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歡迎訂閱師大週報,只要填寫以下資料並送出,即可每週定期於您的指定信箱中,收到最新一期電子報。訂閱網址:http://ap.itc.ntnu.edu.tw/ePaper/ViewEPaper?action=viewepi&mGuid=20090918162235

如欲訂閱師大校訊(紙本季刊,1、4、7、11月發行),讓您掌握師大校園新聞、研究新知、專題報導,歡迎來信 alumni@ntnu.edu.tw

 
9625(2008-03-17)
師大週報9625期
 
師大首頁 | 過期電子報 | 聯絡我們   
圖

 2006年三月,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正式與師大合併,成為師大林口校區,歷經近兩年籌備,國際與僑教學院12日歡欣鼓舞、正式在林口校區揭牌。你去過林口校區嗎?和校本部、公館校區相比,林口校區有什麼特色?未來林口校區要如何發展?且讓本期《師大週報》帶領大家來趟發現林口之旅。

 《師大週報》這個學年度推出以來,至今已經走到第25期,您對《師大週報》各期規劃的主題有什麼意見?展望未來,又有什麼樣的建議呢?我們誠心樂意聆聽所有讀者的聲音,歡迎您與我們分享您的閱報心得,經採納刊登,還有機會獲得師大特色紀念品喔!

圖
圖

一週新聞 / 080310-080316

圖 教評中心工程教育評估研究 建議強化理論實現能力 (08.03.10)
圖 教育學院「師大台客ㄨv創意」獲國際創造力博覽會創意傳播獎首獎 (08.03.11)
圖 師大與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簽訂姐妹校 密切合作交流 (08.03.11)
圖 國際與僑教學院揭牌 正式進駐林口校區 (08.03.12)
圖 營造綠海家園 陳總統親自在公館校區植樹 (08.03.12)
圖 就業博覽會熱鬧舉辦 一起迎向「新未來」 (08.03.12)
圖 師大人才搶手 廠商積極召募 (08.03.12)
圖 High-Tech Firms Look For Candidates Who Speak Fluent English or Japanese (08.03.12)
圖 Presidents Grow Trees on Kungkuan Campus (08.03.12)
圖 Ninety-eight Firms Look For Potential Employees Among NTNU Students (08.03.12)
圖 International Culture Fair to Be Launched on March 17 (08.03.13)
圖 推廣開口說英文 行動英語聊天室出發 (08.03.14)
圖 英語系 『英語聊天室抽獎活動』 又開跑囉! (08.03.14)
圖 師大國樂社、合唱團分獲全國音樂比賽國樂合奏與混聲合唱優等佳績 (08.03.14)
圖 語言文化友誼 日本立命館大學研習團收穫滿行囊 (08.03.14)
圖 Ritsumeikan Students Hate To Leave (08.03.14)

圖

專題報導 / Feature

圖 [發現林口校區專題報導]林口速寫-國際化的花園校區
圖 [發現林口校區專題報導]生活在林口 世界一家
圖 [發現林口校區專題報導]未來的林口 科技與野趣交融
圖 [發現林口校區專題報導]校友憶林口 點滴溫暖好難忘
圖 [師大校友]充足準備 工教95白濬誠順利跨足機械設計
圖 [師大校友]派遣工作 英語95呂佩珊持續累積實力
圖 [社團天地]嚕啦啦社 以「態度」實現夢想

圖校園活動看板 / 080317-080323

圖全校電子報

圖
圖

專題報導 林口速寫-國際化的花園校區

圖
林口校區是國際化的花園校區

  2006年3月,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與師大整併,成為師大「林口校區」。延續原本多年致力僑教發展的特色,校長郭義雄致力推展林口校區成為僑教教學研究與進修重鎮。兼顧國際化與加強僑教兩項功能,除了設「僑生先修部」負責僑生教育行政輔導,並增設「國際與僑教學院」,為師大邁向國際級一流學府開創新格局。

  「僑生先修部」前身為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創建於民國44年,是台灣唯一辦理僑生大學先修教育學校,海外僑生有意回國求學者,可以先在這裡接受先修教育,加強語文與各學科基礎,之後再依據考試成績分發國內各大學就讀。與師大整併後,原僑大先修班10學科整合為華語文學科、外語學科、人文社會學科及數理學科四學科,與新設應用華語文學系、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等三系,以及國際漢學研究所、歐洲文化及觀光研究所,原屬文學院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共同組成「國際與僑教學院」,達到三系、三所及四學科之規模。

