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地理學術國際研討會 探索臺灣氣候變遷與社會韌性
臺師大地理學系於5月4日至5日舉辦「第28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以「臺灣氣候變遷科研成果與社會回應:風險、衝擊與韌性」為主題,希望能夠透過學者專家和研究生新血的交流,找到建構一個永續臺灣社會的方法。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每天都有內容豐富的專題演講及眾多論文發表。專題演講後的問答,提供講者和所有聽眾一個良好的交流空間,互相切磋所學及疑問,激盪出更令人滿意的答案。第一天的主題包含氣候變遷、危害評估與風險管理、科學資料評估與應用;第二天則討論殖民定居者社會、傾聽與學習實現氣候正義、治癒社區與生態系統的雙重途徑等議題。
第二天的講座由教育部玉山學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Prof. Richie Howitt講座教授為主講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退休教授蔡慧敏老師作為主持人,一同探討「殖民定居者的認知和行動」。
「這次會議在多層面的重疊危機中召開,所有都讓人有理由對未來感到恐懼。」Richie Howitt說道。自己來自澳洲,同時也是澳洲的原住民,因此他對於殖民定居者的體悟特別深刻。他也表示,地理學科這個學科本身,其實就代表殖民者的知識,是由他們第一民族所建構的第一視角知識體系。
Richie Howitt認為,我們應該要時刻提醒、反省和認知地理學科本身代表的重量,並且對被殖民者更深入了解,不是否認受殖民者的存在,而是應該理解他們並進行治癒和療癒。「我們需要的不是征服對方,而是應該合作連結歸屬。」
講座後提問時間,地理系蘇淑娟教授向Richie Howitt提問,疫情是否對老師的教育有所影響, Richie Howitt回答:「疫情後讓學生跟家長對老師有新的認知。」因為疫情關閉學校,導致學生不得不在家裡學習,這時家長開始發現老師的重要性,以及在學校這個場域共同學習的必要。他同時呼籲在場學生,在大學時期可以多想、多聽、多學,持續充實自我,已應對未來的快速變化。
地理系汪明輝副教授也以自己原住民身分,支持Richie Howitt的想法。「臺灣的原住民文化,比起全球其他原住民都還要複雜。」在澳洲可能是白人跟原住民,臺灣則是經歷許多不同殖民政權更迭,使臺灣的情況更加棘手。身為原住民的他,希望殖民者跟被殖民者能「從批判抗議,到進入對話」,建立新的關係,朝建設性的未來前進。(撰文:校園記者英語115王姿晨 /編輯:張適/核稿:胡世澤)
更多研討會內容,可參考網站連結(https://www.geo.ntnu.edu.tw/index.php/igct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