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歡迎訂閱師大週報,只要填寫以下資料並送出,即可每週定期於您的指定信箱中,收到最新一期電子報。訂閱網址:http://ap.itc.ntnu.edu.tw/ePaper/ViewEPaper?action=viewepi&mGuid=20090918162235

如欲訂閱師大校訊(紙本季刊,1、4、7、11月發行),讓您掌握師大校園新聞、研究新知、專題報導,歡迎來信 alumni@ntnu.edu.tw

 
9706(2008-09-29)
師大週報9706期
 
師大首頁 | 過期電子報 | 聯絡我們   
圖

 剛渡過一個颱風肆虐的教師節,格外令人感覺教師的溫暖。祝福所有老師們闔家平安,也向所有颱風夜裡堅守校園安全的教官、舍監與警衛們致敬。

 研究是大學學術發展的根本,延續上個星期主題,這個星期《師大週報》要繼續介紹四位老師們的研究成果與心得。每一位老師研究的領域或許略有差異,但從這些老師的身上,我們都看到豐沛的熱情和堅持不放棄的鬥志,也鼓舞更多師大師生,無論在任何崗位上,都要持續不斷努力。

 《師大週報》是屬於所有師大人的媒體,您想要看到什麼樣的報導內容?或是您手邊有什麼樣的精采故事想和更多師大人一起分享?我們竭誠歡迎聆聽您的聲音,不要吝於告訴我們唷!

圖
圖

一週新聞 / 080922-080928

圖 科技學院與Autodesk公司簽約產學合作 (08.09.22)
圖 師大推動「節能教育週」即起開跑 (08.09.22)
圖 體驗生命價值 圖書館推出人性變革展 (08.09.23)
圖 本校鼓勵學生赴國外進修補助(97學年度下學期出國)即日開始受理申請 (08.09.24)
圖 英語文推廣進修班9月30日報名截止 師生享優惠 (08.09.24)
圖 全國師範及教育大學校長校務聯繫會議 共商教育大計 (08.09.24)
圖 賀美術碩 林品青 李孟書 陳奕穎 獲入選國際設計類競賽 (08.09.25)
圖 「華語文能力測驗」高額獎金等你來挑戰! (08.09.25)
圖 加簽方式爭議大 課務組:尊重老師 (08.09.25)
圖 98 學年度大學術科考試簡章自97 年9 月29 日起開始發售 (08.09.26)
圖 賀本校校友參加教育部97年度教育實習績優獎甄選獲獎 (08.09.26)
圖 62級阮茂森校友來訪 (08.09.26)
圖 More Passionate Young Students Begin Their Journey to Become Journalists (08.09.27)

圖

專題報導 / Feature

圖 [教師研究專題報導]
  一步一腳印 張俊彥在過往研究基礎上前進

圖 [教師研究專題報導]
  教學相長 呂國棟病理研究受肯定

圖 [教師研究專題報導]
  橫跨不同領域 陳啟明探索科學新方向

圖 [教師研究專題報導]
  推動資訊教育 張國恩要讓師大影響全台灣

圖 [社團天地]福智青年社 愛護自然珍惜生命

圖校園活動看板 / 080929-081004

圖全校電子報

圖
圖

專題報導 一步一腳印 張俊彥在過往研究基礎上前進

圖
張俊彥教授站在過往基礎上不斷躍進

  「有之前的研究當推手,怎麼會有現在的發現?」地球科學系教授、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選擇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為學術研究盡最大的貢獻。二十多篇論文收錄在SCI/SSCI期刊資料庫,豐碩的成果,充分說明張教授對科學教育的熱誠。把牛頓說過的話,轉換成自己在學術上的心得,張教授說,從第一篇到近期發表的文章,都是從自己以往的研究,慢慢發現可以修正的地方、進而改善得到更新的結論或創見。

  張俊彥教授畢業於師大地球科學系、美國德州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199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即回母校服務,現兼任科學教育中心主任一職。張教授奉獻學術研究不遺餘力,在教學及研究領域上都有極佳表現,不僅發表多篇對學術重大貢獻的期刊論文,2003年獲得國科會科學教育類傑出研究獎,更在2008年評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講座」,是獲選名單中最年輕的學者。