  林口校區校園內綠樹成蔭、芳草如茵,在廣達23.6公頃的校園中,綠地面積就佔了43%。目前校區內有行政大樓、大禮堂、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活動中心、大型餐廳等各一棟,文、理科教室六棟,學生宿舍七棟,以及游泳池、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等,設備完善,此外還有人工湖、蓮花池及中庭花園,風景優美。提升師生生活品質,校長郭義雄更承諾將翻新學生宿舍與游泳池,並興建「資訊與教學大樓」與「露營中心」,讓在此教學與研究的師生不僅都能充分享受資源,更充滿生活樂趣。

  僑先部綜合發展處副主任梁國常表示,僑大與師大合併後,無論設備和硬體都改進很多,解決原先經費不足問題,整體校務發展也更看得到長期願景。不過他坦承,原本僑大老師以教學為主,合併後要開始接受升等評鑑,因此如何輔導老師轉型適應研究路線,成為眼前挑戰之一,他建議老師們可以朝教材教法方向研究,精進教學實力。

  目前國際與僑教學院多數系所尚未正式進駐林口校區,不過隨著整體空間建設完成,今年八月,國際與僑教學院全體師生將全部遷至林口校區上課生活。應華、東亞和國華系同學們日前到林口校區參加揭牌儀式,看到未來生活校園環境都非常興奮,認為對照校本部和公館校區,更有「大學」的樣式,但擔心附近沒有便利商店與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恐怕生活不便。

  另一方面,僑先部也開始為迎接「大學生」加入而準備。副主任梁國常希望未來對僑先部或國際與僑教學院學生能一視同仁,生活管理一致,避免產生隔閡,也將藉由社團或晚會活動促進學生交流。此外,僑先部也計畫改革課程,期待將來能讓心有餘力的僑生同學,在原本課程之外,提前接觸大學所學。

  林口校區,過去一個師大人眼中謎樣的地方,隨著國際與僑教學院率先進駐生活,加上僑先部等各單位積極耕耘建設,從今而後,不僅是師大的後花園,更將是引領師大邁向國際最重要的前哨。【校園記者社教100賴玫臻報導】


圖
圖

專題報導 生活在林口 世界一家

圖
林口校區同學們在餐廳共享國際美食

  口校區是師大三校區中校地面積最大的,不過卻是學生人數最少的。本學期目前學生一千餘人,由於這些學生全部是海外來台接受大學先修教育的僑生,校區比照台灣高中校園的管理模式,所有同學集中住宿、上課,除了假日,放學後也不能離開校園。林口校區同學們的生活情形如何?未來國際與僑教學院甚至其他科系師生進駐林口,又可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往返各校區又要如何聯繫呢?…

吃在餐廳

  僑生先修部同學來自世界各國,飲食難免口味差異。林口校區營養師曾敬萱表示,緬甸、泰國僑生偏好重口味食物,日本僑生同學則喜歡清淡,廚房如何準備,非常麻煩,曾經還有同學因為水土不服出現輕微感冒症狀!在多元菜色難以取捨之下,目前餐廳主要還是供應台菜為主,不過偶爾也會準備僑居地當地菜色,滿足同學口味。

  林口校區每餐菜單由營養師與廠商協調而成,掌握同學們的喜好,每班有一位伙食委員,負責回收菜單意見調查表後,與營養師每月集會一次,以利調整菜單。由於營養師不能確保每位同學都把餐點吃完,所以依照成人一天所需熱量分配,供給較多富含醣類與蛋白質的食物,食材則委外由廠商採購運送。以前僑先部餐廳都是準備合菜,所以用餐時候會「統一開動」,不過現在食物分配改為單人單份,讓同學能夠帶離餐廳,用餐地點更為彈性。

  「民以食為天」,特別華人愛吃的特性不變,一般來說,同學們大多對各地菜色接受度高,飲食文化也得以相互交流。餐廳表示,之前推出泰式、港式風味餐時,除了泰國、港澳僑生之外,其他國家同學也大受感動,即使只是簡單的魚排餐,也讓大家回憶起家鄉的味道。還有同學會提供食譜,教導餐廳廚師能以台灣現有食材,烹調出相近家鄉口味的辣椒醬;為了更貼近各地口味,廚師們有些時候也會特別到專賣外國貨品的雜貨店尋找食材,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用心。

