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全球研究國際論壇 推動高教國際化與跨域合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為呼應雙語教育重點大學計畫、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持續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及對應聯合國SDGs目標等發展方向上,自2024年起成立「全球研究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並全球招生,建立學生全球視野、永續發展覺知及回饋社會使命,為國際社會培育具備全球研究基本知能且能體現在地實踐的未來領導人才。
為應對全球性問題,促進跨國、跨學科的合作和對話,加強學術界、政府和企業等不同領域間的合作與創新,並培育具全球視野的領導人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於2025年5月8日,在進修推廣學院演講廳舉辦「2025全球研究國際論壇」。本次論壇邀請多位國際著名學者、專家及各界代表,共同參與探討當前全球性議題研究重點、分享研究成果、解析及交流未來趨勢。
論壇開幕由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致詞,他回顧臺師大103年來在教育、文化與國際交流上的深耕,強調培育具全球素養學生的重要性。吳校長提到,臺師大已於2024年正式啟動全英語授課的「全球研究學士學位學程」,旨在培養具跨文化理解與永續意識的未來領袖。他也感謝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長賴志樫及國際事務處處長劉以德與籌備團隊的努力,促成此次論壇的順利舉辦。
論壇相關活動邀請多位貴賓到場聆聽與交流,包括宋曜廷副校長、印永翔副校長、陳焜銘副校長、劉美慧教務長、許瑛玿研發長、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袁孝維國際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際事務處葉穎蓉國際長、臺北醫學大學國際事務處趙振瑞國際長及白瑾瑜國際關係組組長等,共同探討國際化策略新趨勢。
國際事務處劉以德處長亦指出,國際化已成為臺師大校務發展的核心價值。他提到,臺師大與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UT Austin)於2022年簽署合作協議,並持續與多所國內外頂尖學府深化合作關係。劉處長強調,推動國際化不僅需仰賴校級領導,更需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才能打造具韌性的全球夥伴關係。
論壇共包含兩場專題演講及兩場座談交流,首場專題演講由UT Austin國際事務資深副教務長暨首席國際長Sonia Feigenbaum博士主講,主題為「Global Engagement at UT Austin; Strategic, Agile and Future Forward」。Feigenbaum博士分享該校在面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預算限制與法規變動等挑戰下,如何透過策略性思維與敏捷行動,維持並深化全球合作關係。她強調,支持教師的制度建設與數據導向的決策是推動國際化的關鍵,並呼籲各校建立長期承諾與誠實對話的合作模式,超越象徵性夥伴關係,實現實質影響力。
第二場專題演講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國際長Ms. Cheryl Dumaresq主講,主題為「Navigating Through Turbulence: UBC’s Commitment to Global Engagement in Unsettling Times」。Dumaresq國際長分享該校地緣政治動盪、移民政策、內部結構與治理、學生國際移動力等面向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並提供推動全球化的各項措施,如: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課程、幫助學生累積多方經驗並培養全球公民意識、提高獎助金之預算以支持需要幫助的學生等。
第一場座談交流由兩位UBC學者:Donna Baines教授(社會工作學)及Hsing Chi von Bergmann教授(牙醫學)和三位UT Austin學者:Hirofumi Tanaka教授(運動與健康教育)、Di Wang副教授(政府、國際關係與全球研究)、Michael Anderson副教授(國際關係與全球研究)擔任與談人,分享「全球化挑戰與跨學科合作:未來發展與創新」為主題之相關研究。
第二場座談交流由Heung Wah Wong(日本天理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及香港大學現代語言與文化學系榮譽副教授)、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學系Hoi-Yan Yau助理教授、日本九州大學哲學系Fujii Michiaki副教授、UT Austin 護理系Li-Chen Lin副教授、國際合作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李栢浡董事長(前國合會副秘書長)擔任與談人,分享「多元文化交流與全球治理:從理論到實踐」為主題之相關研究。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全球研究的議題日漸受到重視,如:國際政治經濟與合作、文化多元與國際理解、技術創新應用與倫理、全球永續與氣候變遷、全球健康與公共衛生等。本次論壇涵蓋以上重要課題,與會貴賓之分享獲得熱烈回應,所有參與者紛紛表示收穫滿滿。論壇閉幕及晚宴後,邀請貴賓參加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前院長廖嘉弘教授舉辦及擔任指揮的音樂會「世紀琴緣-獻給最愛的母親」,論壇在美妙的音樂及柔和的月光下劃下完美的句點。(撰文:校園記者英語115王姿晨、國社院賴志樫院長、劉姵君國際專員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