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是世界上最盛行、老少咸宜的運動項目之一。和其他同樣是以拍子在網子兩側進行的運動相比,由於羽球拍和羽球重量比起其他球類輕,運動速度也快得多。比賽時候,球飛行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 336 公里,選手必須能夠快速移動、突然改變方向,是世界上用拍子進行的球類項目中球速最快的運動。
羽球的起源眾說紛紜,但一般相信它發跡於印度。1802年,印度孟買城內一條名為「浦那」(Poona)的街道流行一種與現代羽球運動相似的遊戲,當時人以直徑約六厘米的圓形硬紙板插上羽毛製成球,從此逐漸普及。到了1860年左右,一位從印度回國的英國退役軍官,將這個遊戲介紹到英國,並在畢佛特公爵的伯明頓(Badminton)山莊定下了遊戲的規則,現代羽球終於誕生。1934年,第一個世界性的羽球組織—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在英國成立,從此羽球運動開始在世界各國推展,並於1992年正式成為奧運比賽,共設男單、男雙,女單、女雙、男女混雙五個項目,亞洲選手歷屆以來皆取得不錯的成績。
師大羽球校隊也出了許多羽球好手。其中體育碩簡毓瑾、競技碩鄭韶婕和校友謝裕興三人,今年都代表我國參加2008北京奧運,謝裕興更是打出了「幸運星」般的好成績,為台灣羽壇注入一劑強心針。鄭韶婕雖然今年奧運籤運不佳,第一輪就碰上大會第一種子,但在此之前,他也曾拿下世界對抗賽單打第三名、世界青年混合雙打銅牌;簡毓瑾曾經在2007年曼谷世大運中,與中正大學程文欣搭檔勇奪女雙金牌。這些輝煌的戰績都替師大的羽球版圖添了不少光。
羽球是一種非常平民的運動,不過事實上,羽球要打得好,需要高級技能與訓練。師大羽球隊教練、體育系主任蔡虔祿表示,羽球是球拍運動中球速最快的,故對於運動員的速度、力量、反應敏捷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別體力也很重要。一般來說,一場比賽下來,平均一位選手的擊球次數及跑步路程,常常是網球選手的兩倍,因此國際比賽時,一天打上數小時,很容易造成「過度使用」運動傷害。像師大好手鄭韶婕就曾經因為對自己要求過於嚴苛,沒有適當休息,不小心造成運動傷害,現在只能暫時休息。蔡主任提醒,羽球球速頗快,練習時,一定要有專業人士在旁協助才好。
羽球看來輕鬆簡單,不過蔡主任建議,因為羽球速度太快,初學者最好國小四年級之後再開始訓練,四年級以下,只要將羽球當作樂趣、活動身心即可。至於要打好羽球,除了選手本身身心發展,老師的專業也很重要,師大擁有優秀的師資團隊和教學環境,以競技系選手來說,每天早上晨操半小時,下午專長兩小時,晚上則要從七時練到十時,賽前甚至要到高雄左營訓練中心集訓,漂亮成績的背後,隱藏無數的血汗。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工,師大羽球隊今年參加大運會,除了簡毓瑾拿下女子個人單打金牌,女雙、女子團體及男子團體組都有所斬獲,男子乙組選手也抱回獎牌。蔡主任期待選手能再接再厲為校爭光,也要勇於突破自我,讓大家看到他們辛苦多年的努力成果,把獎牌通通留在師大!【校園記者林怡臻、朱映竹報導】
<羽球>
場地:
*標準的羽球場為長方形,長13.4米,單打場地寬5.18米,雙打場地寬6.10米。
*天花板的高度應大於6.1米。羽球場的網柱必須固定在地面上,有效高度為1.55米。球網頂部至地面的高度為1.524米。
*場地線寬40毫米,須用白色或黃色的顏料畫出,並在球場的邊線及底線以外分別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間。
比賽用具:
*羽球(由16根羽毛及球托組成。羽毛長62~70毫米,頂端圍成圓形。球托直徑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為圓形。)
*羽球拍(長度不得大於680毫米,拍面的長度應低於290毫米,寬度低於230毫米。)
計分方式:
每局先得到21分的選手獲勝,通常採用三局兩勝制。每局一方先到達11分時,可休息90秒,每局結束至下一局開始,可以有2分鐘的休息時間。
比賽中常見的違例:
*在發球後至死球前的「比賽進行時」中,接發球隊員違例,則判發球方得分。
*發球時擊球點高於腰部。
*擊出的球落在有效區域以外,沒有過網或穿過球網或在網下進入對方場區。
*過網擊球,不在自己的場區內擊球,即球員的球拍和身體進入對方場區。
*持球:將球擊出前,球在拍上有停滯,或有拖帶動作。
*連擊:同一球員連續擊球2次以上,或球過網前同隊球員連續擊球。
*觸網:球員的球拍、身體或衣物觸網。
*阻礙對方合法擊球,或以其它行為故意騷擾對方球員。
*球接觸到場邊的物體牆壁、運動員的身體或天花板。
羽球重要賽事:
*世界羽球錦標賽:國際羽球聯合會舉辦,兩年一次,為個人單項比賽。
*湯姆斯杯(Thomas Cup):世界男子羽球團體錦標賽,兩年一次。
*尤伯杯(又稱優霸杯)(Uber Cup):世界女子羽球團體錦標賽,三年一次。
*蘇迪曼杯(Sudirman Cup):世界羽球混合團體錦標賽,與湯姆斯杯、尤伯杯合為羽球世界性三大團體賽。印尼羽球之父蘇迪曼所創,每兩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