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文學院70周年慶學術講座 玉山學者史書美教授剖析比較文學發展
為慶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成立70周年,文學院於2月20日舉辦國際人文講座,特邀臺師大傑出校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Irving & Jean Stone人文講座教授暨教育部玉山學者 史書美教授,發表專題演講 'Settler of Color Critiqu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史教授深入探討比較文學與殖民歷史的交織,並分享自身研究經驗與學術見解,為與會師生帶來一場豐富的學術交流。
剖析比較文學中的殖民歷史
史書美教授畢業於臺師大英語學系,現為臺文系榮譽講座教授,亦是華語語系研究理論的創建者,長期關注邊緣與弱勢群體、殖民主義及權力結構等議題,著有《跨界理論》,並編撰《知識台灣:台灣理論的可能性》《台灣理論關鍵詞》等學術專書,在國際學術界享譽盛名。
本次講座,史教授以其最新著作 'Decolonizing U.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為開端,指出比較文學作為全球性的學科,長期忽視其自身與殖民歷史的聯繫,尤其在美國本土及紐西蘭、臺灣等其他殖民地區的發展脈絡。她強調,許多學者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定居者」(settler)身份,而非單純以「移民」(immigrant)自居,這也促使學界反思比較文學學科本身的殖民淵源。
史教授進一步提出「有色定居者批判」(Settler of Color Critique),強調應將白人定居者的歷史與種族化議題並置思考,並探討學者如何透過「倫理性多語實踐」(ethical multilingualism),在紐西蘭、臺灣、夏威夷、西藏等地,讓原住民族的視角成為學術核心,以改變現有的比較文學研究範式。
解析世界各地文學作品與作者
在講座中,史教授帶領與會者走進不同地區的文學作品與人物研究,涵蓋臺灣、日本、紐西蘭、夏威夷及西藏等地的重要作家與學者。她特別介紹了日本學者島田謹二、美國學者李達三(John J. Deeney)及臺灣學者黃鈺婷等人的研究成果,解析他們如何透過不同視角探討文學與殖民歷史的交織,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比較文學視野。
此外,史教授還朗讀了夏威夷原住民詩人Haunani-Kay Trask 的作品 'Settlers, Not Immigrants',帶領同學逐句解讀詩中傳遞的殖民歷史與文化批判意涵。這首詩深刻反映原住民族在殖民歷史中的處境,也呼應史教授本次講座的核心議題。
在講座的問答環節,現場師生踴躍提問,圍繞比較文學方法論、去殖民化研究、語言與文化權力關係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史教授細心回應每個問題,與學生們進行深入交流,使講座氛圍更加熱烈。
本次講座不僅讓學生對比較文學的發展脈絡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啟發大家思考學術研究如何與歷史、社會及文化議題結合,進而拓展全球視野。
2024年適逢文學院70周年院慶,未來還將舉辦一系列學術與文化活動,歡迎師生踴躍參與,共同見證文學院的學術發展與國際交流成果。(撰稿:校園記者東亞114許施樂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追蹤文學院相關活動訊息,歡迎搜尋加入以下 IG 帳號: cla_emi_program與cla_nt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