  長期投入科學教育領域中,張教授深信「以往所做的研究都是現在研究的基礎」。他舉例,自己從早期科學教育研究偏向電腦輔助教學是否影響學習成效,到後期才發現,學生本身偏愛的上課方式、以及老師所營造的學習環境,更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關鍵。

  張教授撰寫的〈學習環境影響學習成效〉研究結果顯示,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偏好傳統教學的學生來說成效較大,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則對偏好建構主義的學生成效較大。他強調,不是同一種教學方式都適合所有同學,所以任課老師不能單純增設電腦輔助教學,更要考量學生偏好的學習環境,及老師在任課中扮演何種角色,才能讓學生學習得最好。這項研究除了登上2005年美國《科學教育期刊》,也在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評選文章時,被審稿人認為是三十年來科學教育中,從未有過的創見!

  談到這些年在師大的教學日子,張教授非常感謝學校給予他極大的支持,提供教學設備及研究空間,讓他能夠專心做研究,能將所學專長及教育理念傳遞給學生,他也希望學校能繼續支持,培育在科學教育領域上的優秀學子。

  給學生最大的學習空間,引導式的教學,張教授一直是學生眼中最崇敬的恩師。地球科學系博三葉庭光說,跟著老師做研究,讓他們了解閱讀與思想的重要性,在研究教學上,張老師不僅完全支持學生的想法,也指引大家知道應該如何批判思考,「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

  在教學上帶人也帶心,張教授是學生的經師,更是生命中的人師。今年,張教授將繼續帶領他的研究團隊,與資工系師生合作,承接國科會「卓越數位學習科學中心」研究案,為科學教育創造更寬廣的研究價值。【校園記者政治碩二許慧珍報導】


圖
圖

專題報導 教學相長 呂國棟病理研究受肯定

圖
呂國棟教授(左二)與學生關係緊密,亦師亦友

  下最夯的抗老化聖品-「白藜蘆醇(Resveratrol)」竟也可以有效抑制腦神經缺血!長期致力研究人體神經機制中的恐懼記憶及頭部外傷的病理變化,生命科學系教授呂國棟結合兩研究領域專長,與嘉義大學合作研究白藜蘆醇透過自由基的清除及腦血流速的提升,對腦部神經保護之影響,期望藉由研究帶給人類更大的福祉。研究過程中與學生的革命感情,和豐收成果時的成就感,更是支持呂教授繼續努力研究的動力。

  白藜蘆醇是一種在紅酒中發現的非酒精成分,有益於心血管疾病及抗老化,目前已被美國哈佛醫學院及美國國家老人研究學院證明,可有效延長過胖老鼠的壽命,並降低其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其他等肥胖相關疾病機率,使其活得更健康。事實上,白藜蘆醇不只在紅酒中才有,它也存在於葡萄皮,花生和一些莓類之中。呂教授本次和嘉義大學研究團隊就是利用當地農田中不要的花生殼,萃取其中的白藜蘆醇成分,加以分析其對人體神經保護的影響。呂教授發現,白藜蘆醇不只是抗老防癌的尖兵,更可防止腦部細胞水腫,減低過多的自由基。自由基好比鐵金屬氧化後形成的鐵鏽,會逐漸侵蝕身體各部位,使人體出現老化或病變。

  原本撥開即丟、吃完即吐的花生殼和葡萄皮,竟也含有對人體如此有益的成分,這項驚人的研究,不只順應了國際研究趨勢,也造成美容保養、健康食品市場的熱潮,具相當發展潛力。呂教授指出,自己的任務就是打先鋒,幫大家「發現新大陸」,他進一步舉例,常喝紅酒的法國人,雖然吃了很多高熱量的飲食,但鮮少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原因顯而易見。這項研究受到國際注目,論文刊登於SCI相關領域排名前3%之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到師大生科系任教至今第七年,呂教授的背景其實相當多元。來自香港的他,大學原本念金融,大三時發現自己志不在商,毅然決然轉到心理系,此時更遇到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李小媛老師,引薦他進入中研院的生醫所研究室擔任研究助理,從此開啟呂教授研究神經病理學的先頁。後來碩、博士班,一路上也都有良師相助,除了順利拿到成大基礎醫學的博士學位,更從恩師簡柏武身上學習做研究的態度。

