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3.0607

第23屆傑出校友》太平洋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林正義

寧小勿大、做我自己 打造精品自行車王國

「我就是臺灣自行車產業教父(Godfather)!」滿頭銀髮、笑起來靦腆憨厚的林正義,談起最愛的自行車時,卻顯得霸氣十足。經營太平洋自行車公司近40年,被員工暱稱為「阿公」的他,是臺灣最早投入自行車廠的先行者。他說:「臺灣做自行車的人,有的專精於貿易、有的拼產量,只有我是從技術、從研究起家的!」

很難想像,這位一手締造傳奇車種birdy、研發折疊小徑車REACH、通勤小折CarryMe、讓太平洋自行車榮登「全球自行車研發中心」的企業家,居然毫無工科背景,一切都是從「做自己喜歡的事」開始,讓臺師大英語系畢業的他,一步步靠著閱讀、自學和實作精神,打造出年營業額10億元的精品自行車王國。

叛逆少年苦讀英文 挑戰最困難的事

今年82歲的林正義,自稱「從小就很叛逆」。就讀小學時,學校正推行禁止講臺語的「國語運動」,但他硬是趁老師不注意時,在黑板寫下大大的「菜桃」兩個字(註:音同「蘿蔔」的臺語發音),全班同學也開心地複誦,惹得老師大發雷霆。雖然個性調皮,但他仍然非常崇拜老師,因此,初中畢業後,便選擇進入臺中師範就讀。

然而,無論是在初中還是師範,英文資源都非常缺乏,林正義回憶:「初中時1個班有83人,老師用注音符號來教英文,根本聽不懂;到臺中師範時,學校發了英文課本,1學期教1課,1年只教2課,英文課就結束了,所以還是什麼都不知道。」臺中師範畢業後,他教了3年書,有感於自身學識不足,好學的他決定報考大學。

當時,大學聯考的英文科,有2大題選擇題及1大題填充題,林正義說:「選擇題第1部分我全寫2、之後全寫3,填充題考介係詞,我就依序把in、on、of填上去,10分鐘後就交卷了,居然還獲得12分!數學科我只拿到5分,但因那一年的數學特別難,得到高分的人不多,我就這樣幸運地進入我的第一志願:臺師大英語系。」

不擅英文的他,為什麼還將英語系當作第一志願?林正義說:「我就是想挑戰最困難的事!」在進入臺師大前,他從沒看過外國人,因此,當他聽到外國修女問:「What’s your name?」時,他宛如鴨子聽雷,一句話也答不出來;第一堂英文作文課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題目「Myself」,班上高材生同學們紛紛奮筆疾書,他卻只能拼命翻字典,用有限的單字、花了4個小時,終於寫出1篇僅介紹姓名、年齡、家中兄弟姐妹,共23個字的英文作文。

由於程度落後同學一大截,因此,他捨棄所有的社團活動,把所有的時間都拿來念英文,他笑稱,當時連走路的時候都一直唸著「Girl」,不是為了要追女孩,而是要不斷練習「L」的發音。不服輸的他,一路苦讀,在大一寒假時,終於能自行讀完海明威(Hemingway)的名著《老人與海》;到了大三,英語能力已和班上同學並駕齊驅,還成為少數畢業即分發到建國中學教書的英文老師。

英語系開啟不同人生 搭上自行車產業風潮

林正義說:「如果不是念英語系,我的人生將完全不同。」他認為念英語系除了能學到語言,還能學到文學,以及文學背後的藝術、文化、哲學和人文素養等,可說是「買一送十」。他也認為念英語的人是「占了便宜」,因為英語程度好,就能直接閱讀第一手資料,比其他人更快、更正確的接觸到所需要的資訊。

臺師大畢業後,林正義在建中教了幾年書,之後進入中研院擔任翻譯,當他發現自己並未具有做學者的天賦後,便決定進入私人企業。1971年,美國爆發自行車風潮(Bicycle Boom),自行車的出貨量從每年500萬臺上升至1,800萬臺,輕量自行車的需求也跟著增加,使得自行車供應鏈轉到臺灣。看到這個趨勢,林正義便在隔年投入自行車產業。

投身自行車產業,有兩種經營方向,一種是「接單生產」,而林正義選擇「創新開發」。為了深入研究,他買了一臺自行車,把它拆開來又再組裝回去,慢慢瞭解其構造後,再勤跑各地車行買零件,以確認臺灣市場具有生產能力。當時,經營自行車的人,大多只有小學學歷,大學畢業的林正義被說是「大學生來做黑手」,但他不以為意,把研究心得手把手地教給上下游供應商,甚至編了臺灣第1本Taiwan Bicycles & Parts Guide,因此,大家都尊稱他為「臺灣自行車產業教父」。

