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4.0604

設計系畢業製作「Fluxion」 擾動精神展現設計多樣性

臺師大設計系113級畢業展《Fluxion 擾動進行式》於5月31日至6月3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展開。「Fluxion」象徵設計的流動性和變異性,是一場持續的對話,回應當代的設計思潮。展覽透過動態的視角,展示創意轉化的過程,邀請觀眾參與設計思想的流變。在這個展覽中,探討設計如何回應現代社會的挑戰和需求,並展現設計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展覽分為三大擾動模式:擴散、共振、碰撞,展現設計與議題的互動。

設計系主任蘇文清在致詞時一度因感動哽咽流淚,並表示這一年來同學的承擔與態度令他感到非常驕傲,很可惜獎項有限,但每個同學在老師們的心中都是最優秀的,都是佳作。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張俊傑分享,很榮幸能夠回到母校參加學弟妹的畢業展。展覽的主題是「擾動進行式」,擾動聽起來或許是負面的詞,但設計的進步就是不滿於現狀,擾動就是打破常規、挑戰過去,創造出更好的作品。期許同學可以在這個過程,可以發揮擾動的精神,巧妙的融合,創新的碰撞,不斷地挑戰自己,創造出更多驚豔的設計作品,為社會帶來更多美好的改變。

本次展覽總籌設計113陳彥安分享,展覽從去年五月開始準備,花費了一年。在過程中,因為每個組別都有來自平面組和產品組的同學,在做作品的時候因為專業領域不同產生了不少摩擦,但經過一年,同學之間產生了深厚的羈絆。另外,還要感謝兩位執導老師蘇文清主任與王千睿老師,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技術支援,一路上也很尊重同學的想法。

製作《情緒訓獸師 Moodster》平面組柏文心與產品組謝宜臻也分享,畢業展覽策展過程中充滿挑戰,本想說每個組員負責一部分的圖畫,但最後發現這樣風格沒辦法一致,於是只好由一個同學全部再畫一次,雖然為了製作做品埋頭苦幹,但當真的展出時看到作品可以幫助到人時感到受寵若驚。此外,程式設計也是一個挑戰,甚至到了前一天都還在修改Bug。組員們過程中雖然有發生過不快與挑戰,但到了現在已經成為了不用言語就可以靈魂相通的好朋友。

融合進行式

作品《囍願》以跨國團隊合作,發掘亞洲文化交集的喜餅,賦予其新的寓意,表達對多元文化的尊重。這件作品透過將傳統的喜餅與蠟燭結合融入不同國家的文化,展示了設計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創造新的文化意涵。《浪跡 Wanderland》透過遊戲式教學設計,提升兒童對生命教育和流浪動物的認識,培養飼主責任感。這個項目希望通過設計讓孩子們從小學會珍愛生命,並對流浪動物問題有更深的了解。另有《PLAY COOL》品牌,這是一個設計師玩具品牌,將設計師的創意與藝術文化結合,為消費者提供獨特且具有收藏價值的作品,展示了設計如何豐富日常生活。

碰撞進行式

作品《璞玉閣》將自然資產融入居家設計,透過玉石傳達大自然的氛圍,重現臺灣玉石的光輝歷史。作品希望通過設計讓人們重新認識和珍視自然資源,並在家中營造出一種與自然相連的氛圍。《PAIN POINT》以視覺海報和產品誇大痛點,讓觀者感受到痛苦,增進同理心。這個項目希望通過設計引發觀者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反思。《花香裊嶼》則提供互動式薰香體驗,展現臺灣國家公園的多樣景致,將香灰作為肥料,實現生態循環。這個作品通過設計強調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並展示了設計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

共振進行式

作品《伴逗 Bandoland》將辦桌菜餚轉化為互動裝置,重現辦桌文化中的人際交流。這個項目希望通過設計讓人們重溫傳統文化中的溫暖和人情味。《製噪 NOISEMAKER》重新演繹噪音,提供獨特音景體驗,改變對聲音的認識。這個作品通過設計讓觀眾重新思考噪音的意義和價值。《情緒訓獸師 Moodster》透過數位互動,幫助使用者分析和管理情緒,達成自我療癒。這個項目通過設計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這次的展覽,通過多元的設計視角,帶領觀眾探索設計在當代社會中的應用和影響。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設計如何在不同領域中發揮作用,從文化保護到環境可持續,再到個人心理健康,設計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撰稿:校園記者國文116廖維新、設計系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更多照片可參考:臉書貼文

臺師大設計113級 畢業展《Fluxion 擾動進行式》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北向製菸工廠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展覽期間:2024年5月31日至6月3日每天10:00-20:00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