  考慮到暑假過後,國際與僑教學院將搬進林口校區,人數大增的情形下,餐廳正在規劃區隔大學部與僑先部同學用餐空間,避免造成混亂,也確定會新增自助餐區與麵食區,提供同學更多樣的選擇。

住在宿舍

  林口校區計有學生宿舍四棟,包含男生宿舍兩棟、女生宿舍兩棟,學生寢室總量462間,最大容量1848人,目前共有來自26國、1000多位學生住宿。

  每棟宿舍都有宿舍輔導員、管理員及教官,負責學生宿舍事務與安全,宿舍採學生自治管理方式,設有管理總部,讓學生擔任總樓長、副總樓長及各層樓長等幹部,管理各樓秩序與整潔規劃,並安排護士值勤,方便照顧深夜發生突發狀況的學生。偶爾有學生腿部受傷、不方便上下樓梯,女生宿舍一樓預留三間房間,可以做為臨時房間。

  為提升宿舍居住品質,總務處正積極改善宿舍用水、浴廁空間等環境,去年開始,宿舍幹部也策劃「打造溫馨清潔的家」活動,透過所有同學發揮創意,將宿舍妝扮得既整潔又溫馨,成為所有僑生在台灣的第二個家。

在圖書館學習

  平日僑先部同學都生活在學校,下課時間要去哪裡呢?圖書館是熱門選擇。林口校區圖書館主任蔡金燕表示,學生每節下課都會到圖書館報到,尤其是中午與星期六、日,進館人次更多。期中期末時,K書室的使用率特別高,有趣的是,同學們大多會分國籍坐,壁壘分明。

  在圖書館的設施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當屬SMILE多元學習區與漫畫室。蔡主任表示,僑大與師大合併後,圖書館經費較充裕,去年九月也比照本部成立SMILE影音專區,推出後學生使用率極高,原本預計一人一台電視,有時甚至要五個人擠一台,情況之熱烈可想而知。

  林口校區圖書館藏書還有一個特點,注音版的書比其他校區圖書館還要多!這是因為林口校區以外籍學生為主,其中來自日本、澳洲、南非與印尼的學生華語能力較低,所以老師們都會特別要求圖書館多進一些注音版的書,以增進學生語文能力。

  增進同學們進入圖書館意願,圖書館平日還會舉辦許多活動,如世界書香日、借閱書籍排行榜、新生導覽、網路資源查詢有獎徵答、資料搜尋與圖書館利用講習、電影欣賞與書展等。蔡主任承諾,未來圖書館將會持續增加館藏、擴充書庫,並進行整修工程,提供師生更多的教學研究資源與更舒適的用功環境。

來往林口

  國際與僑教學院即將搬遷至林口校區,許多同學最擔心就是交通問題。目前往返校本部與林口校區校車,每天上、下午固定班次,有二十二人座中型巴士以及八人座公務車兩種,提供老師往返兩地授課或辦理公務時使用。

  因應暑假後、林口校區國際與僑教學院同學可能到校本部修習通識等課程,學生流動率將高於以往,總務處承諾,現行來回校本部與林口校區的接駁車班次安排將會更密集。考量同學們行的安全,僑生先修部主任王新華鼓勵同學們多多以公車取代機車,未來也將增開林口校區門口往返三重客運林口站的接駁車,增加師生生活便利性。【校園記者王瑋臻、陳俐婷報導】


圖
圖

專題報導 未來的林口 科技與野趣交融

圖
資訊與教學大樓預定99年落成

  口校區腹地廣大、自然風光優美,相對校本部和公館校區空間飽和,正是師大發展國際一流大學重要基地。提升整體師大教學研究與服務,目前學校正積極規劃在林口興建「資訊與教學大樓」與「戶外童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滿足師大發展尖端光電科技教學的研究需求,也能結合林口鄉公所的資源,共同發展地方休閒遊憩產業。

資訊與教學大樓

  資教大樓預計整棟建築規模包含地上八層、地下一層,總樓地板面積近九千坪左右,完工後將擁有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支援服務、行政管理、資訊平台、網路學習等多種功能,作為數位媒體中心、國際與僑教學院、中等學校入學考試與評量中心、學術研究中心、光電研究所使用空間,除此之外,歷年學校師生創作藝術品、公文永久保存檔案、文史資料典藏等也能儲存於此。