林正義說,大家都以為做自行車是雕蟲小技,但其實自行車是近代最偉大的發明,影響社會和文化甚鉅。例如:萊特兄弟利用自行車的原理發明了飛機;自行車的出現,增加工人通勤範圍,使得工廠可以擴大規模,助長工業化的發展;自行車也促進婦女運動,以前村落僅限於地區通婚,有了自行車之後,婦女就可以去不同村莊找對象,服裝也跟著解放。「你知道嗎?就連愛因斯坦(Einstein)的相對論,也是在騎自行車的時候想出來的!」

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是人存在的意義

從大學時期就養成閱讀習慣的林正義,最喜愛的1本書,是卡繆(Camus)寫的《異鄉人》,這本書的主人翁,是一個「什麼事都無關緊要,什麼事都照自己想法去做」的人,這正好跟林正義喜愛的「存在主義」哲學思維相同,他說:「人生只有一次,做喜歡的事,活出不一樣的自己,這就是你存在的意義。」

因此,林正義於1980年成立太平洋自行車時,便確立了經營理念:「找到自己、站穩腳步、寧小勿大、做我自己」。所謂「找到自己」(find yourself),就是去「認識自己」(know yourself),唯有真正瞭解自己後,才能找到目標。此外,他也設定太平洋自行車的經營方針,就是「規模要小」,而且「要做沒有人做過的自行車」!

但自行車市場競爭激烈,要如何找到沒人做過的車種?林正義貫徹他的挑戰精神,「英文最不好,偏要讀英語系;不懂腳踏車,偏要做,而且要做最難的!」因此,當大多數業者都還在做兒童車時,他就鎖定自行車中最少人生產、做工最複雜也最困難的「折疊車」。

1994年,林正義參加歐洲自行車展,遇到2位德國大學生芮思(Riese)和穆勒(Muller),當時他們在場內兜售的是耳溫罩,但林正義卻一眼相中擺在後方、由2位學生設計的實驗型折疊車,「因為它前輪可折疊,又能避震,沒看過有這樣的設計!」慧眼獨具的林正義,立刻邀請2位窮學生來臺灣,在太平洋公司裡埋鍋造飯,積極研發,最終在1995年推出傳奇折疊自行車birdy,從此一炮而紅。

有了birdy的成功經驗,太平洋自行車開始敞開大門,提供各國設計師免費的住宿與研發環境,曾經同時有40至50位外國工程師在廠內工作,車子一設計好,馬上可在太平洋開模、生產,缺零件的話,臺灣到處買得到。國外廠商來到園區,「看到的通通都是外國人」,自然也對太平洋的生產品質產生信心。

除了生產折疊車,太平洋也受委託製作許多別人「做不到、不想做、不要做」的自行車,例如:受聯合國委託,製造出利用雙手前進的手搖車,搭配防爆鋼板,並使用坐墊進行方向控制,讓地雷區的截肢難民重獲外出的自由;又為了腦性麻痺患者設計復健三輪車、功能性的高爾夫球車、四人協力車、划船車等,都讓太平洋自行車顯得獨樹一格。

全球自行車研發中心 永不停止的前進

如今,太平洋已成為全球自行車的研發中心,2012年成立的創意設計中心—Section Zero,由世界各國的設計師和工程師組成,為其他廠商代工設計,並製造出優質的自行車產品,多次獲得臺灣精品獎及德國iF工業類產品金獎等肯定。林正義說,太平洋自行車不但是當時臺灣第1個得到金獎的自行車品牌,並且打敗其它3500件參賽作品,拿到前1%才能獲得的金獎,非常難得。

位在桃園新屋的廠區旁,還有一座「太平洋自行車博物館」,裡面陳列著300多臺各式各樣、來自世界各國的自行車,當然,也少不了太平洋自行車眾多明星產品,如:有著折疊車之王美譽的「birdy」、濃縮所有小徑車設計菁華的「REACH」、方便收納和攜帶的「CarryMe」、3秒內可摺疊的「iF系列」等。

博物館內還有1間圖書館,門口掛著由日本代理商致贈的「鬼手佛心」匾額(意指:靈活的手,菩薩心腸),裡面珍藏著林正義他從創業到現在,一路收集和購買的資料,包含《美國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物理、化學、數學、管理、行銷和國內外自行車雜誌等。林正義說:「做自行車要了解很多知識,以前電視不普及,也沒有Google,所以,我把當老師的薪水都拿來買書。現在雖然退休了,但1天扣除睡覺時間外,幾乎都在讀書。」

林正義引述愛因斯坦的名言:「人生有如自行車,必須不停前進才能保持平衡。」他提醒臺師大學弟妹,要永遠保持自學的能力和習慣,因為學校教育只是入門,畢業後進入職場也是初階,必須培養讀書習慣,什麼領域都要去探索,更要主動去接觸新知,不然無法適應變動的社會。另外,他也鼓勵同學在大學時期多交朋友,這是最難得也最純粹的友誼,直到現在,他都持續透過網路,跟大學同學談英詩、聊生活及分享人生。

