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求學,能夠增強語文能力,精進專業所學,還能結交國際朋友,並拓展生活範疇,進而增加競爭力和國際眼光...你心動了嗎?只是,究竟應該如何準備,才能順利踏上出國求學之路呢?
第一步 培養語言能力
累積語言實力,是開啟海外遊學大門的第一把鑰匙。2007年到美國北科羅多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交換的翻譯所二年級羅云廷認為,學英文可以接觸不同的文化,而且更立即、更真實。羅云廷說:「因為英文,讓我能唸到好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認識更強的人激勵自己」。英文對他的意義,遠大於一個外語!
從小就對語言有相當濃厚興趣的羅云廷,一路從國、高中英文最高分到台大外文、再到師大翻譯所就讀,英文對他的生活影響相當深遠,未來也計畫以英文能力來找工作,學業和事業都得靠英文。
至於如何培養對英文的興趣與習慣,羅云廷建議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出發,只要持之以恆練習,一定會進步。他舉例,如果喜歡聽歌,可以利用歌曲中的歌詞學習,此外也推薦空中英語教室雜誌。他說,基本工夫的訓練是一定要的,等看到自己漸漸進步後,自然也會愛上英文。不過,羅云廷也坦言,學習語言受到挫折是常有的事,畢竟英文是永遠學不完的,也會不斷面臨挫敗感,不過他總是以「多加油,看看自己的成長,給自己信心」來勉勵自己克服各個關卡,勇往直前。
國文99孟圓婷今年申請至荷蘭萊頓大學(Rijks Universiteit Leiden)當交換學生,八月底就將出發。圓婷學習英文也相當積極,不僅輔修英語系,還擔任校園英文記者,雖然通過語言認證對她來說輕而易舉,但她還是把握任何一個學習英文的機會。孟圓婷也提醒學弟妹,平時多看BBC、經濟學人等,多聽多念,培養學習英文的好習慣,更推薦大家參加學校的英語聊天室,訓練流暢的會話能力。
設計所碩三蕭景中剛申請進入日本京都的立命館大學(Ritsumeikan University),即將在九月出國,希望自己在日本期間,能把日文加強到和日本人一樣的程度。景中開玩笑說,因為自己英文被當掉,於是決心要把日文說好,平時他會邊看日劇,邊跟著對白實際念日文,即使已經通過申請,目前仍然持續補習日文。一心想要到日本交換的他,去年就曾經申請,但因為沒能提出語言能力證明而沒有過關,「最好要有語言檢定證書」。
第二步 作好申請準備
跨越語言障礙,第二關就要積極蒐集交換生資訊,通過校內申請審查。高中時就一心嚮往到國外的孟圓婷表示,他很早就立志,交換學生是她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她留心學校網頁與走廊公告,一有招生訊息就馬上報名,主動出擊為自己爭取到國外交換的機會。
英語98白承樺曾利用暑假期間至美國遊學,為體驗更多國家的風土民情並擴展世界觀,她也密切注意學校國際事務處張貼的交換學生訊息,並積極請教學長姐的意見,對歐洲文化十分嚮往的他,在日、韓、歐美等眾多姊妹校中,毅然決定申請至荷蘭的萊頓大學當交換學生。不過,留學一年的花費並非一筆小數目,加上交換學生沒有學位,起初承樺的父親並不是很諒解,幸好經過溝通與實際的行動證明,家人後來無條件支持她,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出國圓夢,挑戰自己。
愈來愈多同學想要出國,蕭景中也提醒,想透過交換學生制度去國外學習的學弟妹,愈早準備愈好。以日本地區來說,生活消費水準很高,同學們也得先賺錢、準備積蓄,以因應萬一沒有獎學金情況下,還是能過基本生活。
