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5.0306

雙語標竿EMI博覽會登場 學生探索全英語學習資源

為推動雙語教育並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 3 月 5 日舉辦「雙語標竿 EMI 博覽會」,吸引來自各學院的師生熱情參與。博覽會由 9 個學院與 5 個行政單位共同籌劃,透過全英語授課(English-Mediated Instruction, EMI)與活動分享,幫助學生深入了解 EMI 在學術與職涯發展中的應用與優勢。

吳正己校長於活動中表示,本次博覽會結合國際化、雙語教育及跨領域學習,期望學生能勇於挑戰雙語學習環境,為未來國際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劉美慧教務長則指出,阿勃勒節展現了臺師大在雙語教育與國際化發展的成果,而今年特別規劃的「雙語標竿 EMI FAIR」等系列活動,則進一步幫助學生熟悉 EMI 課程、提升英語學術素養,並拓展國際視野。她強調,臺師大已成為全國雙語標竿大學,期許學生能善用學校資源,勇敢追夢。

學生與教師經驗分享 EMI 學習歷程

來自英語碩士班的唐錦浜分享了自己如何運用臺師大資源提升 EMI 學習體驗。他坦言,即使具備一定英語能力,學術討論與論文寫作仍充滿挑戰,而英語學術素養中心(CAL)與英語聊天室對他的學習幫助極大。透過寫作與口說輔導,他的學術表達能力顯著提升,也更具自信。他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善用資源,讓自己在 EMI 課程中持續進步。

特教 113 陳睿妤則分享了身為 EMI 學生及助教的經驗。她表示,全英授課雖然具挑戰性,但透過預習與積極參與討論,她的聽說讀寫能力大幅提升,也更有自信表達想法。擔任助教的經歷讓她體會到「勇於開口、敢於犯錯」是適應 EMI 課程的關鍵。她鼓勵同學積極投入 EMI 學習,讓自己沈浸於英語環境中,以強化學術與職場競爭力。

跨學院資源整合 助力 EMI 教學推動

本次活動由9 個學院與 5 個行政單位聯合舉辦,包括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英語學術素養中心(CAL)、教務處共教外文組、EMI 教學資源中心、教學發展中心等行政單位,以及教育學院、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理學院、運動與休閒學院、科技與工程學院、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等學術單位。透過多方協作,活動旨在推廣 EMI 課程,提升師生對雙語教育的認識與參與度。

英語學術素養中心(CAL)助理劉冠妏與陳重安受訪時表示,EMI 課程不僅能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也能使專業知識與國際接軌。然而,在推動 EMI 時,仍面臨學生參與度偏低及教授如何以英語講授專業內容的挑戰。因此,CAL 提供學術英語寫作與口說諮詢,協助學生準備課堂報告、學術簡報與英語面試,以幫助學生更自信地使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EMI 助理黃禕一表示,該系約有一半學生來自國外,修習 EMI 課程提供了與外籍學生互動的機會,能增進語言能力並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

物理系傅祖怡教授則指出,部分學生對 EMI 課程有所抗拒,擔心全英語授課會增加課業壓力。然而,許多學生修課後發現難度並不如想像中高,甚至逐漸適應 EMI 環境。他也透露,物理系將於下學年增設國際班,以鼓勵學生提升英語溝通能力,拓展學術發展的國際視野。

音樂學院雙語專員鄭可喬提到,許多學生的英語能力其實超乎想像,但因害怕犯錯而不敢突破舒適圈。她鼓勵學生修習 EMI 課程,提早接觸業界,累積實務經驗。音樂學院亦積極舉辦雙語復活節音樂會,學生需以中英雙語解說樂曲,並透過國際大師班、英語工作坊等活動,強化專業領域的英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適應國際藝術產業環境。

透過「雙語標竿 EMI 博覽會」,臺師大展現 EMI 教學推動成果,並鼓勵學生勇敢嘗試雙語學習。許多師生分享 EMI 學習經驗,強調 EMI 課程不僅能提升英語能力,更能開拓全球視野,讓專業知識與國際接軌。隨著 EMI 課程與資源持續發展,臺師大期待能打造更完善的雙語學習環境,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未來人才。(撰稿:社教117王沁慈、心輔116 沈亞琦/編輯:張適/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