對於職業選擇,他則用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Frost)著名詩作The Road Not Taken裡的一段話:「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勉勵學弟妹,人生就是各種選擇,一開始的差別很小,之後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因此,必須先想好「自己以後要變成什麼樣子」,再去選擇未來的職業,重點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企業家永保師者風範 用職涯譜寫精彩自我

林正義從自行車的研究者、技術者,到成為1位成功的企業經營者,在面對變動的國際市場和商業競爭時,始終不變的,是他的挑戰精神和樂於分享的師者風範。

他選在偏僻的桃園設廠,除了土地便宜外,他也樂於當一個墾荒者,「所有的員工都是我自己教出來的,這裡離其他自行車公司也很遠,別人搶不走我的員工。」他笑呵呵地表示,有時,參加自行車展,大家還會稱呼他為「Dr. Lin」。每年舉辦的「太平洋家庭日」,更是員工、家屬和車友共同參與的公益日,大家將騎里程數換算為捐贈金額,幫助社會弱勢,將熱愛自行車運動的心,轉換為實質的正面能量。

此外,林正義也不忘母校栽培,選在臺師大百年校慶之際,捐贈新臺幣100萬元,作為籌建「國際教學研究大樓」的基金,期望為學弟妹帶來更優質、更先進的教學環境。他經常受邀回學校以及英語學系演講,無私分享他的求學與創業故事,受到校內師生們熱烈的迴響。

大一時以「Myself」為題,僅能寫出23個字的林正義,卻以整個職涯過程,譜寫出最精彩的「Myself」:「找到自己」、「認識自己」,最後是「做我自己」。他說,他的人生哲學就是「做喜歡的事」,座右銘是「Do the thing you love. Do it your own way」。

近半個世紀以來,林正義只做自行車,卻能靠著單一產品創造國際知名度,將精品自行車和臺灣畫上等號;然而,這位走遍世界各地、收獲無數國際設計大獎,自行車的實業家、設計家、發明家、開創者,在他的西裝上,卻只留著1枚「臺灣精品獎」的徽章。他說:「因為只有這個,才能代表臺灣。」這就是他的堅持,出於臺灣、代表臺灣,也將榮耀歸於臺灣。(撰文:曾秉芳/編輯:楊雅雯、吳韋諒/核稿:胡世澤)

第23屆傑出校友—英語學系54級

太平洋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林正義/大事記

  • 1939 出生
  • 1958 擔任國民小學教師
  • 196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學士班畢業
  • 1965 擔任北市建國中學英語教師
  • 1967 擔任中央研究院助理
  • 1968 協助籌備中華映管
  • 1972 與友人合資成立自行車公司
  • 1980 創立太平洋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
  • 1982 首先出口全臺灣製造零件的公路車
  • 1985 導入AutoCAD電腦輔助製圖
  • 1994 與德國人Riese和Muller合作,開發傳奇車種
  • 2001 birdy獲得日本Good Design大賞
  • 2002 發表臺灣第一臺腦麻復健車(Micah)
  • 2002 榮獲中小企業最高榮譽—經濟部第11屆「國家磐石獎」
  • 2002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小巨人獎」
  • 2003 開發CarryMe
  • 2005 開發第二代birdy單體式車架,贏得德國iF產品設計獎
  • 2008 開發iF Mode折疊車
  • 2009~2017 分別於2009、2010、2011、2014、2016以及2017年榮獲臺灣精品獎
  • 2009 獲德國iF產品設計金獎,是Made in Taiwan的產品首次獲得金獎
  • 2012 成立自行車創意設計中心—Section Zero
  • 2013 CarryMe第二代設計上市
  • 2013 iF Move獲德國紅點、美國IDEA設計銅獎等六項設計獎
  • 2017 廠房整建,裝設太陽能板,邁向綠色工廠
  • 2017 Handy手搖三輪車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臺北自行車展創新設計獎和臺灣精品獎
  • 2018 三代廠設立,導入機器人設備(雷射切割、焊接、烤漆設備),設立無塵烤漆線
  • 2019 啟動數位轉型,運用數位化工具創造新模式,提升顧客體驗
  • 2020 獲ISO 9001認證
  • 2021 與全球自行車業者共同簽訂Cycling Industry Climate Commitment(自行車產業氣候變遷承諾),與全球業界共同努力,推動氣候行動
  • 2022 太平洋自行車碳盤查元年,推動低碳製程,打造友善環境
  • 2022 太平洋自行車獲「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績優獎」
  • 2022 擔任桃園市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