交換學生的準備過程極為繁瑣,最令白承樺印象深刻的是,當初考雅思英文檢定(IELTS)時候適逢學校期末考,同時還得準備推薦函與面試,蠟燭三頭燒的壓力下,一度令她萌生退意,幸好後來一一過關斬將。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短期進修的體育系博士班四年級鍾怡純,在申請前便已閱讀當地教授著作,並積極參與加拿大學者在台灣發表的學術研討會,提早規劃學習領域、訂定研究目標。
到日本立命館大學交換的英語97林盈萱,參加學校面試前,先寫信給先前赴日的學姐詢問有關面試狀況,自己也預想了一些題目,自問自答做足準備。一心希望到日本學習設計的設計所碩三蕭景中,有了去年失敗經驗,今年再接再厲,準備更完整的備審資料,終於獲得學校推薦。蕭景中表示,他不僅準備了自傳、讀書計畫,還附上自己設計的作品,包括入圍2006年創意達人大賽成品、師大招生資訊網、《師大週報》電子報等,這些都會列入評量標準,並為自己加分。景中回憶,2月29日、第二階段面試時候,中文和日文口試各佔五分鐘,主要測驗表達能力與反應,當時主考官問他:「昨天為什麼要放假?」並要求以日文說明,令他印象深刻,儘管當下覺得很難表達,但「反正講就對了」,因為他深信,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第三步 備妥行囊留學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待在國外有所收穫,得先做好事前規劃,並備妥行前該帶的東西。鍾怡純建議,出國前要把想做的事情列出清單,甚至以甘特圖(Gantt Chart)監督時間管理與進度,或者先列個心願表,才能逐步有效率完成。像他自己出國前,就期許自己能加強英文寫作能力,果然在國外上課、繳交作業過程中順利提升!
另外,鍾怡純也提醒大家,出國前可先將所有緊急聯絡電話打成一張清單,以備不時之需,萬一什麼都被偷光的話,還能對外求救。出國簽證一定要提前辦好,機票也得提早訂,否則隨著匯率增長,可能愈來愈貴,甚至沒有機位。金錢管理上,可將現金換成旅行支票到當地銀行開戶,因為使用旅支攜帶方便、也能減少現鈔遺失的風險。以他自己去的加拿大地區來說,由於當地販賣的文具偏貴,以中性筆來說,一支在當地售價就要一百多元台幣,建議包括立可白、原子筆等便宜又好用的文具,都可以從台灣帶過去,將會省很多錢。此外,既然要體驗當地文化,相機、旅遊書當然也是必帶品,一方面紀錄求學狀況,更可尋著書本上的推薦景點一一印證自己到過的地方。鍾怡純交換期間,週末假日會到學校近郊走動,長假期就跑到加拿大其他省分甚至美國遊歷,增廣見聞。
到日本立命館大學前已有數次赴日旅行經驗的英語97林盈萱,求學生活適應上沒有什麼問題,但交通方面例外。原來京都當地人大多騎腳踏車代步,逼得在台灣完全不會騎腳踏車的她,被迫要學著騎車,耗費不少心思。林盈萱說,類似這樣的生活適應準備,也是行前要注意的。
六月剛從韓國中央大學(Chung-Ang University)交換回國的圖傳97王乃玉則建議交換學生也可代表台灣到國外,來個「小小國民外交」。他在出國前便準備一些具台灣特色的禮物,包括竹筷、中國結等傳統工藝品,還有鳳梨酥、肉乾、茶葉等禮品,送給當地老師或其他國家的交換學生與朋友們。他也提醒大家,出發前最好能多了解當地風俗民情,比較容易適應,很快入境隨俗,藉此建立話題,與當地人建立友誼。
身為師大第一批前往荷蘭萊頓大學交換的大學部學生,英語98白承樺鼓勵所有有意出國增廣見聞的學弟妹及早準備,趁著在校期間,多利用學校資源先出去闖闖看,再決定未來是否繼續進修。他形容,當交換學生是種「奢華的學習」,以最沒有負擔的心情,學到寶貴知識及國際觀,平常多充實自己,加強語言能力,別害怕嘗試各種機會,才能創造「無價」的回憶。【校園記者廖苡廷、溫翎君、張雅玲、唐筱恬、許慧珍、林怡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