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11.0324

詩歌中的語言旋律 曾永義談文字音韻美

【校園記者國101蔡爾安採訪報導】不懂語言,就休想懂中國音樂!」音樂系通識課聯合邀請戲曲研究權威,目前任教於世新大學中文系的曾永義教授,於23日上午以「詩歌中的語言旋律」為題,分享文字與音韻的密切關係。

  曾永義教授以押韻、句式、聲調等方面講述不同的運用方式造成語言的不同效果,舉大家朗朗上口的詩句為例,如李商隱《錦瑟》、馬致遠《天淨沙》等等,現場同學並齊聲朗誦蘇軾《水調歌頭》,感受詞句中作者利用音節斷句而成的語感之美。

  老師特別介紹了語言與聲音的搭配四式,分別為誦、吟、歌、唱,是由最基礎至深度的詮釋方式。除了詮釋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唱作者能否體會音樂的聲情,及文學的詞情,唯有如此,作品才能達到相得益彰的最高境界。

  曾永義教授深度且博學的演講,讓在場師生了解詩詞中的音律美感,老師也提醒在場喜好文學創作的同學,即使是現代文學,也同樣要如古典詩詞中對於音韻的注重,結合音樂性與文學性,創作出具有旋律美的最高境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