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3.0206

歡迎師生「來上客」:客語數位學習教材 協助教師教學、同儕共學、學生自學

為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第9條第2項,以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簡稱108課綱)決議,國中7、8年級列為部定課程每週1節、9年級列為彈性學習課程選修、高中教育階段列為必修2學分,且各校得依學生學習需求,於校訂課程規劃4學分課程供學生選修,再加上原本土語言於國小階段的每週1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接受客家委員會委託,開發編纂國高中、國小客語數位學習教材,建置專屬網站供親師生使用(https://12basic.hakka.gov.tw/),主要目的係協助教師得以分級選用教材、於課堂中作為教學教材,而學生能透過電腦或行動載具自學使用、同儕共學客語文,且與客語文領綱充分結合,對落實客語文教學和客語文使用推廣有極大的助益。

數位學習教材在編撰發展的過程特別強調「行動學習」,從教材的編輯、教案的撰寫、學習活動的設計、試教回饋的修訂等,回歸語言教學設計的理念,並非僅是活動,強調語言學習的沉浸、學生的個別差異的分階,重視情境脈絡、生活化、互動式,兩個計畫目標一致,作法有其特色:

 ●國小以生命教育議題融入為主軸,培養學生強化「生存能力」陶冶「生活態度」等核心能力。發展學習系統,以多元內容和回饋提供支持,重視個別差異,也讓學生產生學習心流,營造具有鼓勵、喜悅感與歸屬感的線上學習環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逐漸產生。

 ●國高中則以【心】時代个客家後生人:文學力◆文化力◆文創力為課程願景發展架構,取材於日常生活的溝通應用,期能將所學與所用密切結合,把家庭、學校、社會等營造成客語文生活的應用環境,讓學生能自信的以客語文為溝通工具,勇敢表達自我,展現對社區的關懷,對鄉土的熱愛。

此外,國高中網站設計也關注國小、國中階段未選習客語文或改換學習語言之學生,或因國小教科書版本差異、國中課程新增或國中九年級為選修而產生的學習內容差異,特於新學習單元提供適當之銜接教材,以促進學生學習需求之完整。

臺師大向來對於推展本土語文不餘遺力,由進修推廣學院及教育學系承接國高中、國小階段兩項計畫,分別邀請數位、語言及課程教學的專家組成專案小組,以及長期推動客語文教學的校長、教師組成編輯小組進行運作。國小組由本校教育學系的郝永崴教授及工業教育學系周明教授擔任主持,國高中則由本校師資培育學院張素貞兼任副教授、臺北市立大學劉宇陽副教授,以及高雄師範大學鍾榮富退休教授擔綱。

而所有編輯團隊也都是一時之選,如國小組的前新北市永和國小的曾燕春校長、教育部央團核心教師范姜淑雲老師,國高中組的雲林縣崙背國小廖偉成老師及桃園市同德國中的吳清明校長等來擔任總編輯的工作,更有一群長期投入客語文教學的實務工作者參與開發、編撰、試教,而為使專業性的確保,組成諮詢委員會,於發展的過程給予意見,透過滾動修訂更臻完善。

在推廣的歷程,兩項計畫都透過辦理工作坊培訓種子師資,參與的教師給予的回饋,都認為這是一個輔助客語文教學、回應自主及同儕學習之實用性高的網站,非常感謝客家委員會的資源,很樂意介紹給教師夥伴和學生使用,期能透過網網相連擴大使用。(資料來源:進修推廣學院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