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的職責,除了指導學生修身向學,參與課外活動外,也協助學生解決困難問題。為適時輔導學生,師大導師們用心琢磨與學生相處知道,建立良好師生互動模式。
國文系老師徐國能進入師大教書,擔任導師至今已三年,雖然導師工作是由系上指派,但他仍樂於其中。徐老師說,系上或學校並未明確規定導師必須做些甚麼工作,自己過去也沒有修過教程,但他認為教育是一個老師的本能,既然站上講台就要盡可能去關心每位學生,老師不只是傳道、授業、更要能解「惑」,而這個惑不只是課業上的,還包括許多生活層面上的問題。
體育系導師曾明生觀察發現,體育系學生在大一時通常相當乖巧,升上大二後會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大三時因為負責學會事務,養成責任意識與觀念,承辦大四體育表演會活動,更培養了學生的榮譽感。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曾老師使用多元的處理和溝通方式,讓彼此能更瞭解對方,並達到師生間的良好交流,「我希望成為一位學生樂於找我幫忙、傾訴的導師」。
擔任導師已有十二年經驗的曾老師,帶過的導師班不計其數,與每屆學生間的感情都相當融洽,在校園碰面時還會熱情寒喧、互相關心近況,學生若不幸發生運動傷害或交通意外,曾老師更常是第一個到場協助學生就醫的師長。面對遇到挫折的學生,他會以實際的例子,勉勵學生能體認到自己的獨特價值,並奮發向上;面對心情浮躁的學生,則會以《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閱讀心得,鼓勵學生培養自律能力,他也期盼每位學生都能不斷吸收新知,並且為自己設定努力目標,秉持善良的心與他人互動。現在他希望自己能帶著99級學生一同攀登玉山或環島鐵騎,藉由有意義的畢業旅行,為四年的師生情誼留下美好回憶,讓全班感情更加緊密。
當好導師不只是付出愛心和耐心照顧,帶學生也需要方法。國文系老師楊如雪在接任導師時,會先看過生輔組所提供的導師班學生資料A、B表與自傳,了解學生的家庭、學習背景以及個性。楊老師說,有些學生在其他同學面前,不好意思和老師談論較私密的事,透過資料表和自傳,可以針對學生個人特殊情形進行個別輔導。楊老師回憶,有一年帶過某位學生,在上導師任教課程時表現優秀,但到了期末時,卻接到該位學生被當了三科的通知,因為這個教訓,之後他擔任導師時,都會主動詢問學生的學習狀況,針對學生課業仔細「察言觀色」,以免再發生這樣的憾事。
人發系家家組乙班導師鍾志從,考慮學生剛升上大一還處於陌生階段,對環境也不熟悉,因此上學期會安排每人十五分鐘的「個別談話時間」,藉此多了解同學,下學期則舉辦較輕鬆活潑的活動。像是學期初「喝春酒」,邀請大家到她家一起做菜聊天,接下來還安排班遊等戶外活動,增進大家情感交流。鍾老師也預計期末時要與甲班合併開班會,舉辦「好久不見,你好嗎」活動,並且舉辦化妝派對,鍾老師說,在某些場合適度化妝是一種禮貌,因此也打算教導大家一些化妝的技巧、什麼場合該如何打扮等實用主題。
數學系導師林延輯認為,導師義務應該扮演學生未來規劃的諮詢者,協助已有目標的學生瞭解課程,給予那些對未來茫茫然的學生一些指引。林老師非常關心同學,導生騎機車跌倒住院,會到醫院探病,到後來即使已經不是他導師班上的學生,也會請他協助。林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年前有位大四女同學去實習,實習學校同時有位男老師和高三男生喜歡上這位女學生,那位男老師還是有婦之夫,結果引起男老師太太不滿並打算提告,學生主動找老師諮詢,他也協助這位學生跟對方家庭達成和解,事情才暫告一段落。
生科100導師蘇銘燦輔導學生過程中,發現目前學生問題大多與課業有關,像是學分二一,或者學生經過一學期學習後發現志趣不合想要轉系等。資工100導師吳榮根坦言自己平常並不常和同學互動,目前只有上學期期中考完與導生們聊過,但他仍然歡迎學生遇到問題時,主動找導師詢問,
目前國文系每位導師輔導二十多位學生,徐老師比較以前在淡江大學擔任導師,當時一學期的導生動輒六十人,對於還要教學的老師,真的吃不消,現在在師大,導師可以花更多心力來協助學生、傾聽他們的需求;不過楊老師認為這樣的學生人數還是太多,導師若想仔細了解每位學生狀況,還是有實質上的困難。徐老師表示,大學生其實已經是可獨立自主的大人,不需過多的管教或控制,但他仍肯定導師制的存在,可以拉近師生關係並活絡課堂氣氛。【校園記者林怡臻、許慧珍、溫翎君、周盈君、毛俞婷、張雅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