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3.0510

師資生赴瑞典教育見習 看見成就每位孩子的可能

隨著疫情解封,臺師大於110年度獲教育部補助的國外教育見習「成就每一個學生:瑞典教育見習計畫」,終於在112年4月成行,由師資培育學院陳信亨老師帶領英語系饒雅筑、葉星宏、教育系簡浩君、劉晉豪、地理系陳易欣及美術系李書嫺等6位師資生,4月15日至4月29日至瑞典烏普薩拉中小學Almunge Skola進行教育見習。除了觀摩當地教師的教學,師資生更在兩週內進行了25節課的文化課程與專業課程,並在一次次觀議課及檢討反思過程中,理解瑞典學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之意義與挑戰。

實踐素養與差異化

在瑞典烏普薩拉市的破曉之際,一群來自臺灣師大的師資生頂著零度的氣溫出門,搭乘通勤公車前往距離市中心約三十公里外的公立中學,進行深度的教育見習與交流。

團隊成員提及最印象深刻的學習,師資生一致認同他們看到了素養導向教學的完整展現。在觀課及課後與當地教師的深度對談過程中,他們看見教師如何透過縝密的教學設計,來盡力讓所學得以遷移與連結到真實情境中,透過多元的評量策略,來根據個體差異給予學習支持,並且持續關注學習的進行,而非僅以成績來定義學習成就。

以英文課為例,課程安排首著重語言的溝通功能,課堂中常見與其相關的學習任務(如: 口頭簡報、日記創作等),讓學生透過語言「使用」來提升溝通能力。此外,教師也會使用多元的策略,讓低學習成就及高學習動機的學生都能有合適的學習,如:玩桌遊學英文、英文版的漫畫作為課外讀物、自由選擇額外的增能作業…等)。為了能提供適性的學習機會,教師會利用各種機會了解學生的程度,比如說午餐時間與學生的聊天,也是老師常用來與學生建立關係,並且了解其英文程度的方法。

協同教學及跨領域教學也是此次見習的一大亮點,瑞典Almunge學校的老師們不論在評量或課程設計,都經常共同合作。在協同教學方面,英語系的師資生發現,老師讓學生在英語課堂進行口頭報告時,會借用兩間以上的教室,並聯合其他英語教師一起在有限的時間內分組進行評量,以確保所有組別的學生都能有展現的機會。

在跨領域教學方面,地理及家政專長的師資生則發現,社會科的老師常依主題進行跨域領域統整,並融合探究與實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獲得完整的學習經驗,例如:宗教課提及猶太教的時候,會結合家政課製作猶太麵包。地理科也曾與家政科合作,讓學生各組選擇一個國家的食物製作,並探究背後人文與自然環境的互動。

除了觀摩學習,師資生同時嘗試將自己預先準備的文化課程及專業課程,融入瑞典的上課模式,並迸發出多元文化交流的火花,諸如臺灣婚姻平權、手搖飲產業與網路行銷、AI寫作、臺灣升學文化、春聯書法、東方水墨、臺灣氣候與漢餅文化、端午節文化與手作、食物損失與食物浪費…等主題的教學與分享,讓瑞典的師生為之驚艷。

除了實地觀察與體驗瑞典學校的教學日常,師資生也有機會和瑞典烏普薩拉市議會 Carl Lindberg 副主席、烏普薩拉大學教育學院 Esbjörn Larsson 院長及國際交流辦公室 Katerina Gahne 專員進行交流,了解瑞典的重要社會及教育議題,還有瑞典中學師資培育的制度與理念。

這次的海外見習就像一次迷你的出國留學,師資生除了學習自己獨立在異地生活,並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進行文化交流外,更和當地師生一次次互動過程中,深入瞭解瑞典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以及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課堂上實踐。「成就每位孩子」並非不可能,其背後的民主素養、教師專業及評鑑制度、學校與家長合作關係等條件,值得借鏡。

此趟旅程,師資生除了拓展國際視野,也親眼見證以人為本之教育的可能性及挑戰,為其將來的教學生涯提供了豐沃的養分。(資料來源:師資培育學院國際師培推動組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