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氣象達人彭啟明談氣候變遷帶動產業發展 勉勵學子擴展專業、眼光放遠
近年來,「2050淨零排放」已成為國際共識,政府也增列預算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因應基本國家政策調整,臺師大通識教育中心12月14日邀請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博士,分享氣候變遷帶動的市場發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產業趨勢。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成立於2003年,團隊目前已有8人獲得「氣象預報許可證」,為全國具有最多認證的機構或民間氣象團隊。服務項目包含天氣與氣候預報、氣象災害防治、媒體製播、再生能源及環境生態監測等,客戶涵蓋科技業、離岸風電、光電產業、媒體產業、企業大眾、政府單位等官方及民間機構。
今年3月,國發會、環保署、科技部、經濟部、交通部及內政部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預計2030年以前編列新臺幣9000億元預算,引導產業綠色轉型。
針對「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彭啟明點出,歐盟2026年將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進口商必須購買憑證,作為進口產品碳排放量的繳交費用,首波管制產品為水泥、鋼鐵、鋁業、肥料及發電業,並逐步擴張至其他產業。也就是說,「減碳」將成為各國產業轉型、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議題,而碳交易更是不容忽視的市場。
然而,彭啟明也示警,相較國際社會將碳排交易視為期貨、香港成立排放權交易所,臺灣雖已在去年宣示「2050淨零排放」,但目前尚未有協調碳交易市場的主管機關,產業綠色轉型的腳步顯然已落於下風,建議政府盡快制訂相關規範。
此外,隨著「減碳」呼聲看漲,太陽能發電、離岸風電等能源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穩步上升。面對觀眾提出「文組學生該如何進入能源發展產業?」,彭啟明表示,臺灣離岸風電產業不僅需要科技的配合,也須建立外商與政府的溝通橋樑,更牽涉到現行法令問題,因此高層主管幾乎都是文科出身。
彭啟明強調,能源產業並非理科的專利,擁有外語、協商、法律專業的文科生,若能主動加強能源相關知識,都有機會跨足能源產業。他也勉勵在座學子積極擴展視野、將眼光放更長遠,觀察人才缺口所需專業,並予以補強,才能抓住產業綠色轉型可能帶來的經濟成長。(撰文:校園記者國文112陳昱辰 ∕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