求學時備受老師照顧,也使得呂教授自己當上老師後,更能將心比心地關心學生。在他的研究室中,大家總是打成一片,笑聲不斷,老師學生之間就像朋友一樣。呂教授的得意門生陳峻博,前年得到國科會大專生研究創作獎,致詞時特別感謝老師在自己最低潮時候不斷鼓勵,使他燃起繼續研究的動力。呂教授也說,研究過程不只是他傳遞給學生知識和技能,其實學生也教他許多人生的道理。例如自己的個性較容易往壞處想,有時為了實驗結果不佳而心煩,但他從學生的身上學到「樂觀」,年輕的學生往往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點子,使他突破專業盲點,令他驚喜不已。教學相長,是除了發表研究成果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收穫。

  呂教授的研究主要朝「探討條件化恐懼消減作用」及「頭部外傷後造成神經細胞之死亡」兩大方向。消減作用是一種新的學習過程,於消減作用過程中,動物藉由學會原有的條件化刺激,消減動物體中對於恐懼的記憶,推廣到臨床範圍,可配合行為療法,用以治療與恐懼失調有關的精神疾病;至於頭部外傷則是好發於年輕人的主要死因之一,致死率極高,即使存活也有25%病患會癱瘓或長期失能,呂教授長年投入研究其病理變化,期能讓病人透過藥物,將死亡率降到最低。

  長年投身研究,呂教授說,真的是不輕鬆,常常可能一個環節不對,整個實驗就泡湯,不過幸而研究室並非以績效掛帥,系上也十分團結融洽。七年來,看著自己的實驗室從空無一物到現在雜物堆到門口引起其他老師抗議,系上設備也不斷汰舊換新。呂教授認為,師大在新進教師研究補助及論文編修的獎助兩方面做得很好,對於新老師照顧有加,自己兩度獲得新進人員補助,學校也多次補助出國參加研討會議。

  不過,好當然還要更好。呂教授建議應該多挪些論文編修名額給資淺教師,資源分配才能更恰當。呂教授也強調,「人」才是最大的資本,有好的人才才能創造好的研究,優良的研究成果才能提升學校的能見度。他提醒,不光要能留得住自己培養的老師,也要改變招生策略,招到適合的學生,才能創造屬於師大的優勢。

  從「35歲以前疾病很怕你,35歲以後則是疾病來找你」,長期從事研究工作,呂老師感嘆自己身體已經「不如當年勇」,提醒年輕老師一定要注意身體,飲食規律,少熬夜,心理方面也要會自我調適,不要只看研究中沒有達到的部分,而應著眼過程中的收穫並享受,適時地利用校內及系上資源,多申請研究計畫及參加座談會,必定會有所成。

  展望未來,呂教授除繼續投身病理研究,找尋更多治癒疾病的機會,在提攜後進人才上,也承諾不遺餘力,以期能為打造師大優良學術研究環境盡一份心力!【校園記者國文98林怡臻報導】


圖
圖

專題報導 橫跨不同領域 陳啟明探索科學新方向

圖
陳啟明教授在龐雜的科學領域中找出新方向

  學的世界何其大,各學科學門之間又緊密連結,如何看出彼此之間的關聯,找出可以延伸發展的方向?物理系教授陳啟明近年發表論文「視覺化科學世界與其發展」(Visualizing the scientific world and its evolution),利用地圖模式呈現不同領域互動關係,獲得學界肯定。一如自己個人網頁上所寫,陳教授期許自己面對研究,有如他的名字,可以「啟天地之秘,揭日月之明」,而他的學生也推崇,老師確實像個拼命三郎,做事很認真。

  本身致力生物物理、凝體物理領域研究,但陳教授說,科學領域多元,每個領域中又包含許多子領域。SCI、SSCI學術期刊動輒五千種,如何在最短時間中搜尋到所需要的文獻,並發現可以連結在一起討論的共同領域,看出未來值得發展的科學方向,就是他最近探討的主題。陳教授解釋,大部分科學家都侷限在自己的領域中鑽研,但是研究生可能興趣廣泛,必須通盤了解各領域,才能發現興趣並適當選擇。

