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學期選課季節,不少同學們總要為了選什麼課、加簽什麼課程而煩惱,師大學生搶著要修的熱門課程到底是哪些?根據課務組統計,衛教系老師葉國樑「環境與健康」,每學期同時即使開兩班,每個班選修人數都超過150人;公領系老師黃美筠「現代公民與經濟」也很熱門,選課人數超過百人,因應同學們要求,更加開一個時段。
一聽到課程名稱就令人覺得恐怖的「恐怖文學導讀」也很受歡迎,吸引一群驚悚與血腥情節的愛好者修課,透過英語系邵毓娟老師帶領,瞭解文本如何描繪出人性心理的恐懼。
體育課程方面,詹俊成老師「重量訓練」,四十幾位學生必須輪流使用器材鍛鍊身材;曾明生老師「土風舞」也很受歡迎, 75人一起在韻律房跳舞,熱鬧非凡。
通識與體育之外,部分科系的專業選修課程也很熱門。數學系「圖形學」、英語系「莎士比亞」、歷史系「影視史學」等,經過老師們生動的課程設計,顛覆大家傳統印象,都吸引不少外系同學搶修。
不僅大學部有熱門課,研究生也會一窩蜂選課,運休所李晶老師開設「休閒心理與行為研究」,帶領探討心理健康議題,40多位研究生聚集一堂討論,每回上課都很熱烈。
設計創意課程 堅持教學理念
在這些受歡迎的課程背後,老師的用心與堅持是很重要的秘密。「環境與健康」葉國樑老師表示,大班通識課程,講課必須深入淺出,播放影片可讓大家更瞭解課程主題,此外,環境與保健議題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因此葉老師還設計校外教學,親自帶學生參觀自來水博物館,實際認識自來水的濾淨過程,讓同學們印象深刻。
體育系老師曾明生非常注意營造課堂氣氛,課程內容寓教於樂,讓學生能自信展現自己的身體語言,進而培養對舞蹈藝術的喜愛。運動休閒研究所教授李晶則注重課堂的互動與交流,適當引導不同類型學生踴躍討論,激發出彼此更多元的想法。
公領系教授黃美筠,本身從師大畢業,因為瞭解學生需求,所以上課不要求學生把「經濟學」理論背得滾瓜爛熟,轉而注重經濟學生活運用,讓同學們發現經濟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進而願意好好學習。英語系邵毓娟老師親自編寫「恐怖文學導讀」教材,主要探討哥德文學中的非理性故事、人們仇恨與焦慮的心理狀態,啟發大家以人性心理角度,解讀電影恐怖片的深層意義。
歷史系老師陳登武開設「影視史學」課程,吸引很多非本科系同學好奇選修。陳老師表示,「影視史學」是門很新的學問,重點引導學生從資料與影片省思,並從不同觀點去解讀,他強調,別以為這只是一門看影片的課,課程裡會有歷史專業上的討論,也要看學術性的論文,並不輕鬆呢!
數學系教授朱亮儒以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數理邏輯能力,朱老師表示,離散數學屬於應用數學的領域,其中「圖形學」對於數學解題能力助益很大,訓練學生利用圖形解題,將可省去計算繁複的過程。很多學生稱讚朱老師教得好、人也好,口耳相傳成了數學系熱門課。
熱門課程 收穫多元
一門老師認真教學、內容紮實的課程,讓學生修了還想再修。社教97陳品潔連續兩學期都選修「重量訓練」,他表示,詹俊成老師上課風趣幽默,教學內容也很充實,因此讓他願意進深學習。英語99林欣宜也推崇曾明生老師利用內外圈隊形進行「土風舞」教學,加上分組練習和交換舞伴,讓她認識不少外系同學,運動健身又可開拓交友圈。
歷史99陳靜怡選修「影視史學」,上了幾堂課,發現從電影看歷史是個不錯的面向,因為即使電影不全然是事實,總會反映某些歷史,給予我們很好的提醒。數學100陳冠維上學期修過朱亮儒老師的集合導論,覺得學到不少,這學期繼續選修朱老師的「圖形學」,期望能有豐富的收穫。
國文系100孫以強選修「恐怖文學」,認為文本不如想像中恐怖,但老師預告接下來將會播放希區考克驚悚系列電影輔助教學,讓他非常期待;同樣修習這門課的美術系陳同學則感謝老師的教導,啟發他不少創作靈感。
修課人數過多 調整教學方式
老師用心教學、課程內容充實,同學們口耳相傳,自然成為大家心目中選課目標,然而,修課人數過多,也令許多老師傷透腦筋。葉國樑老師「環境與健康」兩班學生,每個學期光這一科作業就高達五百多份,期末改作業相當辛苦,所以現在葉老師期初第一堂課,就會清楚交代報告格式,字型大小、字體級數通通統一規定,加速批閱速度。
作業之外,因應課堂人數爆滿,老師們也得改變教學方式。曾明生老師帶領「土風舞」,面對滿場同學,就必須調整上課音量和步調,透過分組教學因應上課人數過多的問題。
土風舞所需的空間設備還好解決,「重量訓練」這類需要專門器材的課程,遇到選課人潮大爆滿,就只能仰賴大家互相協調解決。運休所倪瑛蓮就抱怨,因為修課人數多,整個重訓空間感覺擁擠,加上器材有限,常發生使用分配不均的問題,必須壓縮實務操作的練習時間。對此,授課老師詹俊成只能叮嚀同學們,透過彼此協調、輪流使用器材,以達到良好的上課效果;另一方面,詹老師也建議課務組或許可考慮開授更多種類的體育課程,提供學生更多元的選擇,也分散某些課程選修人數壓力。
誰說熱門課一定都是輕鬆愉快的營養課?老師認真備課、用心教學,學生努力學習獲得豐碩成果,充實自己的競爭力,也是給老師最好的回饋。【校園記者溫翎君、蕭郁琦、陳俐婷、毛俞婷、吳晨華、張雅玲、王瑋臻、林怡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