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3.0214

英語故事創作中一場焦慮與動機的競賽

【本篇報導由英語學系王宏均副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寫作是個歷程,而在創作的過程中,作者從發想、撰稿到最後完稿,其內在的焦慮感和動機扮演重要的角色。為探究焦慮感和動機是否會影響大學生在英語創作時的表現,本研究以71名大一英文課學生為研究對象,請學生創作一份英語故事,並在過程中填寫一份成就動機問卷和一份狀態焦慮問卷,最後研究者再探究動機和焦慮是否會影響學生最終作品的表現。

本研究發現,學生的焦慮和動機之間呈現負相關,即動機越高的學生焦慮越低。相較於創作動機較無關學生的創作表現,創作時的焦慮感不僅與創意作品整體表現呈現負相關,且焦慮會影響到英語創作的品質。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英語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故事創作時,應留意學生對於創作的焦慮感;本研究並提出相關教學方法,幫助英語老師了解可以如何紓解學生對於英語創意寫作的焦慮。


在英語課中,您是否曾有過很想把作業做好,但是心中的焦慮感常常讓您的表現失常,或者是讓您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動機、焦慮和創作表現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想要做好」和「擔心做不好」兩者間到底哪種感受會對創作表現有較大的影響呢?

以往已有許多研究探討動機和焦慮是否會影響到不同形式的創作表現,然甚少有研究聚焦於英文學習者在創作時動機、焦慮和最終成品三者間的關係。尤其故事創作已廣泛運用在英語課中,若能釐清學生創作時動機和焦慮對於故事創作的影響,英語教師便可在學生進行故事創作時,了解如何提供學生更多情意上的支持。為探討這個問題,本研究分析來自71位大一英文課程學生的資料,包括學生所完成的英文故事創作,以及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所填寫的動機問卷和焦慮問卷,而英文故事創作整體表現包括評審對於故事內容創新度以及語言正確性的評量。研究結果最後顯示,焦慮感對於學生整體創作表現有較大的影響力—焦慮感不僅與後者相關,更有顯著的預測力。此結果代表若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感到越焦慮,最後的成果會越不理想。由此可見,在學生進行英語故事創作時,英語老師除應讓學生對這個創作活動感興趣外,更須引導學生處理創作時的焦慮感,並提供學生情意上的支持。

在本研究的執行過程中,無論是寫作任務的安排、受試者招募到資料分析,每一步都須要仔細規劃。雖然執行過程中難免遇到挑戰和問題,但研究者十分感謝實驗學校幾位大一英文老師大力支持本研究案,以及師長們班上同學的協助。在資料分析的過程中,亦非常感謝幾位評審協助繁瑣的故事評量工作。而研究者在閱讀學生的創作故事時,對於許多學生故事中的創意和巧思也感到印象十分深刻。

研究者曾於2018年時在美國Southern Oregon University舉辦的Creativity Conference發表部分研究結果,當時在發表後便有一位國外學者表示希望日後能看到本研究出版於國際期刊。本研究最終在2021年時正式發表於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SSCI)期刊。期待相關研究發現能幫助更多英語老師了解若要學生寫出好作品,英語老師也須提供給學生情意上的支持,幫助學生降低焦慮感。

原文出處:

Wang, H.-c. (2021).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tate anxiety to creative writing performance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42. https://doi.org/10.1016/j.tsc.2021.100948 (NSTC 106-2410-H-003-058-)

本文出處:研究發展處研究亮點

原始連結:https://rh.acad.ntnu.edu.tw/tw/article/content/189


王宏均 副教授 | 英語學系王宏均博士現職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包括英語教學、創造力教育、語言創意和多元文化教育。王博士主要任教科目包括創造力與英語教學(研究所課程)、語言資優教育、英文寫作和英語教學實習等。王博士歷年著作發表於包括System、Computers & Education、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s、Foreign Language Annals、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 Teaching等國際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