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誠正中庭大變身 總務處積極推動友善校園空間
為了活化誠正大樓中庭的使用空間,以及回應學生需求,老師帶領學生透過課程規劃公民行動方案,臺師大總務處正著手進行改善工程的最後一哩路,讓社團可以發表成果,也為學生營造多功能、友善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預計九月完工。
完工後的誠正大樓中庭,將保留原有座位區,在中庭西側增設白板,增加學生書寫討論的空間與對話環境;在中庭東側增設海報背板,增加展示空間,以利學生以展覽方式對話互動;在南北兩側則保留並增高原有的水泥矮柱狀椅,不但避免了因移除水泥柱而產生地下室漏水,且架設高桌以增加有插座的站立空間,有利使用者談話討論,也提供學生在短暫的課堂之間停駐、上網、寫作業等。
此外,更將原本維護不易的室外木平台,改建成提供師生戶外活動與交流展演的空間,西側新建吧台區則提供水槽,方便用餐同學清洗餐具。誠正中庭西側的露天平台,與誠正中庭一般,將規劃成可以提供校內社團申請,作為社團成果發表、宣傳擺攤的空間,為學生營造多功能、友善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臺師大蘇淑娟副總務長表示,學生會在109年提出誠正中庭改造提案,發想階段曾希望設置咖啡吧檯商店,活用學校空間,但學校位於臺北精華地段,校地空間有限,設置咖啡廳將可能影響周圍使用者,也減少學生使用空間,經過多次討論,最終書面提案雖未提出咖啡廳方案,但討論過程中凝聚了許多共識。
為了能讓更多學生使用學校空間及增加學生活動場域,總務處從110年開始執行「誠正大樓中庭改造計畫」。蘇副總接著說,學生會和本校學生事務處積極聯絡,針對誠正中庭空間用途提出建議,是最重要的契機,也是校內一級單位橫向溝通合作的結果。
「有好的溝通,才能創造出好的結果。總務處從設計思考出發,邀請學生參與改造會議、並透過專業的規劃設計者之意見修整,才有了今日即將呈現的成果。同時,我相信知識的價值在於行動與實踐,感謝臺師大公領系王錦雀教授帶領學生透過課程執行公民行動方案,以『誠正中庭座位區』為主題,從界定問題、確認研究問題、蒐集資料並進行研究、評估各種解決方案、提出行動方案並展示學習成果,讓我們看到學生參與校內事務的積極可能。」蘇副總務長說。
「聆聽學生各種需求及想法後,我們在有限發展的校園空間下,找出最大的交集去實踐!」事務組張德禎組長表示,總務處從蒐集學生意見、編列經費、細部設計規畫、召開審查會議、招標、發包、監工、驗收等需要冗長的過程與時間。因此,從110年4月開始,就邀請學生代表共同討論設計,就連疫情期間都透過線上討論的方式進行,力求讓學生早點使用到改造過後的誠正中庭。
張德禎組長表示,誠正中庭改造計畫,不在學校的年度經費內,但是總務處積極爭取經費,以改善誠正中庭空間。然而,日後的維護修整仍需要學生的愛惜,希望同學能建立愛惜學校公共空間的文化,視校園為自己家庭的延伸環境,讓學弟妹都能感受美好空間。
「臺師大總務處行事非紙上談兵,學校內各種空間規劃設計需要符合用電安全、消防防火法規等,確認安全無虞後,才能執行!因此,為了臺師大師生安全,我們需要非常審慎審查各項細節。」營繕組黃一峰組長這麼說。
黃組長表示,「監督學校工程需要專業經驗,才能提升工程品質,讓有限經費發揮最大效應,不讓不當施工造成後續更難處理的問題。因此,營繕組需要全面考量,包含下暴雨的排水問題、無障礙空間的坡道設計、變更建築物空間使用法規及選擇防火建材等等,不厭其煩跟設計師反覆溝通與來回修整。」
臺師大米泓生總務長表示,總務處業務量多且繁雜,從消防安全、水電土木、公共空間規劃與管理、教室和宿舍之軟硬體的管理等等,都需要不斷的溝通與協商;因此,我們鼓勵處內同仁建立內部橫向溝通的管道,同時與校內外的不同單位共同協作,希望透過有效溝通、專業知識的交流,營造更美好和永續的校園空間。(撰文:校園記者華語碩林姿均 ∕ 編輯:張適 ∕核稿:胡世澤、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