區設置兩組,增添校園藝術氛圍,抽獎活動至10月12日,展期延長至10月底。
設計系陳彥安、廖季淳、周智閎的作品「百年樹人」,設在文學院,用年輪記載師大悠久歷史,以及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點滴。金黃圓片象徵校樹阿勃勒開花時滿樹成串的金黃花朵,擺放與裝置上相同黃金雨的圓片,也可讓參觀者帶走作紀念。
|
|
|
 |
焦點新聞 音樂系公演《榮耀.歡頌》10/9用旋律慶祝師大百歲生日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將於10月9日下午,在國家音樂廳帶來師大百年亮點音樂會《榮耀.歡頌》,此次音樂會是音樂學系客座教授齊格蒙‧索普(Sigmund Thorp),首次帶領師大交響樂團暨合唱團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
音樂會上下半場分別演出師大音樂系金希文教授《夢見一座橋》和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兩者都擁有「迎向光明」之寓意。
音樂系陳曉雰主任表示,《夢見一座橋》表達作曲家對臺灣土地及人文的關懷,與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知名的第四樂章「歡樂頌」,傳達自由、博愛、包容等普世價值,是編排曲目時之巧思。
|
|
|
 |
焦點新聞 校友重溫青春回憶 見證臺師大百年風華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歡慶百歲生日,9月28日舉行「全球校友回娘家,百年校慶午宴」,在體育館席開80桌,邀請數百位校友回母校共襄盛舉,包括鐵肺歌手趙傳、國寶級演員陳亞蘭、在臺的瑞典YouTuber盧卡斯、臺北市議員耿葳、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崔怡楓少將等優秀校友,共同見證臺師大百年風華。
|
|
|
 |
焦點新聞 科技系慶祝百年校慶暨40週年系慶 邀請畢業系友舉辦成果展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為了慶祝臺灣師大百年校慶暨科技系40週年系慶,科技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科技系林坤誼教授特於9月28日校慶當天,邀請畢業系友返校舉辦成果展。Momaker Studio創辦人許家豪先生、鄭力仁先生特地以百年校慶為主題,設計一個會動的百年校慶機構作品(如圖1),以及木馬機關城等系列作品(如圖2),十分具有特色且受到歡迎。
許家豪自科技系畢業後,由於喜好機構創作產品,因此特地融入科技系所學,創作大型機構創作作品,並將自身的設計思考模式融入會動的風景畫,期望能藉此培育更多對於機構設計有興趣的學生,並藉此培養跨領域整合的能力。
|
|
|
 |
焦點新聞 數學系傑出校友蘇春槐:挑戰最困難的事,造就蘇姿丰傳奇
|
臺師大傑出校友、我國僑務委員及紐約臺灣會館理事長蘇春槐,10月5日應邀至母校數學系演講。他以自身數學跨統計的經歷,鼓勵數學系學生應跨足其他領域,才能創造新價值;他也以培育女兒、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為例,勉勵學弟妹做任何事情,只要盡其所能,就有機會打破不可能。他強調:「挑戰最困難的事,才能被記住,並創造歷史。」
蘇春槐為臺師大數學系53級系友,今年獲選臺師大第22屆傑出校友,近期返臺及出席9月28日百年校慶大會,並應數學系系主任許志農教授的邀請,以「數學與人生」為題,向學弟妹分享他的人生經驗。臺師大前校長黃光彩、數學系林福來名譽教授、左台益教授、樂美亨教授、蘇春槐同窗好友許乃紅教授等師長也到場聆聽。
|
|
|
 |
焦點新聞 設計系林磐聳名譽教授 獲美國科羅拉多國際海報雙年展榮譽桂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林磐聳名譽教授,獲頒2022年第22屆CIIPE美國科羅拉多國際海報雙年展的「榮譽桂冠」,不但是全球唯一,也是臺灣獲得這項榮譽的第一人,上月底受邀到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藝術中心擔任雙年展獨任評審,評選出6位得獎者,並於畫廊舉辦個展,還發表專題演講「我的故鄉:臺灣」,讓中華民國國旗在舞臺上飄揚,也讓世界設計界看見臺灣。
CIIPE是全球五大海報展之一,以邀請世界知名設計師參展競賽、非公開徵稿為唯一特色,每兩年其委員會推舉全球崇高「榮譽桂冠」(Honor Laureate)設計家一人,擔任獨任評審,獨樹一格。
|
|
|
 |
焦點新聞 運動外送教練服務平台 翻轉高齡運動模式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張少熙教授團隊、菲特邦健康顧問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提出「高齡者運動外送教練服務平台」產學合作研究計畫,讓高齡者自行操作外送教練APP,選擇想要上課的內容、有歸屬感的環境地點、教練、參與人員等,藉以客製化運動課程,該APP平台介面並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期許未來高齡者運動能突破傳統課程定點定時的限制,翻轉高齡運動模式。
9月30日於臺師大舉行的「高齡者運動外送教練服務平台」產學合作簽約儀式,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林靜萍主任主持開場,出席貴賓包括計畫主持人張少熙教授、體育室李佳融主任、產學合作單位菲特邦健康顧問管理公司邱柏豪執行長賢伉儷,及工業技術研究院連俊宏博士蒞臨現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