  根據目前規劃,資教大樓除了提供教學空間以外,新設的數位媒體中心並將負責提供本部、公館校區及林口校區資訊服務,同時發展跨校、海外僑教與華語教學遠距教學,也可就近與林口地區民間資訊及軟體業者合作研發、促進產學合作。

  副校長張國恩表示,早期林口校區建築都不高,大樓興建後,可以使用的空間將大幅增加,目前校本部發展空間已達飽和,不易新建大樓,因此除了國際與僑教學院外,鼓勵其他系所如果也有意願遷至林口校區,將大幅舒緩校本部教學空間壓力。

  資訊與教學大樓耗資七億元,預計民國99年底完工驗收,到了民國100年,師生們就能感受林口校區的全新風貌。

戶外童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除了兼具科技與學術功能的「資訊與教學大樓」,林口校區還將規劃「戶外童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戶外中心設置國際標準露營園區,提供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環境教育研究所、地理系、生命科學系等相關系所實驗實習場所,發展出不一樣的師大特色!

  公領系助理教授陳盛雄表示,戶外童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除了可讓修習童軍課程的學生實際操作,也能加強學生戶外教育及野外求生技能。此外,日後露營地開放提供學校機關、社會團體使用,不僅具有教學意義也能開拓學校財源。

  陳老師表示,林口校區為紅壤礫石台地,校區內林木繁盛,地理環境恰好適合戶外童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目前空間規劃,室內場地設置辦公室、會議室、專科實習教室、圖書館、展示館、露營器材室、研究室、販賣部等;室外場地則包含露營地、體能訓練場、探索活動訓練場、攀岩場、射箭場、定向活動訓練場等,建置完成,師大將會是亞洲第一所戶外教學大學。

  戶外童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目標培養台灣專業露營輔導員,陳老師有信心,在師大既有的相關研究水準和林口校區的空間基礎上,中心將成為戶外教育及環境教育的研究重地,建立國內戶外教育領域的學術研究發展中心。由於近年中等學校熱衷推行隔宿露營,各機關戶外探索教育訓練也愈來愈熱門,未來露營園區整理完成,就能提供各界作為教育、訓練及露營用地;結合林口鄉公所共同發展地方休閒遊憩產業,更能讓校外人士一同體會林口校區之美。【校園記者政治碩一許慧珍報導】


圖
圖

專題報導 校友憶林口 點滴溫暖好難忘

圖
林口的風景、人情味和制服都讓校友們難忘

  口校區前身僑大先修班,許多僑生畢業後進入師大就讀,對於僑大與師大合併,他們心情如何?想一探究竟僑生在林口校區的校園生活?目前就讀師大的校友們分享僑大生活點滴。

  僑大校友、師大社教98溫詩琪回憶,以前在僑大唸書時,每天和同學一起升旗、讀書及考試,包含三餐時間都同進同出,「晚餐過後,大家還會一起去操場散步」。宿舍內四人一間寢室,房間分配都經過安排,一定會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當室友,充分感受多元文化帶來的刺激,也學會互相尊重。

  在僑大,師生互動融洽,老師與學生就像一家人,國文98李茹芬印象最深刻,「全班一起參加班導師的婚禮,變成一次班遊!」;英語98黃貴婉也感激老師「非常照顧我們」,英文老師曾經煮地瓜湯請全班享用,令她很懷念。社教系蔡欣韻回顧那段時間,「在那座看似冷冰冰的校園,大家卻是以最真誠的心溫暖彼此。」

  儘管僑大同學們眼前都得面臨大學分發考試的壓力,但學校為了增加同學生活樂趣,經常舉辦多種活動。包括各班爭奇鬥艷「創意進場」的全校運動會、熱鬧擺攤的園遊會、各社團使出渾身解數的成果發表會,都是全校總動員的盛大活動,結業晚會中邀請動力火車、張棟樑等知名藝人到校表演,令校友們很難忘。

  林口校區校園廣大、景色優美,除了翠綠的樹林,還有三座大湖,李茹芬回憶「同學們生日都會被丟到中庭湖」,十分難忘。只是風景怡人的背後也要付出代價,林口校區位於潮濕台地,蛇、蜈蚣…等生物對同學們來說都不陌生,保健室最常見到的受傷事件,就是同學被蜈蚣咬傷,「野生動物最多!」也是所有畢業校友共同的記憶。

