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中生代校友專訪》迷惘到熱愛 用鍵盤敲出真實光影 資工系104級校友 聯發科資深軟體工程師唐昌宇
你有聽過聯發科技嗎?2024年證交所公布上市公司員工平均年薪,聯發科技連續3年奪冠,這間被譽為世界三大晶圓製造商的無廠晶圓設計公司,不僅智慧型手機晶片市佔,打敗蘋果、高通、三星,近期更靠著逼真3D繪圖技術,拉近手機與電腦的視覺體驗差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104級唐昌宇校友認為,熟悉程式語言是基本,『溝通與堅持』才是設計出業界、消費者皆滿意產品的關鍵。
靠著「打code」 突破行動裝置視覺界限
唐昌宇現職為聯發科技(MediaTek)資深軟體工程師,主要負責電腦圖學(computer graphics)的程式設計,就是利用程式語言,假設光源在不同角度中,所呈現的光照明效果。讓使用者在操作電腦、手機等電子裝置時,肉眼所看見的圖形與影像,呈現逼真、質感的真實感視覺。簡單來說,就是在虛擬世界中,用code(程式碼),模擬現實環境。
這也是聯發科技近年來,投注諸多研發心力的創新技術,2024年首屆「聯發科技前瞻研究中心產學合作卓越貢獻獎」得主資訊工程系張鈞法教授,就是自2020年起,與聯發科技產學合作,開發光線追蹤(Ray Tracing)與路徑追蹤的關鍵技術,讓裝置能生成逼真3D電腦繪圖,並落實到手機晶片中,透過CPU或GPU(中央處理器 / 圖形處理器)進行加速,顯著擴展光線追蹤的應用,使自家產品在評比時,達到全球最佳的水準。
唐昌宇舉例,像漫威(marvel)電影或動作電玩中出現的,太陽日照、火焰、水面折射等畫面,是特效人員進行後製時,運用軟體呈現這些虛擬視覺效果,而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就是開發行動端光線追蹤技術在遊戲上的應用,從遊戲引擎優化、管線優化,到光追特效的呈現,從陰影、反射、環境光遮蔽等遊戲特效方面打造出逼真畫質。
唐昌宇指出,導入光追技術,透過光線的反射,能創造更為真實的視覺效果,對於體驗來説,不論是玩家或是觀眾感受,都能更逼真、更具有涉入感,但因為光的路徑擁有龐大的統計資料,所以在現實情況中,不可能耗費長時間去呈現一個畫面,對於電腦處理器及成本來說,都是非常大考驗。
你可以想像,電影《阿凡達》中,演員在穿載感測裝置後,如何用動畫模擬,納美人在水中游泳時的情況,除了必須符合光線的物理特性,演員在水中前進時,動植物的折射陰影,也會成為影響觀影者沈浸式體驗的原因,所以精確的光照模擬,成為產品能打進市場的關鍵要素。
「所以每次新產品,公司都會邀請業界人士針對配色、外觀提供意見,並不是單純把程式寫完就算了,這時候就需要很大的溝通」唐昌宇說。
這與外界對工程師的職業想像不太一樣,不是單純對著機台或是電腦,熟悉程式語言是基本條件之外,還得需要物理、美感及溝通能力。唐昌宇認為,程式就是設計來讓別人使用,所以來回溝通是無法避免的,加上面對市場競爭,如何讓程式別人想用,最快的方式就是跑分。
「跑分本質上就好像手機的考試,我們自己常說產品有多好,還是必須有個量化的成績來佐證,讓非專業領域的人,能一眼就看出好壞,所以我們會一直不斷讓晶片去模擬考,藉此調教GPU的性能。」
迷惘中的選擇:從資工系到電腦圖學的啟蒙
對於工作,唐昌宇總能源ㄧ實際的案例來形容專業術語,事實上,一開始就讀資工系時,他卻認為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
「直到大二吧,我的印象都停留在對著電腦一直打字,然後程式跑出來後,就沒了。是後來修了張鈞法老師的課,才開始覺得原來(學)資工挺好玩的」,起初選擇就讀資工系,唐昌宇並未有具體的原因,只是單純跟著父親有樣學樣。
原來唐昌宇的父親,也是位工程師,因此才將資工系列為其中一個選項,是後來進入臺師大後,因緣際會修了張鈞法老師的課、進入張鈞法的實驗室,才找到有興趣的領域(電腦圖學)。
「我覺得這是我運氣很好的一個地方,現在回頭看,張鈞法老師是我的貴人,不僅使我找到有興趣的領域,後來研究所時,找他當論文指導教授,卻當面否決他提出的論文題目,只因為我覺得無聊,想做自己有興趣的(題目)。」
唐昌宇相當感謝張鈞法老師一路提攜及幫助,當初透過產學合作的關係,讓他進入聯發科技任職,不僅使自己得以深耕電腦圖學領域,後續與團隊的相互合作及腦力激盪,參與晶片搭載光追技術的研發,看著自己努力的成果成功上市,從中亦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累,卻充滿成就感,尤其看見產品廣告露出時,嗯,這是我做的(產品),中間的過程我很享受」,唐昌宇說。
儘管科技業有著稱羨的待遇,但優渥背後,總伴隨著長時間溝通及Debug(除錯),即便工程師被視為許多人的求職首選,但高壓及長工時,往往會被冠上血汗的標籤。唐昌宇認為,擁有熱情跟興趣,才是工作長久的關鍵,就和高中選科系一樣,找工作時也要多花一點時間,了解你的選擇,以及選擇之後會面臨到什麼挑戰。
保持工作熱忱的不二法門:熱愛與堅持
「我知道出社會,就是開始工作賺錢,但確保身心靈的健康,才是做得長久之計。學生時期,你有一半時間都在學校,步入職場後,一天幾乎都在工作,同理來說,至少選擇環境上,別讓自己感到不自在,不然每天都會很痛苦。」
被問到科技業的工作壓力時,唐昌宇卻用「好玩」二字來形容。他分享上司曾跟他說,「工程師其實沒有下班,因為腦袋會一直轉,你的生活就是沈浸在工作裡面,所以請確保做得開心」,工作是要感受到熱情與挑戰,不然任何工作都會貼上血汗標籤。
唐昌宇告訴大家的是,別為追隨就業趨勢而盲目跟從,「興趣與熱情」才是使工作「好玩」的主因,就像對於遊戲的熱忱,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讓搭載光追技術的晶片,拉近手機與電腦的電玩體驗,不僅讓聯發科技的產品更具賣點,身為背後的研發技術人員,更是一種與有榮焉。
張鈞法老師在獲得聯發科技產學研究卓越貢獻獎時,曾在個人臉書寫下:「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能力創造20連勝球隊的奇蹟,但是只要堅持信念,或許有一天就會柳暗花明。」
從事研發工作,如同踩著石頭過河,更需要披荊斬棘,與其盲從趨勢,倒不如投入熱忱與專注,不論是張鈞法老師或唐昌宇,他們的堅持信念,往往主角光環就會打在自己身上。(撰稿:楊詠盛/攝影:張適、社教三李翌甄/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