  陳教授說,期刊、網路視覺化地圖設計,幫助大家一看就懂期刊與期刊之間相互關係,就像利用世界地圖搜尋紐約所在地,會先找到美洲的位置,然後在美洲地圖裡找紐約的位置,套用到他的研究,美洲可以代表一個科學領域,而紐約相對應的點則是要尋找的期刊。
 
  陳教授進一步舉例,通常翻電話打給每個朋友的次數頻率,可看出兩人的熟識程度,如果兩人之間還有共同朋友並且互相聯繫,表示兩人有共同的社交圈,利用矩陣方式二向量推內積,統計A期刊引用到B、C、D期刊的次數,就可以計算出兩者關聯度,再用平均值找到最佳化的距離,透過過去經驗預測未來發展方向,就可以看出不同期刊或學術領域所共同追求的目標。

  在師大超過十年,陳老師認為,師大研究環境自由,容許老師有較長時間研究,更由於知識互通,老師研究題材不受限。有些老師的研究,可能從圖書館學橫跨心理學,都可以根據興趣選擇研究方向,也產生很多寶貴的成果。不過他也指出,投稿學術論文期刊需要很多時間校正、再校正,加上以英文形式發表,需要比較長的準備時間,以致很多老師的研究成果最後都沒有以論文形式發表,極為可惜。

  協助老師們有更多時間從事並發表研究,陳教授肯定物理系在排課規劃上,給予新進教師較多優待,他也建議其他各系在經費、人員許可下,助教應適當規劃排課時間,減輕新老師教學負擔,讓他們有更多自由時間了解系上業務。目前師大會補助新進教師部分研究經費,但大部分經費還是需要藉由研究成果向國科會爭取,因此應鼓勵新進老師,試著生產研究成果,並適當提供獎勵,才可以給他們更多機會利用研究成果升等,同時為系上爭取更多研究經費。

  老師努力之外,陳教授也建議學校要協助教師適當曝光,他表示,雖然失大理學院的研究成果不輸人,但因為師大沒有拿到五年五百億計畫,外界容易忽略,同時影響優秀同學選擇師大的意願。老師的研究成果不僅能帶動學校的發展,也會吸引學生就讀,呼籲學校應該加強對外宣導,讓外界看見師大的成績和潛力。

  至於人才進入師大之後,也要努力讓人才願意留下來。陳教授表示,台北市的生活花費較高,經濟壓力重,教授、助理教授都有固定薪水,現在高等學校競爭激烈,其他學校透過加薪等方式,很多有研究成果的老師,很容易就會被挖角。師大最早採取獎勵措施,現在很多學校才相繼跟進,他希望學校能保留獎勵方式,多多鼓勵老師們發表研究成果,留住優秀老師和學生,提升師大整體研究能量。【校園記者社教100陳俐婷報導】


圖
圖

專題報導 推動資訊教育 張國恩要讓師大影響全台灣

圖
張國恩教授透過資訊教育擴大師大影響力

  腦模擬學習、行動學習、網路閱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已成為未來的趨勢,資訊教育研究所教授張國恩推動資訊教育學習不遺餘力,研究領域包括利用電腦科技解決學生學習問題、老師教學問題等,要讓網路科技成為教育的好幫手。

  張教授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原本研究當時熱門的超大型積體電路,因緣際會進入師大資訊教育研究所。儘管外人看來跨領域,不過他卻樂此不疲,結合電子工程專長與師大教育傳統,開啟研究「資訊教育學習」的新道路。張教授表示,他會利用閒暇時間研讀教育理論,並思考教育理論與網路科技結合的可能。他認為,電腦科技可以強化或修改現存的教育理論,像是透過「網路適性閱讀的建立與應用」,就能讓國中生在網路上訓練閱讀能力,老師透過遠距批改作文,達到建構式主義強調學生自我學習的目標。