  林口校區距離林口鬧區徒步要20分鐘,難得可以離開校門的星期五晚上,同學們會一起走路到市區逛街;每逢結業典禮等重大活動日,校門口更聚集計程車排隊招攬生意,司機們有時甚至因搶生意而大打出手…,都是這些僑生同學們從僑大畢業以後到師大不復見的林口特色。

  在林口校區任教多年的梁國常老師表示,僑大的師長都很有耐心及包容性,雖然學生程度不同,但品行優良、肯用功,能和學生共同學習成長,讓老師們很愉快。僑生們離鄉背井來台,不管語言或文化適應,師長們都會給予極大關懷和協助,全體同學均需住校的生活,也讓學生間的情感深厚,多數同學只在僑大一年,卻是一段在台求學最難忘的日子。

  僑大與師大合併之後,原本受到同學們喜愛的僑大校服改為師大制服,特別回憶不復存在,校友們都感到相當可惜;不過隨著國際與僑教學院即將進入林口校區,過往校友印象中單純的校園生活,也將會注入些新的色彩,倒也令人期待。【校園記者周盈君、賴玫臻報導】


圖
圖

就業經驗談 充足準備 工教95白濬誠順利跨足機械設計

圖
白濬誠:充分準備就有機會

  斷充實自己、累積經驗和證照的充分準備,加上對任何事物抱持著學習心態的工作態度,這是工教系95級校友白濬誠,面對求職難題的最佳利器。

   目前從事機械設計的白濬誠,大學階段主修室內設計,不過從中學和大學時,就開始積極參加各種證照檢定考試,透著證照的肯定,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時,他也靠著打工機會,賺取軟體設計相關工作經驗,因為這些經歷累積的優異工作能力,終於讓他順利進入機械設計領域。

  頂著師大畢業的光環,他認為一般大眾對師大的刻板印象很深,甚至真的會造成求職上的困擾,白濬誠歸納自身求職經驗,外界對師大從事非教職已經覺得很奇怪,尤其對師大的工科更陌生,這樣的印象,總讓白濬誠感嘆不已。

  雖然如此,白濬誠還是強調,其實求職時,主管比較看重的仍是個人能力,一個人的經歷、證照、技能、知識等,才是最後錄取與否的主要考量,他認為,只要不斷累積實力,無論外界對學歷的印象如何,還是很有機會找到好工作。

  從求學到工作一路走來,白濬誠掌握方向、不斷努力,找到自己的路。面對還在校園內的學弟妹,他提示大家,打工也是一種學習,盡早接觸有興趣的工作,對未來求職絕對能帶來相當程度的幫助;而除了自身所學之外,他也鼓勵大家要加強英文,因應日漸國際化的職場趨勢,也能開創更多的可能性。【校園記者衛教99李偉安報導】


圖
圖

就業經驗談 派遣工作 英語95呂佩珊持續累積實力

圖
呂佩珊(二排右一)與同事們相處愉快

  語95級畢業的呂佩珊,透過人力公司接洽,目前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國際合作科派遣人員。儘管短期可能沒有正職人員穩定,但透過派遣工作,讓她能累積更多工作經驗,也能更踏實學習。

  呂佩珊現在工作性質屬於行政類,大多是跑跑公文、催公文,因為英語能力強,有時還得負責接待外賓、翻譯新聞稿,她開玩笑自己是「功能性的員工」,但也在這些臨時工作中增廣見聞,其中協助籌辦國際研討會更讓她很有成就感。

  社會逐漸轉型,「派遣工作」愈來愈多,不過很多人還是不太清楚派遣的性質。呂佩珊解釋,公家機關的派遣人員薪水由公家單位提供,與正職相同,但不用經過國家考試,又能真正見識工作狀況,例如可以了解跑公文流程為什麼總是要花很多天等等。只是不同於正職,派遣人員的薪水和年假不會調漲、也沒有考績獎金,但通常責任較輕,也較缺乏穩定性。至於被派遣到私人企業,則會因為不同企業而有不同待遇,像IBM員工年假就會隨年資成長,有些企業還有生日禮金等福利,甚至因為長期派遣升任正職。不過佩珊強調,無論如何,工作壓力都不會因此減少喔!
   
