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臺師大衍生新創奪冠 沛德永續榮獲IMV科技創新獎首獎 引領舊衣回收的內循環革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衍生新創公司沛德永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11月19日榮獲由ESG科技創新推動聯盟頒發的IMV科技創新獎企業組「生態永續類首獎」,同時獲得70萬元獎金。該公司運用光電AIoT分選技術,成功解決全球紡織永續循環的技術瓶頸,實現以資訊通信技術(ICT)為核心的永續材料管理(SMM),為進入碳費時代的資源管理與計價奠定關鍵基礎。
突破紡織循環技術瓶頸 創新轉廢為金
沛德永續自2023年起技術轉移自臺師大光電工程研究所,其開發的光電AIoT分選技術,解決全球長期無法達到紡織永續循環所欠缺的關鍵技術需求。面對各種琳瑯滿目的紡織材質,甚至是混合天然與人工纖維的紡織品,絕對無法由人工正確判讀,如今都能夠在輸送帶上快速被辨識與分選,同時以資通訊ICT技術實踐永續材料管理(Sustainable Material Management),建構進入碳費時代計價的關鍵依據。這些技術讓建立的循環生態鏈中高價的處理機器有了入料管理與碳足跡紀錄,降低設備在處理過程中的損壞風險,實現廢棄物的高效回收與價值再造。
快時尚衝擊環境 舊衣循環迫在眉睫
快時尚造成的舊衣氾濫,全球面對這樣的民生痛疾,竟然是大費周章收集後,無法有效再利用而只能交給焚化爐燒掉,也產生空汙,因此造就全球處處可見任意傾倒汙染環境、水源。過去舊衣尚可透過出口至第三世界國家,因此臺灣順勢建立舊衣回收箱的制度,讓清除舊衣轉化成善意而幫助社會弱勢。但隨著人力密集產業的全球移動,第三世界現在為保護自己產業經濟,也已悍然拒絕舊衣輸入。
但紡織產業無論遷移到哪裡,其製造時相當耗費地球資源,使紡織業一直難擺脫全球第二大汙染產業的惡名,因此將舊衣再生重製已是未來的主要命運,例如全球各大紡織品牌的產品,不只使用再生材質的比例隨公約/碳邊境的要求提高,更嚴格的要求再生材質必須限用紡織循環,而非回收的寶特瓶等塑膠容器,也就是建立所謂的內循環,自己產業產生的垃圾必須回到自己產業再生使用。
聚焦ESG創新 技術帶動永續新可能
IMV科技創新獎主辦單位「ESG科技創新推動聯盟」於2022年由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商大聯大控股發起,與商周集團共同倡議,結合上下游生態圈光寶科技、佳世達科技、研華科技、精誠資訊等指標性企業,將整合各企業的專業資源、解決方案、產品優勢,支持因應氣候變遷的「生態永續創新」、翻轉極端氣候的「節能減碳創新」。透過科技賦能,創造台灣全新可能;支持科技創新,實踐ESG環境永續!
該聯盟頒發的IMV科技創新獎表彰兼具科技創新(Innovation)、市場需求(Market)與永續價值(Value)的優秀團隊與企業,結合科技為農林漁牧、節能減碳、氣候對策帶來創新解方。2022和2023年就有261組創新公司與團隊參與,頒發出945萬元獎金。今年競賽更是激烈,吸引來自17縣市的140組企業或團隊參賽,歷經長達7個月評選出全國30強進決賽,最終選出17組得獎者。
全球化布局 展現臺灣AI+ESG實力
沛德永續科技公司成立剛滿一年,在人力、資源有限下,能從其他眾多佼佼大企業群競爭中脫穎而出,實在不易,全憑紮實技術能力替永續產業解決痛點的實績。創辦人之一的臺師大光電所謝振傑教授表示,這個獎項只是同仁努力的成果之一,現在也有一組人力獲經濟部肯定補助,已前進美國拓展商機,其亦將隨國科會赴全球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消費電子大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展出全球第一臺AI辨識舊衣回收箱。旗艦機亦導入AI聊天機器人,以增加消費者的ESG回收體驗感,未來也期望倡議ESG的各大企業共襄盛舉,贊助回饋消費者的減量碳排點數,讓民眾日後可先清倉舊衣,於賣場透過智能回收箱換回饋,建構臺灣為AI+ESG的典範大國。(資料來源:光電所 / 編輯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