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5.0311

公館校區迎來50週年 多項新建設打造優質校園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即將迎來五十週年,為了提供學生更舒適、安全的環境,臺師大近期進行了多項建設與翻新,改善校園空間,使學生擁有更多活動場域,也能更親近校園內的大自然。

學七舍的學生餐廳經過全面翻新後重新開放,「媽媽便當」已進駐餐廳。同時,全新的溪洲街出入口正式完工,不僅改善校園內的交通動線,也大幅提升校內行人與車輛交通的安全性。此外,學二舍落成後,原研究生宿舍亦翻修為新進教師宿舍,提供新進教師更友善的居住環境。

學七舍餐廳翻新開幕 「媽媽便當」正式進駐

學七舍的學生餐廳經過一年整修,翻新了天花板、燈具及消防設備,使空間更加明亮寬敞及安全,並更換桌椅,提升用餐舒適度。此外,因應臺北市政府新規定,學校內不得免費提供免洗餐具,公館校區總務組楊敦凱組長表示,校方已在學七舍及校園內多處設置洗滌臺,方便學生清洗自備餐具後帶回家。考量到餐具清洗可能產生油污,洗滌臺也特別設計了截油槽,以防止排水管堵塞,落實環保概念。同時,在原西餐廳區域增設電視,讓學生在用餐時可觀賞節目或比賽,提升用餐體驗。

此外,「媽媽便當」經由學生與校方代表組成的評選委員會一致通過,正式進駐學七舍餐廳,提供少油、少鹽的健康餐點,並計劃未來推出更多新品及甜點。本次餐廳招標出租範圍僅限廚房區域,而用餐區仍由校方管理,因此在非營業時段,用餐區亦可供學生活動使用。臺師大米泓生總務長強調,由於學七餐廳樓上即為學生宿舍,校方格外重視消防安全,並依照最新消防法規,全面更新學餐內部消防設備,確保安全無虞。

溪洲街車輛出入口完工 校園交通更安全便利

公館校區全新的溪洲街車輛出入口已完工,待驗收後正式啟用。因公館校區地形狹長,過去車輛需由大門進入,不僅行車動線長,還需與行人共用道路,存在安全隱憂。因此,未來希望宣導小型車輛從溪洲街出入口直接進入地下停車場,減少行車對行人的影響,同時透過分流縮短進校排隊時間。目前公館校區提供的停車空間,教學研究大樓(S棟)汽車停車場41席、學二舍停車場120席,學二舍機車停車場721席。

米總務長進一步說明,學校的長期目標是將校園平面道路全面改為行人專用區,但目前公館校區的地下停車位仍不足以容納所有車輛,且接駁車、垃圾車及廠商運送設備等大型車輛仍需由正門進入。因此,校方將持續觀察用車需求及停車狀況,逐步調整政策,提升校園內的行走安全。溪洲街出入口的設置經過顧問公司評估,並與地方里長、警察單位協調,確保不影響當地交通。經臺北市交通局協助,出入口已增設反光鏡及黃色網狀線,並移除部分停車格,以提升行車視線與安全性。

新進教師宿舍規劃 減輕教師居住負擔

學二舍落成後,公館校區新增三千餘床宿舍床位,許多研究生選擇入住學二舍或學一舍,導致原研究生宿舍住宿率降低。此外,研究生宿舍結構須進行耐震補強,因此校方決定在補強工程的同時,將其改裝為新進教師宿舍,提供五十餘戶教師及家眷入住。米總務長表示,由於臺北租屋市場對外縣市及國際師資而言是一大挑戰,透過新進教師宿舍的設置,減輕教師的居住負擔。

為提供師生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歐洲公園將進行改造工程,重新調整樹木配置,提升空間使用效益。未來,公園將以中央的大榕樹為核心,以竹木搭建融合波浪意象的藝術平台,供師生休憩與活動使用,營造富有藝術氛圍的校園景觀。

此外,臺師大也正在評估於公館校區興建國際教學研究大樓,以改善空間不足問題,提升校園空間利用率。該大樓規劃將比照和平校區綜合大樓,預計包含美食街、社團辦公室、演講(奏)廳、教室、停車場等多元功能,目前仍在籌劃階段,期待各界支持。

除新建計畫外,公館校區中正堂的影音系統已全面更新,外牆翻新工程亦在規劃中。田徑場翻修後已通過國際認證,正式開放使用。因應理學院院慶,校方也積極優化教學空間,推動教室數位化與設備升級,期望透過校園改造,為學生打造更優質、安全的學習環境。(撰稿:國文116廖維新 / 編輯:總務處、張適 / 核稿:胡世澤、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