    回想離開校園時,由於畢業於英語系,佩珊一開始選擇投入英語教學雜誌編輯,但後來發現並非興趣所在,毅然轉換跑道。他分享自身經驗,其實現在網路人力公司愈來愈便利,能提供免費服務,幫助社會新鮮人尋找與本身條件媒合的工作,善用這些資源就可降低投了許多履歷卻得不到面試機會的情形。他也提醒學弟妹們在找工作時候,可以多方嘗試,如果確立自己未來志向,就要及早準備,或把握實習、打工增加經驗。假設對商管有興趣,可以參加商業推廣教育課程,或報考商管類研究所,最重要的是,要先善用學校已有的資源,將能事半功倍。

  拿著師大畢業證書,呂佩珊說,面試時主考官難免會提問為何不當老師,學弟妹必須事前想好如何回答應對。根據他的經驗,在台北地區,師大畢業等於當老師的觀念較淡薄,但其他地區,外界仍然存在這樣強烈的印象,而且很難突破,只能靠大家在職場上積極的表現來扭轉。他鼓勵所有學弟妹,求職最難的關卡通常在於第一份工作是否被錄取,再來升遷大多就看工作經歷表現,師大人只要好好加油,仍然能在職場上擁有一片天。【校園記者社教100陳俐婷報導】


圖
圖

社團天地 嚕啦啦社 以「態度」實現夢想

圖

  「在嚕啦啦對我就像是一塊割捨不下的肉」,嚕啦啦社長、英語99蘇筱琪這麼形容嚕啦啦和自己的關係。在「救國團青年服務社」的嚕啦啦社,嚕啦啦人除了學到許多技能,更重要學會事事要求盡善盡美的「態度」,這是嚕啦啦的特質。

  嚕啦啦是一個校際性的社團,目前北台灣共有54所大專院校成立嚕啦啦社,師大嚕啦啦的教育訓練課程,也會各大專院校同學們一起學習。上課內容包括野營、山訓、團康、旅遊導覽…等,讓所有成員經過訓練,不僅能成為優秀的營隊服務員,更可成為口才一流的領隊,在每年寒暑假營隊中發揮所學。此外,蘇筱琪表示,平時在校內也會安排美工例會、登山裝備例會、湯圓嚕歌例會…,以及社遊、每週午餐聚會等活動,凝聚社員感情。

  要成為優秀的營隊人才,必須經過層層訓練,社長蘇筱琪回憶,見習那年的野外生活技能研習訓練,得在霧社山區體驗沒電生活,學習野外技能,例如如何偽裝自己,如何靠著眾人的雙手,生火煮飯並搭建出很有野味的家等。雖然辛苦,但超越技能層面,他更深體會彼此間的情誼,學習「團隊合作」令她收穫良多。

  蘇筱琪說,54校嚕啦啦的成員,不論平時集訓或假日出隊都在一起,透過互相觀摩、彼此學習,看到更多人的付出與努力,也知道如何改進修正,培養出負責任、有禮貌的服務員。因為形象專業,嚕啦啦也曾經幫忙台北市消防局舉辦兩天營隊,協助消防大哥帶領小朋友,又是一種不同體驗。

  每年寒暑假是嚕啦啦社員們最忙碌的時候,各式各樣的營隊等著社員們出動,每期出隊天數最短三天,最長可達七天,一個假期出隊多少期由隊員自己決定,有些隊員甚至整個假期都填滿服務時數。社長蘇筱琪自己寒假時到日月潭參加探索研習營,看著參加的小朋友每天都成長,也變得更獨立,到最後一天營火晚會上依依不捨,心中滿滿感動。

  嚕啦啦社員、公領98鍾政洋表示,他曾聽學姊說,嚕啦啦是種生活哲學,讓他看到事情更多的可能性,也讓他擁有一群值得珍惜的夥伴,以及永遠關心嚕啦啦的學長姊。蘇筱琪也說,嚕啦啦就像一片大海,提供很多機會和資源,是一處建築、實現夢想的地方。過去有些嚕啦啦社員因為大學時的感動,畢業後到救國團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工作,延續服務熱忱,其他畢業社員後來也會不定期聚會,嚕啦啦讓彼此的心緊密連在一起。【校園記者社教100賴玫臻報導】

