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4.0515

解決臺灣體操人才斷層 小師大體操隊盼培育更多小小貓王

2024巴黎奧運倒數不到百天,每位選手正專心備戰,為讓國內體育人才永續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除了透過運科擴能計畫,讓體育走進民眾日常生活,在2013年成立的小師大體操隊,結合運動科學與全人教育模式,從小扎根學童對體操的興趣,期望解決臺灣選手斷層問題,盼培養更多如唐嘉鴻般的「小小貓王」。(延伸閱讀》「亞洲貓王」唐嘉鴻返臺師大訓練 導入運動科學健身又強心

體操選手出身的臺師大運動競技學系助理教授翁士航,有鑒於臺灣體操人才斷層問題,也缺少運動科學系統化訓練模式,在校方及體育室的支持下,與累計全大運41面金牌、締造體操獎牌障礙的選手麥劉湘涵,共同在校內成立小師大體操隊,校友並於2018年擴大招生,創辦小大師體操俱樂部,來栽培更多體操新星,如今據點已遍佈雙北、新竹。

翁士航指出,體操涵蓋人體基本的動作,如滾、翻、騰、躍等動作,可以促進肌肉發展、神經系統的統合,經文獻證實也能改善學童感覺及協調能力,為了降低小朋友的學習門檻與緊張情緒,課程導入了遊戲化的創新教學模組,並推廣至各縣市國中小,期望透過正確的身體教育,看見更多臺灣之光在場上發光發熱。

2017年曾因傷被迫停賽的唐嘉鴻,返回師大休養期間,除了接受科技輔助,減少運動傷害復發外,他也感謝指導教練翁士航,積極規劃療傷和備戰,從旁不斷地給予心態的調適,以及做人處事、品格教育教導,造就他2018年亞運會及2019年世大運的單槓金牌,獲得「亞洲貓王」稱號,如今也順利取得2024巴黎奧運的門票。

唐嘉鴻認為,臺師大除了有優秀運動科學團隊,協助選手減少運動傷害及提升競技表現,還有一項優良傳統,就是相當注重禮節,教練在訓練過程中,會同步培養選手心理素質,養成不論是否獲勝奪牌,都能具備勝不驕敗不餒的平常心,且對於教練的任何指導,抱持著服從與尊敬,一起往目標邁進。

身為小師大體操隊教練的麥劉湘涵表示,雖然是教導小朋友專業體操,提升肢體能力與靈活度,實際上融入全人教育機制,結合研究、教學、活動一貫施行,讓孩童能從體操中,增強自我信心與成就感,累積日後抗壓能力,也透過身體教育,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啟發其潛在的學習創造能力。

教練翁士航表示,在臺師大體操隊學習的不只是技術,而是如何掌握自己的身體,並且建構自我認同,懂得在每個階段中,訂定不同的目標設定,了解自己需要加強的地方,同時得避免自己受傷,這不僅僅是在培育體操選手,而是每位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都要學習的課題。(撰文:公事中心楊詠盛 / 攝影:張適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