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3.1221

生科院研究:在藥物基因組學視角下,重新定位藥物和選擇性抗氧化劑如何影響長新冠的基因相互作用

在藥物基因組學視角下,重新定位藥物和選擇性抗氧化劑如何影響長新冠的基因相互作用

COVID-19大流行在全球引起了恐慌和擔憂。因應「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有效治療方案的缺乏,重新定位藥物作為可行的治療選項,正受到廣泛的關注。伊維菌素是一種新興的重新定位藥物,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抗病毒效果。此外,抗氧化物也因其減輕炎症和症狀嚴重程度的能力而受到注意。由於缺乏對這些化合物在人體內藥物基因組學和作用機制的了解,臺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研究團隊在伊維菌素和六種抗氧化物(兒茶素、薑黃素、芝麻素、花青素、槲皮素和N-乙醯半胱氨酸(NAC) )組合提供藥物基因組概況,作為潛在有效的長新冠症狀治療方案。

生科院沈林琥副教授研究團隊識別了12個共同交互作用基因/蛋白質與6個潛在標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用作COVID-19治療的分子生物標記。特別是在這個後疫情時代,建立的藥物基因組網絡、疾病分析和識別的miRNA可以促進開發有效的COVID-19慢性後遺症治療方案。然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試驗來證實這些藥物對COVID-19治療的效果和劑量。將可進一步比較6種抗氧化劑和伊維菌素的療效與安全性。該論文已於2023年10月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

目前,尚無直接涉及伊維菌素和潛在抗氧化劑在COVID-19患者中的藥物基因組學數據。生科院沈林琥副教授研究團隊使用藥物基因組學方法進行了計算分析,以建立伊維菌素的12種基因/蛋白質和6種研究的抗氧化劑的藥物基因體學圖譜。研究成果提供的資訊可以透過了解在具有不同基因譜的個體中重新利用針對COVID-19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方式,促進個人化藥物治療的進展。

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全球正經歷著新一波「多病原疫情」,包括黴漿菌、流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與新冠病毒的複合挑戰,其中日益變化的新冠病毒株變種,如BA.2.86和JN.1,這些變異株被認為具有更強的免疫逃脫能力,不僅增加了感染的風險,還可能逃避現有疫苗提供的保護。應對這項挑戰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公共衛生策略、個人健康習慣的改善以及持續的科學研究探索。

臺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沈林琥副教授團隊的研究揭示,抗氧化營養素能清除造成細胞損傷和老化的自由基,同時這些營養素也顯示出抗發炎、抗病毒的特性。這些抗氧化營養素,包括兒茶素、薑黃素、芝麻素、花青素、槲皮素,以及必需氨基酸N-乙醯半胱氨酸(NAC),都是預防和治療長期COVID症狀有潛力的候選。

流感、RSV、新冠等呼吸道疾病的盛行令人憂心,除了避免前往人潮擁擠場所、改善通風、勤洗手、戴口罩等預防措施外,平時也應注重營養均衡,攝取足夠的抗氧化營養素,幫助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

常見的抗氧化營養素包括:

  • 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存在於綠茶、黑茶等茶葉中,具有抗發炎、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種功效。
  • 薑黃素(Curcumin):存在於薑黃中,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抗癌等功效。
  • 芝麻素(Sesamin):存在於芝麻、南瓜子等堅果中,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等功效。
  • 花青素(Anthocyanins):存在於藍莓、葡萄、茄子等水果、蔬菜中,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等功效。
  • 槲皮素(Quercetin):存在於蘋果、洋蔥、柑橘類水果等食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等功效。
  • N-乙醯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具有抗氧化、抗發炎、解毒等功效。

平時可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如綠茶、薑黃、芝麻、藍莓、葡萄、蘋果、洋蔥、柑橘類水果等,若有特殊需求,也可適量補充經過安全認證的保健食品。(資料來源:生科院 / 編輯、核稿:胡世澤)

期刊網址:《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Pharmacogenomic Landscape of Ivermectin and Selective Antioxidants: Exploring Gene Interplay in the Context of Long COVID : https://www.mdpi.com/1422-0067/24/20/1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