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3.0606

臺師大101週年校慶 祝賀邁向新世紀元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6月5日舉行101週年校慶大會,吳正己校長、傑出校友、各界貴賓及校內師生等齊聚一堂,一起祝賀學校邁入新世紀元年。典禮中表揚5位傑出校友,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106級校友、陳亞蘭歌仔戲團團長陳亞蘭,更是管理學院成立15年來,首位傑出校友獲獎者。

校慶大會在和平校區禮堂舉行,由吳正己校長擔任主席,校友總會王金平名譽理事長、吳清基常務理事、楊朝祥理事、黃生、郭義雄、張國恩等歷任校長、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黃昆輝董事長、臺灣大學丁詩同副校長、臺大系統辦公室竇松林營運長、羅美玲立法委員等各界貴賓蒞臨。

積基樹本,百年薈萃再展風華

吳正己校長致詞表示,臺師大在過去百年歷史中,培育的人才對臺灣影響既深又廣。1922年創立的臺北高校,是當時臺灣排名第一的學校,畢業校友對臺灣社會貢獻無庸置疑;1946年後至今的臺灣師大,培養了無數中學師資,透過他們培育的學生,個個都成為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角;1994年師資培育法實施後,成功轉型為綜合大學,畢業校友更進入各行各業,繼續發揮影響力。

吳正己強調,臺師大邁入新世紀元年之際,已經有好的開始,上個月公布第二期深耕計畫,師生及校友的努力獲得肯定,未來五年,每年經費增加近50%。國際化方面,臺師大的境外生比例12%,高居全國第二,同時也是教育部核定的全國四所雙語重點大學之一。產業連結方面,今年成立了「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內設AI及綠能科技研究所,由企業及國發基金共同出資設立。校友網絡方面,成功凝聚了校友,建立七成校友(11.7萬人)資料,募款金額年年都創新高。這些成果,都為未來百年的發展奠立了良好基礎。

吳正己校長還說,校友是學校最重要的資產,今天校慶大會表揚第23屆傑出校友,今年選出林正義、李豐楙、林金滄、陳亞蘭、盧彥勳等5位校友,分別在產業、學術、社會服務、傳統藝術、體育競技等不同領域,有著卓越成就,讓母校師生引以為榮,並邀請傑出校友舉行大師沙龍講座。同時也頒發4位社會實踐獎獲獎學生及7位傑出學生,鼓勵他們的表現,也期許他們向傑出校友學習,未來的成就青出於藍,更能勝於藍;母校就在一代一代傳承之間,更加發展、壯大。

校友總會王金平榮譽理事長致詞表示,臺師大從臺北高校自創校以來人才濟濟,是日治時期培育菁英人才的學校,「追溯校史」的決定,不僅傳承臺北高校的學術涵養與自由自治精神,更代表師大擔起這份責任,用心梳理學校歷史脈絡,凝聚優秀的校友資源,讓教育和歷史得以超越政治。

王金平榮譽理事長還說,經歷了多年的進步與成長,臺師大成功轉型成為綜合型大學,近年來在世界各項排名也屢創佳績,教育與教育研究學科在《美國新聞與全球報導》名列全球第9名,成績斐然。近期也獲教育部核准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計畫,結合科技與工程學院、理學院的研究能量,與12家企業技術資源,合作設立產創學院,培育高科技人才,與世界接軌,成為臺師大第10個學院,值得慶賀。

遠揚國際,師大人樂於創新與交流

當選的傑出校友中,英語系54級校友、太平洋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林正義創辦人,滿頭銀髮的他從大學聯考12分的「菜英文」,成為建國中學英文老師,再靠著熱情與執著創業,是臺灣最早投入自行車廠的先行者,帶領員工屢獲國際設計大獎,目前公司員工近200人,研發分眾用途的各式自行車銷售至全球,成為年營業額10億元的世界折疊車界領導品牌。(延伸閱讀》第23屆傑出校友專訪》太平洋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林正義)

林正義創辦人致詞表示,太平洋自行車公司以「創新研發」為導向,採取少量、多樣化的生產模式,全球超過50個國家地區的工程師皆曾到過太平洋自行車,共同研發新產品。過去半世紀,他生產超過500種自行車,也曾打造出可供騎乘的保麗龍腳踏車。對此,林正義驕傲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勇於創新,他也期勉學弟妹立定目標、勇敢追夢,擦亮臺師大的招牌。

物理學系63級校友、臺師大北美基金會林金滄董事長,他畢業後赴美發展,成功在異鄉闖出一片天,曾任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首席工程師,工作之餘,也擔任師大北加州校友會會長,籌劃各種校友活動及聯繫工作,更結合美國12個地區校友會,2021年接下臺師大北美基金會董事長重責,成為海外校友和母校之間最堅實的橋樑,幫助學弟妹安心就學及促進母校校務發展。(延伸閱讀》第23屆傑出校友專訪》臺師大北美基金會董事長 林金滄)

林金滄董事長指出,臺師大在北美各大城市皆設立校友會,原本是各自維繫運行,2020年有賴生物系47級校友陳正茂、物理系49級校友陳秋山等人熱血、無私奉獻,才創建了臺師大北美基金會。他也期許,未來能藉由平台聯繫更多北美校友,共同推動各項慈善與教育方案,協助臺師大卓越發展。

