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暖日永續講座 輪椅女孩雪莉分享生命歷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5月5日舉辦「暖日永續節—輪椅友善講座」,作為本屆活動的壓軸場次,邀請知名網路創作者「輪椅女孩雪莉」分享自身生命歷程。她以親身經驗鼓勵學生從理解與包容出發,關懷並支持行動不便者,呼籲社會提供更貼近身障者需求的友善協助。
雪莉因罹患先天性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自幼行動不便,並隨著年齡增長導致病情惡化,目前須以輪椅代步。她透過YouTube與Instagram記錄生活,分別累積7.5萬與6.3萬名追蹤者,成為關注身障議題的重要聲音。
講座中,雪莉坦率分享自身成長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包括遭受霸凌、異樣眼光,甚至曾被推下樓梯。她提到,十四歲那年因學校電梯故障,長期被迫每天攀爬四層樓上課,過度使用肌肉導致身體迅速惡化,從能行走轉為完全依賴輪椅輔助。
但她也強調,困難讓她更堅強。國中畢業後,她決定改變心態、活得快樂,不再害怕他人眼光。她重考進入社工系,在大學導師的鼓勵下,將自身處境轉化為同理服務對象的力量,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如今,她不僅是內容創作者,也積極嘗試模特、角色扮演等不同領域,將輪椅視為自身特色而非侷限。
「身障者和一般人並無不同,只是使用了不同的代步工具。」雪莉說,她期盼未來社會能透過改善硬體設施與提升意識,讓每個人都能自在生活。她勉勵同學:「不要在意他人異樣的眼光與負面聲音,要勇敢挑戰自己、珍惜生命。」
講座主持人李坤融也分享自身經驗。他曾任臺師大身心障礙學生促進會創會會長與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成員。他指出,許多師大學生未來將成為教師,因此特別希望透過本場講座,讓大家了解身障者真正的需求。他強調:「障礙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每個人都可能因老化或意外而需要輔具協助,環境也應為此而改變。」
臺師大特殊教育中心主任胡心慈則回憶,20多年前他到國外旅行,曾對當地「街上有那麼多輪椅」感到疑惑,後來才理解,正因為當地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身障者才能自由出行。他欣慰地表示,如今在臺北也越來越常見輪椅族,這代表臺灣社會正在進步。他也指出,現今臺北幾乎全面採用低地板公車,對於提重物或推嬰兒車的人也更友善,這些改變其實造福了所有人。他期許同學未來能發揮影響力,共同促進社會的友善與包容。
本場講座是「暖日永續節」的最終活動,由臺師大永續社主辦,自2022年起每年響應世界地球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系列活動,包括市集、論壇與講座,探討環境、社會等永續面向,旨在引發學生與社會大眾對多元議題的關注,推動正向社會變革。(撰稿:國文116廖維新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