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2.0922

肺癌權威陳晉興醫師開講 幽默演說引熱烈迴響

「肺癌死亡人數一年破萬,超過臺灣COVID-19死亡總人數,是國人第一大死因。」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陳晉興副院長,9月20日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享肺癌預防與治療的重要概念,他強調,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是篩檢肺癌最有效的檢查,建議45歲以上國人每兩年做一次檢驗。

有鑑於肺癌已連續十多年居於國人癌症死因之首,學務處健康中心特邀請陳晉興醫師分享肺癌臨床見證,健康中心曾治乾主任表示,陳晉興醫師專精肺癌治療與肺腫瘤手術,行醫之餘也致力推廣肺癌知識,期許師生與教職員能獲得肺癌防治正確觀念,更重視身體健康。

陳晉興醫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現為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臺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學系外科教授,著有《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肺癌用藥你該知道的事》、《肺癌的預防與治療》等書。

不抽菸就能遠離肺癌是常見迷思,陳晉興提到,肺癌的形成和體質及環境息息相關,家族病史、空氣汙染、二手菸、三手菸、室內空汙如油煙、甲醛等等都會引起肺癌;不清洗冷氣濾網、煮菜沒戴口罩、在空汙嚴重時段運動等生活習慣也會造成肺部負擔,「抽菸人口持續減少,罹患肺癌人數卻一直增加」陳晉興醫師說,對於肺癌,每個人都應嚴正以對。

陳晉興醫師表示,一般胸部X光難以發現肺部小腫瘤,肺癌初期也大多無症況,「等到身體不適前去就醫,通常已是肺癌晚期,難以根治」,他接著建議每兩年做一次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此檢查以0.1公分為單位,分析肺部橫斷面,能發現肺部小腫瘤和結節,篩檢結果以0.8公分為基準,0.8公分以上需盡快就醫,0.6-0.8公分要定期追蹤,0.6公分以下則暫時無須擔心。

透過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篩檢出的肺癌,百分之95是第一期,透過手術治療即能根治,五年內存活率達百分之87.9,現在許多地區醫院都有檢查設備,國民健康署也提供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機會。

陳晉興鼓勵大家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包含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和樂觀心態,並避免空氣汙染來提升免疫力,也呼籲「肺癌不是絕症」,只要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痊癒並非難事,並希望大家在照顧自己的同時,也將肺癌資訊分享給親朋好友,照拂身邊人的健康。

演講最後,吳正己校長致贈陳晉興醫師感謝狀,感謝陳晉興醫師仁心仁術,無私分享肺癌重要研究與發現,吳校長也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定期篩檢能有效降低晚期癌症出現可能。(撰文:校園記者人發112黃沛晴 /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