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最夯的抗老化聖品-「白藜蘆醇(Resveratrol)」竟也可以有效抑制腦神經缺血!長期致力研究人體神經機制中的恐懼記憶及頭部外傷的病理變化,生命科學系教授呂國棟結合兩研究領域專長,與嘉義大學合作研究白藜蘆醇透過自由基的清除及腦血流速的提升,對腦部神經保護之影響,期望藉由研究帶給人類更大的福祉。研究過程中與學生的革命感情,和豐收成果時的成就感,更是支持呂教授繼續努力研究的動力。
白藜蘆醇是一種在紅酒中發現的非酒精成分,有益於心血管疾病及抗老化,目前已被美國哈佛醫學院及美國國家老人研究學院證明,可有效延長過胖老鼠的壽命,並降低其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其他等肥胖相關疾病機率,使其活得更健康。事實上,白藜蘆醇不只在紅酒中才有,它也存在於葡萄皮,花生和一些莓類之中。呂教授本次和嘉義大學研究團隊就是利用當地農田中不要的花生殼,萃取其中的白藜蘆醇成分,加以分析其對人體神經保護的影響。呂教授發現,白藜蘆醇不只是抗老防癌的尖兵,更可防止腦部細胞水腫,減低過多的自由基。自由基好比鐵金屬氧化後形成的鐵鏽,會逐漸侵蝕身體各部位,使人體出現老化或病變。
原本撥開即丟、吃完即吐的花生殼和葡萄皮,竟也含有對人體如此有益的成分,這項驚人的研究,不只順應了國際研究趨勢,也造成美容保養、健康食品市場的熱潮,具相當發展潛力。呂教授指出,自己的任務就是打先鋒,幫大家「發現新大陸」,他進一步舉例,常喝紅酒的法國人,雖然吃了很多高熱量的飲食,但鮮少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原因顯而易見。這項研究受到國際注目,論文刊登於SCI相關領域排名前3%之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到師大生科系任教至今第七年,呂教授的背景其實相當多元。來自香港的他,大學原本念金融,大三時發現自己志不在商,毅然決然轉到心理系,此時更遇到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李小媛老師,引薦他進入中研院的生醫所研究室擔任研究助理,從此開啟呂教授研究神經病理學的先頁。後來碩、博士班,一路上也都有良師相助,除了順利拿到成大基礎醫學的博士學位,更從恩師簡柏武身上學習做研究的態度。
求學時備受老師照顧,也使得呂教授自己當上老師後,更能將心比心地關心學生。在他的研究室中,大家總是打成一片,笑聲不斷,老師學生之間就像朋友一樣。呂教授的得意門生陳峻博,前年得到國科會大專生研究創作獎,致詞時特別感謝老師在自己最低潮時候不斷鼓勵,使他燃起繼續研究的動力。呂教授也說,研究過程不只是他傳遞給學生知識和技能,其實學生也教他許多人生的道理。例如自己的個性較容易往壞處想,有時為了實驗結果不佳而心煩,但他從學生的身上學到「樂觀」,年輕的學生往往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點子,使他突破專業盲點,令他驚喜不已。教學相長,是除了發表研究成果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收穫。
呂教授的研究主要朝「探討條件化恐懼消減作用」及「頭部外傷後造成神經細胞之死亡」兩大方向。消減作用是一種新的學習過程,於消減作用過程中,動物藉由學會原有的條件化刺激,消減動物體中對於恐懼的記憶,推廣到臨床範圍,可配合行為療法,用以治療與恐懼失調有關的精神疾病;至於頭部外傷則是好發於年輕人的主要死因之一,致死率極高,即使存活也有25%病患會癱瘓或長期失能,呂教授長年投入研究其病理變化,期能讓病人透過藥物,將死亡率降到最低。
長年投身研究,呂教授說,真的是不輕鬆,常常可能一個環節不對,整個實驗就泡湯,不過幸而研究室並非以績效掛帥,系上也十分團結融洽。七年來,看著自己的實驗室從空無一物到現在雜物堆到門口引起其他老師抗議,系上設備也不斷汰舊換新。呂教授認為,師大在新進教師研究補助及論文編修的獎助兩方面做得很好,對於新老師照顧有加,自己兩度獲得新進人員補助,學校也多次補助出國參加研討會議。
不過,好當然還要更好。呂教授建議應該多挪些論文編修名額給資淺教師,資源分配才能更恰當。呂教授也強調,「人」才是最大的資本,有好的人才才能創造好的研究,優良的研究成果才能提升學校的能見度。他提醒,不光要能留得住自己培養的老師,也要改變招生策略,招到適合的學生,才能創造屬於師大的優勢。
從「35歲以前疾病很怕你,35歲以後則是疾病來找你」,長期從事研究工作,呂老師感嘆自己身體已經「不如當年勇」,提醒年輕老師一定要注意身體,飲食規律,少熬夜,心理方面也要會自我調適,不要只看研究中沒有達到的部分,而應著眼過程中的收穫並享受,適時地利用校內及系上資源,多申請研究計畫及參加座談會,必定會有所成。
展望未來,呂教授除繼續投身病理研究,找尋更多治癒疾病的機會,在提攜後進人才上,也承諾不遺餘力,以期能為打造師大優良學術研究環境盡一份心力!【校園記者國文98林怡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