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山椒魚來了》紀錄片映後座談 呂光洋教授探討生態保育及研究歷程
臺師大師生5月24日一同觀賞紀錄片《山椒魚來了》,並舉辦映後座談會。生命科學系呂光洋教授分享對紀綠片的看法,以及山椒魚的生態與研究歷程,不僅增進觀眾對臺灣特有種的認識,更啟發大家對生態保育議題的關注。
吳正己校長也到場觀影及主持座談,除了對紀錄片呈現的珍貴影像與內容給予了高度讚揚,更鼓勵師生們積極了解相關研究和保育行動。吳正己校長表示:「這樣用生命來做研究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也相當光榮。」
呂光洋教授為臺師大生科系56級的傑出校友,民國68年開始研究山椒魚。《山椒魚來了》不僅帶領觀眾認識瀕臨絕種的山椒魚,更呈現出研究團隊翻山越嶺記錄山椒魚的各種艱辛歷程。
其中,臺師大生科系助理教授賴俊祥(大砲老師),七年前為了研究楚南氏山椒魚族群分布,於攀登奇萊北峰時失足墜崖,成為電影中最令人感傷的片段。「山椒魚來了」電影製作團隊成員、大麥影像工作室導演阮桂瓊回憶:「大砲老師總是背著師大生科系的紀念背包、戴著印有NTNU的帽子上山,還不時提醒導演:『要記得拍到師大的LOGO喔!』,時時刻刻都想著研究和推廣,我們都很想念他。」
研究山椒魚的過程中,需要不停地翻找石頭下藏匿的山椒魚蹤跡,呂光洋教授邀請師大登山社同學一同參與探勘,協助規劃路線。過去他也花費相當多時間在野外蒐集基本資料,掌握生物位置,才能提供他的學生安全的交通路線,以及設立樣區的地點。
片中提到,研究人員會在山椒魚身上植入螢光標籤,如同幫牠們建立身分證,不僅能夠紀錄年齡,未來也可以繼續觀察其活動訊息。
呂光洋教授提到,紀錄片很適合高中老師帶學生來看,去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而生物技術的進步也使研究過程能做更多的分析,如DNA及RNA的出現,讓各物種在鑑定上更為精確。
關於山椒魚還有很多問題可以探討,呂光洋教授表示,他自己也還在摸索,現在仍然每一年都會上山,不過如今生物研究有較多規範(例如要帶獸醫),另外也有安全上的顧慮,要如何在艱辛研究中維持熱情,便是要懷抱著對山椒魚的興趣,以及不排斥到野外探勘的心。(撰文:校園記者社教 115 紀玟卉/編輯:張適/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