  張教授研究團隊最為人所熟知的研究成果「WIDE KM教學入口網」,自2005年9月開始,目前已有6000名以上的學生與老師使用,這是張教授與心輔系宋曜廷教授合作研發的知識管理系統。張教授表示,建置網站的構想,要發明一個能整合教師社群知識討論、合作學習的e化教學平台,透過網站相互交換意見、遠距離教學,有別於其他網站,該入口網設置「數位教學平台」讓老師在網路上建置教案與教材,並同步形成線上學習環境;「教學卷宗」提供老師匯整教學資料與紀錄工具;「線上自評互評系統」發展線上多元評量教學。

由張教授在資教所領軍的「智慧型教學系統暨數位學習研究室」,所發展出的數位教學成績也不勝枚舉。像是「博物館行動導覽」,讓小朋友身上帶著PDA參觀博物館,了解學生行動學習的模式,並已發展網路博物館教學系統;透過資訊科技整合教室成立「模擬實驗室」,則可以讓學生在網路上進行科學實驗,在電腦上控制變項,增加實驗研究的安全環境。

  當然,張教授也坦承,科技並非萬能,透過數位化教材與遠距離教學,能夠改善教材方法,也能輔助學生進行「自我導向」學習,但網路遠距離教學缺乏社會臨場感,如何運用網路科技增加教學臨場感,是現今資訊教育研究愈突破的課題。

  看好華語文市場席捲全球的潛力,未來張教授實驗室將會發展「華語文數位學習平台」。張教授有信心,台師大發展華語文教學的實力堅強,整合包括華語文教師線上知識分享、用特教理論發展識字模式、華測會發展的測驗系統等豐富資源,再引進市面廠商的學習教材,一訂能將華語文專業推向全球。

  檢討師大的研究資源環境,張教授表示,與台、政大相較之下確實略為不足,但張教授表示,師大豐富的教育人才,可以激盪他想更創新的研究方向,結合師大頂尖的華語文教學與資訊教育發展,一定也能有一番成績。他建議師大應積極打造研究氛圍,老師也應將研究與教學並重,例如學校鼓勵學術研究、設置老師們互相分享研究成果的討論會等。至於經費,只要拿得出研究成果,就能向國科會、教育部籌措研究經費,

  在台師大任教二十多年,張教授每年指導許多碩、博士生。張教授叮嚀研究生們要大量閱讀論文,用評論的角度看待論文問題意識並從中學習,而且要能把研究的眼光放遠,挑選無人開發的創新領域,具備立志做全國第一的企圖心。張教授的得意門生宋曜廷教授,目前就任教於師大心輔系,並擔任心測中心主任,還和老師合作許多專案。張教授很得意,像宋教授現在能將網路數位科技應用於教育心理輔導,現在已成為國內數一數二。。

  從黃金電機領域,跨足作育英才的資訊教育學習,看起來投身產值較低的教育領域,但張教授說自己「樂在其中」。秉持著教育可以影響社會、下一代子孫的理念,張教授堅信,「在師大做出來的東西,可以影響全台灣」,自己也將會默默地為教育貢獻一己之力。【校園記者大傳碩二唐筱恬報導】


圖
圖

社團天地 福智青年社 愛護自然珍惜生命

圖

  「智青年社」是今年五月在師大新成立的社團,由一群熱愛生命的學生組成,他們期許師大成為一個善良和諧、注重心靈、擁有崇高生命目標的校園。

  福智青年社表示,社團的成立目標,要讓社員成為青春有活力、智慧與遠見兼具的青年,透過社課、演講、校外參訪,帶領社員瞭解生命的意義、人際關係、健康飲食及大地環保等議題。福智青年社認為,健康、心靈、大地都是我們重要的寶藏,除了珍惜身邊周遭人事物,也要注意身體健康、維護自然環境。

  社長英語99鍾照妍說,現在人類吃進許多不自然的食物、不僅對大地造成傷害也危害自己的健康,因此福智青年社從關心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認識我們所吃的食物開始,呼籲建立正確的觀念,並愛惜地球的一草一木。

  為了更深刻體會愛惜環境,社課特別安排到三芝參觀阿石伯有機蓮花田,社員們看到農夫阿石伯改變二十多年使用農藥的習慣,改用有機方式培育,讓原本瀕臨絕種的台北赤蛙能繼續在蓮花田生長,也讓蓮花產業發展下去。鍾照妍深刻體會,人的一生都在成長,都在追尋正確的方向,假若我們能夠朝向永恆、高遠的目標邁進,將能夠改變這個世界,創造人類永續發展的社會。