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97級校友盧彥勳,縱橫海外職業網球場20載,為臺灣男子網壇締造許多奇蹟,至今無人超越,2010年晉級溫布頓公開賽男單八強,生涯總計贏得29座ATP挑戰賽單打冠軍,曾五度為臺灣出征奧運,2008年闖入16強,寫下臺灣奧運網球男單最佳成績。2021東京奥運後宣布退役,積極創立盧彥勳國際網球學校,投身網球教育,盼能回饋鄉土,傳承自己一路走來的經驗,讓小球員不用出國,也能體驗專業訓練。但他因代表國家出國交流,將另行頒獎。(延伸閱讀》第23屆傑出校友專訪》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執行長 盧彥勳)

莫忘初衷,師大人勇於肩負傳承責任

國文系58級校友李豐楙,是臺灣以道教研究榮獲中央研究院院士的第一人,也是兼備道士與學者身分的修道者。他的研究以道教文學、田野調查、華人宗教研究、身體文化,以及東方文化思維的探討為五大方向,培育道教研究的師資與學生、協助創立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等,為民間、學術、宗教與文化的維護和發展,付出莫大貢獻。(延伸閱讀》第23屆傑出校友專訪》中央研究院第33屆院士 李豐楙)

李豐楙回首過往數十載,他認為自己從未忘卻初衷,始終秉持著師範精神從事教育工作。李豐楙院士指出,民主科學在臺灣已成為日常,但信仰與宗教並未如「五四運動」知識菁英所言,成為舊事物或落入迷信,道教至今仍是臺灣社會的一部分。他補充說,若論宗教在社會中形成的潛在文化力,臺灣可說是首屈一指,值得引以為傲,因此宗教教育及人才培育更顯重要。他也期許藉由宗教教育的傳承,在「五四」百年後的今日,人們不會再將宗教視為舊事物或迷信。

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106級校友、陳亞蘭歌仔戲團團長陳亞蘭,致力傳承與創新臺灣傳統歌仔戲文化,是為臺灣唯一的原生劇種全力奉獻的表演藝術家。她去年以電視歌仔戲《嘉慶君遊臺灣》,勇奪第5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成為臺灣電視史上首位女扮男裝的影帝。她獲得恩師楊麗花栽培及肩負使命,力拼復興傳統歌仔戲,奉獻半世紀青春投入,運用在管理學院所學,為創新歌仔戲打開一條活路。陳亞蘭在校表現優異,更曾被選為臺師大第一位在職專班出身的傑出學生。(延伸閱讀》第23屆傑出校友專訪》陳亞蘭歌仔戲團團長 陳亞蘭)

「來讀國際時尚專班,是希望將歌仔戲變時尚,傳統必須結合創新,才能引人注目。」她說,為了一圓自己想繼續進修的心願,也希望讓歌仔戲有更大可能性,更貼近時代脈動。她見恩師、歌仔戲國寶級楊麗花驚喜現身獻花,陳亞蘭激動落淚表示,遇見楊麗花是自己一生的轉捩點,而2017年踏入臺師大GF-EMBA,更是讓她展開「超有壓力的精采人生」。

她指出,就讀期間與各行各業佼佼者共同學習、腦力激盪,《嘉慶君遊臺灣》是她就讀臺師大期間的成績單,正因為臺師大提供了完整的學習資源與時尚美學教育,畢業後同學之間異業合作、相互扶持,促成她與GF-EMBA的學長姐共創戲劇界第1個NFT,並共同開發周邊商品,讓《嘉慶君遊臺灣》創下1500萬收視的傲人成績,更使歌仔戲收視年齡層降低了20歲。

陳亞蘭也透露,自己正著手推行首部全民共同出品的歌仔戲《嘉慶君再遊臺灣》,預計將與AI技術結合,志在跟隨恩師腳步,「保留傳統、兼具創新」、傳承歌仔戲的DNA,所以她會為臺灣這塊土地努力,並持續為保留臺灣重要文化資產而奮鬥。

陳亞蘭激昂高喊,「拿到傑出校友獎,責任更加重大,但我不怕,因為我有臺師大做我最強力的後盾,你們是我的家人,也是我的貴人,我會為臺灣付出,為臺師大更多奉獻,我以身為師大人為榮。我愛臺灣,我愛歌仔戲,我愛臺師大。」(撰文:校園記者國文112陳昱辰/攝影:張適、緯肯藝術楊宗曄/編輯:胡世澤/核稿:鄧麗君)

想看更多精彩照片:請點選「臺師大101週年校慶相簿」「臉書貼文」

本屆校慶大會頒獎表揚名單

(一)第23屆傑出校友

<>1.林正義校友(英語學系54級)太平洋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2.李豐楙校友(國文學系58級)中央研究院第33屆院士、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兼任研究員、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3.林金滄校友(物理學系63級)臺師大北美基金會董事長
4.盧彥勳校友(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97級)RendyInternational Tennis Academy-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執行長
5.陳亞蘭校友(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106級)陳亞蘭歌仔戲團團長、臺北市歌仔戲推廣協會理事長

(二)111學年度社會實踐獎

1.愛運動‧動無礙(特殊教育學系學生葉翰霖及徐一騰)
2.臺師大杯特‧永續推動團隊(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楊品捷、丁翠鈺、林佳怡、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王士哲、王昱涵、社會教育學系倪宜彣、企業管理學系張舒涵、地理學系陳易欣、胡宇謙、廖婕宇、黎姿含、英語學系徐熙婷、鄭盛懋等13位學生)
3.獨立書店不DO書(歷史學系陳冠恩、杜舜雯、鄭育潔及國文學系婁儷嘉等4位學生)
4.教育學系學生傅奕榮(SDGs專題教育團隊)

(三)111學年度傑出學生獎

1.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簡秀純
2.教育學院學士班/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羅阡榕同
3.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陳雲億
4.教育學系 林佳欣
5.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姜智惠
6.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蔡幸子
7.運動競技學系 葉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