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公關室胡世澤報導】遠見雜誌於最新一期出刊內容中,專題報導「臺灣師範大學 培育『菁英校友』回饋社會」,以跨頁版面介紹臺師大堅持理想、追求典範,為國家社會培育菁英師資及產業人才。
全文報導內容轉載如下:
堅持理想 追求典範
臺灣師範大學 培育「菁英校友」回饋社會
臺灣師範大學65歲了!走過時間長河,臺灣師範大學不斷蛻變,挾著人文藝術特色與多元系所優勢,推動全人教育,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和「5年500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肯定,成為研究與教學並重、以教育為典範的頂尖大學。
6月18日星期六,是臺師大舉辦畢業典禮的大日子,典雅的校園內,身著學位服的畢業生與家長們陸續走入體育館會場,典禮中,有成長歡笑、也有離別感傷,在師長的祝福聲中,這些學子們即將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里程。
畢業生的臉上,沒有未知與徬徨,迎接他們的,將是豐盛的未來,因為在校期間,學校早已為他們打造一身好技藝,是專業職能,是人文素養,還有奉獻己力的軟實力,每個人手上都備妥了通往未來的金鑰匙。
「全人教育、博雅人生」
建置學生數位學習歷程檔案
臺師大的學生很幸福,幸福的起點,從成為臺師大人開始,校園裏每天都有畫展、月月上演音樂會,在環境中培養學生人文藝術的涵養及實力。學生在校期間,參加活動及修課的珍貴回憶,不會「船過水無痕」。
從大一新鮮人進校的第一天,臺師大幫學生建立「數位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學生聽完演講、參加學術研討會、課外社團活動,甚至大學四年修課成績、上圖書館借書、參與體適能測驗等,都可以完整記錄在學期間的學習成長歷程,畢業時可給學生帶走做成履歷,甚至提供給業界閱覽,可以直接評估,進行媒合。
臺師大校長張國恩指出,大一新鮮人除了通識教育外,還有全校老師研發的「全人教育百寶箱」資料庫,幫助學生廣泛吸收社會脈動、國際趨勢、生活應用上的1000項基本知識,並鼓勵學生在大學四年內參加知識檢定,贏在起跑點。
張國恩表示,在校園裡常見的狀況是學生到大四,準備找工作,才發現很多工作機會都要求英語成績,這時再學英文已來不及了。若能從入學時,就先做好職涯探索,建立課程學習地圖,有系統地選修課、學習,同時儲備就業力,對未來就有萬全準備。
師資培育菁英化 服務學習培養品格
今年是臺師大建校65週年,臺師大一路為國家孕育人才,10萬名以上的畢業生在各級學校及各行各業貢獻所長。
在師資培育上,臺師大更上層樓,以菁英化、碩士化為目標,推出「菁英碩士獎學金」,從100學年度起,經由校內甄選,每年將延攬50名學士班優秀的應屆畢業師資生直升碩士班,並享有每月6千元的獎學金與最高5萬元出國補助費用,創造菁英化、優質化的中等學校師資。
全校1萬3千名學生擁有近9百位老師的超低生師比,讓每位學生享受高品質教學,同時透過大幅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具備語文、藝術、科技、人文四大基本素養,培養學生成為真材實料的菁英。
臺師大更是全國唯一以教育為典範,落實品格教育的大學,大學4年內,學生必須修習兩個學期的「服務學習」課程,實際體驗服務學習意涵,從寫服務日誌中學習反思,增進學生的公民素養,打造奉獻、服務、關懷等軟實力。
加強產學合作 畢業生就業無縫接軌
過去的臺師大,係以培育中等學校師資為主要目標;現今的臺師大,積極發展為「以師範精神為典範,並以人文、藝術、科學整合發展為特色」的綜合型大學,除了培育優良師資,更為社會與企業培育一流人才。
臺師大共有10大學院、59個系所,擁有教育、科技、人文、藝術、體育、音樂…等其他大學難以匹敵的資源,從「多元發展」角度規劃課程,充份發揮綜合型大學特色,設計26個跨領域學分學程,如數位內容與創新教學應用學程、華語文教學學程、創新管理學程、光電學程、財務金融學程等,為學生備齊多元專業能力。
加強產學合作,強化實習與就業輔導,讓臺師大的學生持續與企業密切互動,例如赴國內知名企業如麥當勞、華航等實習,並擁有畢業後直接任職的機會;像機電系學生赴泰國泰金寶公司進行海外實習,不僅學習產業經驗,更同時拓展國際視野。
臺師大積極搭起學生與企業的橋樑,近5年來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高達95%以上,96學年度畢業生離校後一年的待業率也僅為4.96%,遠低於其他頂尖大學的8.73%,證實臺師大學生備受各界青睞。
近年來,臺師大不斷蛻變與進步,不但將畢業生順利送進職場,更贏得國內外學術單位的認可,在2010年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前500大,並陸續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肯定,為臺師大轉型的努力再添動能。
展望未來,臺師大將堅持辦學理念,為臺灣培育全人菁英,張國恩校長感性地說:『國家把「菁英學生」送給我們,我們培育「菁英校友」當禮物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