  師長帶領及社員互相學習,福智青年社成立至今,已經招收二十多位社員,除了安排室內上課、舉辦戶外參訪及跨校晚會,也會參加北區福智青年社共同合辦的「全國大專青年生命成長營」,與其他學校福智青年進行交流。

  社員、工教99陳佳緯表示,加入福智青年社後,讓他學會要珍惜,不管是家人親情,還是周邊的環境資源,也因為上了有機課程,更瞭解大自然的重要性。

  想為生命開闢一條道路,一同創造美好和諧的人際關係,福智青年號召具有青春與活力、智慧與遠見的大學生加入,也期待有更多人能認同支持,一起成為福智青年。【校園記者政治碩二許慧珍報導】

<福智青年社>
社辦位置:
綜合大樓408室
聯絡方式:社長英語99鍾照妍 0929899747 julia11160520@yahoo.com.tw
社團網站: http://ntnubw.blogspot.com/
   BBS:師大精靈之城bbs.ntnu.edu.tw/看板ntnubw
社團活動時間/地點:(三)7:00 -9:30pm 博愛樓b109
社團活動內容:社課、讀書會、戶外參訪等


圖
圖
圖
學術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10/2-10/4 公館校區 物理學系 第四屆台灣自旋電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TICSpin <網站連結>
10/3-10/4 教育學院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 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 國際高等教育評鑑論壇 <網站連結>
校務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10/1
19:00-21:00
誠102 教學發展中心 學習成長講座(一):"預"見未來?!大學生為生命作好準備~生涯規劃 <網站連結>
10/2
19:00-21:00
綜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 就業輔導組 職涯選擇另一章~國家考試座談會 <網站連結>
藝文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9/17-9/30 圖書館總館大廳 圖書館 沒有月亮的夜晚—陳聖蕙水墨創作個展 <網站連結>
9/23-9/30 圖書館總館一樓大廳 圖書館 人性變革展 <網站連結>
8/30-10/1 綜合大樓福華藝廊 教育學院 林仁傑教授繪畫創作個展 <網站連結>
9/29-10/26 國立歷史博物館 文化創藝產學中心籌備處 「臺灣水彩100年」 邀您一同見證臺灣水彩的輝煌歷史! <網站連結>
9/15 - 10/31 圖書館 圖書館 圖書館新生之旅 <網站連結>
9/19 -11/23 國立歷史博物館1F 美術學系 朱德群88回顧展 <網站連結>
體育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9/24- 1/7
9:00-18:00
體育館地下室一樓 體適能中心 體育學系 免費體適能檢測又開始囉~~~ <網站連結>
社團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9/29-105 學生事務處 課外活動組 鍵入想要瞭解的社團名稱或活動時間,即可知道所有社團事! <網站連結>

更多活動...
圖
圖
新增 刊名(單位) 本期內容
總務處 總務業務報導
國際事務處電子報 5日出刊,國際事務處業務報導。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電子報 每月五日出刊,本期焦點:通識教育教學經驗與理念
圖 圖書館電子報 25日出刊,圖書館服務動態與展覽訊息
進修推廣學院電子報 邁入秋季進修潮,師大進修推廣學院為您打開學習大門
健康中心 推廣健走海報
通識中心電子報 17日出刊,通識講座內容報導
教學卓越計畫辦公室e報 29日出刊,本期焦點:大學英語文課程多元化之規劃與實踐
英語文教學中心 38期簡章下載
教育政策研究小組 10日出刊,國際教育趨勢與各項教育學術活動總整理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中心動態
台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 31日出刊,本期焦點: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地理系電子報 5日出刊,地理學術資訊與地理教學資源分享
圖 NTNU Monthly 全校性全英文電子報,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一出刊。本期主題:Thank you, teachers!
圖
圖

* 師大各單位發行電子報,欲納入本刊單位電子報列表或原提供電子報路徑更改者,請逕與公關室聯繫;舉辦活動欲刊登活動預告看板者,請與各單位新聞聯絡人洽詢,謝謝。

圖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