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8
金針度與愛詩人 朱曉海談古典詩學習
【校園記者公領102廖珮妤採訪報導】現任教於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的朱曉海教授應師大國文系邀請,6日下午蒞校演講,以「古典詩學習經驗談」為題分享個人接觸古典詩的經驗還有學習古典詩的一些技巧,吸引許多國文系所的老師同學前來聽講。
朱曉海教授說:「個人的經驗並非真理,方法是因人而異,雖有方法,方法卻不是定法,所以詩無定法。」談到自己十五、六歲時,第一次到書店去買詩,買的是曹植的作品,那時常有地方讀不懂,但他並不因此覺得挫敗,老師對習詩、愛詩的人信心喊話:「讀不懂也沒什麼!」他說:「對詩的領會,隨年齡、閱歷、學養而異。」即使是同一作品,不同人生階段、不同心境下,每個人體會到詩的感情、妙處都不一樣!整體的文學素養和閱歷累積是老師認為讀詩解詩的一個能力,但是老師也說:「不能全部事情都要經歷過,你才能懂詩要表達的意境,想要解詩,除了個人閱歷,想像力也很重要!」
除了在演講中引經據典,朱老師巧妙地將撞球與古典詩的學習作結合,「整體素養水平提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有時候,A詩讀不懂,讀到B詩的時候,回去看A詩,之前的疑問就解決了,就像打撞球,經過這顆球去打另顆球入洞。」
朱曉海教授生動、實用的學習經驗談,在場聽講的老師、同學們都獲益良多,就熱烈的掌聲和心得分享予以回饋。朱老師更進一步鼓勵有興趣學習詩的同學一定要多讀多背誦,且叮囑同學「尊重前人成果並不代表盲從,避免主觀的排外,一定要先接受、了解後,再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