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visual arts)是一種以視覺目的為創作重點的藝術形式,一般除了平面創作如繪畫、攝影、版畫等,也牽涉到立體物件,例如雕塑與建築等造型藝術,各種藝術形式皆可能包含視覺藝術的成份,範圍相當廣泛。
美術系助理教授林正仁自義大利雕刻之都卡卡拉學成歸國後,便致力於現代雕塑及公共藝術、環境設計的研究推廣。除在多所大學美術系任教,更積極參與民間相關單位工作,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他在台灣許多角落都留下經典創作,足跡遍及台北、宜蘭、台南、高雄,包括宜蘭文化中心、深坑鄉衛生所等地不少公共設施與藝術設計,皆是出自林老師之手。
專長為公共藝術及環境景觀領域的林老師指出,美術系過去在教學方面偏重繪畫,近來立體造型雕塑部分日漸受重視,加上目前政府每年公共工程的預算編列,撥給公共藝術設計經費多達1%,是藝術領域之最,也是值得大力推展的領域。
設計所長周賢彬專長數位設計及電腦動畫,所學背景橫跨多個領域,且實務經驗相當豐富。大學時代主攻土木的他,畢業後轉往美國攻讀資訊科學碩士,後來回國又繼續在電子資訊方面深造,擔任羅技電子、新光集團等軟體程式設計師,再轉而投入藝術創作的領域。
很多人覺得土木、資訊、電子與設計搭不上什麼關係,但周教授打破這個迷思。他解釋,很多學問都是被人切割區別,土木和資電需要作圖,更強調邏輯概念,「設計」便是極重邏輯的一門藝術,常會用到科學製圖的手法構圖。跨領域的背景相輔相成,成為他創意的墊腳石,也印證了視覺藝術包山包海寬廣空間。
工業科技教育系副教授周立倫擅長金屬工藝,能夠巧妙結合電腦科技,以精緻的3D建模與細膩的彩現效果,創造出意向豐富的金工作品,證明文化創意不再侷限於傳統模式,呈現出更精確美麗的一面。周教授是台灣數一數二有名的珠寶設計師,被學生譽為天才型藝術家,以美學應用加上創造力,讓冰冷的金屬化身為豐富心靈的藝術裝飾品。
對於師大發展文化創意產學合作,周老師認為,現行一般產學合作屬於短期專案,學校和教授所能獲得益處並不大,應改以發展「產業」為目標。他舉上海交通大學為例,上海交大提供研發能力,與民間企業合作生技產業,上海交大擁有產業股份,教授也能兼任公司職務,如此創造雙贏關係,而上海交大也獲得相當高的金錢利潤。
林老師表示,現在的師大美術系不只是教學生如何當老師,更重要是培養其創意與美學精神,才不至於與社會脫離;周賢彬也認同藝術學院在台灣早已是執牛耳的地位,過去師大培育老師,如今面臨文化產業的日益勃興,要特別思考往後的定位。「特色是什麼,內容就是什麼」,唯有定義自己,才會有屬於自我的獨特內容。
很多人以為,藝術只是很自我的表現,然而周所長提醒,師大位在台北,也應該思考能為台北貢獻什麼,甚至對全世界提高台灣的能見度。發展文創產業勢在必行,從個人特色出發,進而擴展到師大,再跨出台北、跨出台灣,就能做自己的第一!【校園記者林怡臻、廖軒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