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音樂系楊瑞瑟教授及余忠元校友 榮獲傳藝金曲獎肯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楊瑞瑟教授以作品《楊瑞瑟:臺灣印象─音.畫》,榮獲第34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評審團認為,中提琴家楊瑞瑟邀集五位臺灣當代作曲家,以臺灣元素譜寫新曲紀念921地震的專輯。其演奏及畫作呈現了聽覺與視覺的藝術饗宴。
臺師大音樂系余忠元校友也以《台語十四行歌—人生七章》榮獲最佳作曲獎,獲獎理由為以帶有強烈氛圍感染力的樂音,深刻傳達出詩人對人生七大重要關頭所凝聚的「愛」與省思,兩人為校爭光,全校師生同感榮耀。
第34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於10月7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隆重揭曉各獎項的優秀得主。文化部長史哲出席這場傳統藝術界的年度盛會,除了向所有勞苦功高的評審團隊致意,也將象徵終身成就與特殊貢獻的特別獎,頒給查馬克.法拉屋樂及陳美雲兩位已故藝術家的家人,感謝他們對於傳統戲曲及族群音樂的卓越付出。
中提琴家楊瑞瑟攜手五位作曲家 譜寫臺灣印象 榮獲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
得獎者中,中提琴家楊瑞瑟從臺師大音樂系畢業後,獲得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負笈法國,並在巴黎師範音樂院榮獲高級演奏家文憑畢業,現任臺師大音樂系專任教授,臺灣中提琴室內樂團團長。2015年起,已發行數張錄音專輯:《采歌》、《弦中之歌》、《心聆I》、《心聆II》、《對話6×6》,專輯內容從中提琴的經典作品,乃至跨樂種與風格的創意性突破,兼具傳統與當代。2012年起,亦致力於消弭城鄉文化資源的差異,帶領絃樂四重奏團至臺灣各地區偏鄉學校義務演出,讓當地兒童有機會接觸精緻音樂,至今足跡已遍及中小學近百所。
由春詠藝術文化基金會出版的《楊瑞瑟:臺灣印象─音.畫》,榮獲本屆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楊瑞瑟表示,「生於斯、長於斯,每塊土地的風土人情、景物歌謠,都是每個人生命中的景緻養分,更是一個音樂家血液中的靈感。921大地震的共同記憶,深植於臺灣人心中,在悲痛的過程當中,大家同心協力,重建了共同的家園。」
921大地震事隔20年之際,為了紀念這份共同的情感,她不僅邀請了五位不同世代的作曲家,以臺灣元素來譜寫新曲,也為這五首新曲,描繪了心情意象。而楊老師意境深遠的油畫作品,更讓CD冊獨具一格,與樂曲相得益彰,聽覺與視覺結合的新創作,更代表將走向更美好更新的未來。
評審團認為,這張由中提琴家楊瑞瑟擔任製作,與鋼琴家廖皎含一起演奏的專輯,邀集了五位臺灣當代作曲家林碩俊、陳瓊瑜、趙菁文、林京美、蕭慶瑜,以臺灣元素譜寫新曲,紀念臺灣人共同的記憶921大地震。楊瑞瑟的演奏及畫作,更是完美呈現了聽覺與視覺的藝術饗宴。
余忠元校友跨界創作結合音樂與詩歌 榮獲最佳作曲獎
另一位得獎者為臺灣作曲家余忠元校友,師事金希文教授,2007年從臺師大音樂系畢業後,2009年赴德國攻讀柏林藝術大學藝術文憑,2015年以最優異成績畢業於該校之最高文憑班(Meisterschule)。留學期間曾師事作曲家Walter Zimmermann、Anton Safronov、Marc Sabat;指揮曾受教於Manuel Nawri、Harry Lyth。
余忠元校友曾多次與海內外優秀表演團體演出,包含Ensemble SurPlus、Formalist Quartet、Reborn the Voice of Suka、國家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臺北室內合唱團、泰雅學堂合唱團等。其音樂作品曾獲中華民國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音樂創作比賽首獎。
余忠元這次為《台語十四行歌—人生七章》專輯作曲,他以詼諧又慧黠的口吻,勾勒嚴肅的人生命題;筆觸既深情無限,卻又舉重若輕,如人生一般峰迴路轉,百味雜陳。樂曲行進間,彷彿歲月年華一頁頁翻過,訴說著:當人世的無常激流融化在時光的長河中,不妨輕鬆以待;而老夫老妻的相視一笑,卻將愛與承諾揉進了悠悠歲月之中,化作了生命的神采。既平易近人,又奇異多變;有時樸實溫暖,有時深沉冷峻──這是為《人生七章》作曲的難,也是演唱的難,更是人生最可愛的面貌。
評審團認為,余忠元賦予聯篇套曲《人生七章》──「生」、「路」、「厝」、「病」、「愛」、「老」、「死」生動的音樂呈現,以帶有新意與氛圍感染力的歌聲與鋼琴,深刻地傳達出面對人生重要關頭的「愛」,作品廣獲臺灣各大合唱團的傳唱與喜愛。(資料來源:文化部、傳藝金曲獎網站/編輯:胡世澤/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