<嚕啦啦社>
社辦位置:綜合大樓4F
聯絡資訊:英語99蘇筱琪,0910886390   smallkisu@hotmail.com
社團網站:師大精靈之城<lu-la-la版>
     師大嚕啦啦無名 http://www.wretch.cc/blog/ntnululala
     救國團中國青年服務社嚕啦啦版 http://www.lulala.cc
活動時間/地點:不固定,請查看社團網站
活動內容:社聚、野營、山訓、團康、旅遊導覽、手工藝、登山裝備例會、湯圓嚕歌例會、體能訓練、初級急救證、野外生活技能


圖
圖
圖
學術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3/17
15:00-17:00
教育大樓三樓第一會議室 社會教育學系 社教系論壇-「大陳義胞」與「大陳人」 -- 關於認同的社會文化研究 <網站連結>
3/18
12:00-14:00
綜合大樓10樓1001電腦教室 資訊中心數位教學推廣組 數位學習平台作業、測驗及電子書使用心得分享(美術系林達隆 老師) <網站連結>
3/19
12:00-14:00
綜合大樓10樓1001電腦教室 資訊中心數位教學推廣組 數位學習平台教材內容 討論區使用心得分享(地理系王文誠 老師) <網站連結>
3/22、3/23
9:00-17:00
學生輔導中心團輔室,教育學院三樓,教311 學生輔導中心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自我探索工作坊(3/19報名截止) <網站連結>
3/17-4/11 樸101自學教室 英語學系 ~富蘭克林英語Planet English軟體聽說競賽活動開跑~ <網站連結>
3/20-4/24
19:00-21:30
學生輔導中心團輔室,教育大樓三樓,教309 學生輔導中心 沙箱遊戲自我探索成長團體 <網站連結>
校務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3/18
12:30-14:00
國際交誼廳 國際事務處 國際學生申請入學講座 <網站連結>
3/17
17:00
校本部體育館四樓 全國校友會 少小離家老大回---師大校友62週年校慶暖身聚會 <網站連結>
藝文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3/12-3/27 圖書館總館一樓大廳 圖書館 許美華 : XUMEIHUA--南新國中美甲黨同學聯展 <網站連結>
3/17-4/24 博愛樓4樓 法語教學中心 法語教學中心 巴黎攝影展 <網站連結>
體育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3/17 體育學系 體育學系 游泳能力檢測開始報名! <網站連結>
3/18
12:30-14:00
校本部健康中心2樓 健康中心 "有機餐飲對身心健康的重要"講座-讓你健康、美麗的正確飲食(可線上分堂報名) <網站連結>
3/20
12:00-16:30
校本部健康中心 健康中心 按摩小站為您服務 <網站連結>
3/18、3/21
12:00-16:30
公館校區健康中心 健康中心 按摩小站為您服務 <網站連結>
3/3-6/13
8:00-18:00
體育館地下室 體適能中心 體育學系 全校教職員工生體適能檢測開跑囉!

<網站連結>
社團活動
日期 地點 主辦單位 活動內容
3/17-3/23 學生事務處 課外活動組 鍵入想要瞭解的社團名稱或活動時間,即可知道所有社團事! <網站連結>

更多活動...
圖
圖
新增 刊名(單位) 本期內容
圖 國際事務處電子報 5日出刊,補充報:研習團訊息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電子報 每月五日出刊,本期焦點:跨界與多元:對台灣教育體系培育聽覺藝術人才之期許
圖書館電子報 10日出刊,本期焦點:圖書館新網站上線
資訊中心 各項資訊課程報名資訊
進修推廣部電子報 Fangcalay原住民族語生生不息
健康中心 推廣健走海報
通識中心電子報 17日出刊,通識講座內容報導
教學卓越計畫辦公室e報 29日出刊,本期焦點:大學英語文課程多元化之規劃與實踐
英語文教學中心 3月12日請上網查詢分班結果及上課地點
教育政策研究小組 10日出刊,國際教育趨勢與各項教育學術活動總整理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中心動態
地理系電子報 5日出刊,地理學術資訊與地理教學資源分享
圖
圖

* 師大各單位發行電子報,欲納入本刊單位電子報列表者,請逕與公關室聯繫;舉辦活動欲刊登活動預告看板者,請與各單位新聞聯絡人洽詢,謝謝。

圖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