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2.0721

教育學院攜手新北市營造幸福校園 推動正念社會情緒學習豐碩成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攜手新北市教育局,111學年度起進行正念(mindfulness)融入課程之合作計畫,運用臺師大教育學院「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開發,且經證實成效的「正念社會情緒學習課程MindSpring」教案與教材,落實於教學現場,讓更多師生覺察自我、調節情緒,提升授課與學習成效。

7月18日在臺師大宋曜廷副校長、新北市議員洪佳君見證下,由教育學院陳學志院長及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簽署正念社會情緒學習計畫合作備忘錄,預計先進行3所學校,包括鶯歌工商、石門國中、安溪國中設置正念教育工作站,持續開發各種相關的課程與教材,提供更多讓師生身心更健康的幸福方案。

「正念」源自於東方佛教的心智鍛練方法,也是近年國際新興的自我照護方式,幫助人們更加專注、自我覺察與自我調節。臺師大自2018年起透過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由教育學院陳學志院長、理學院陳焜銘院長、運動與休閒學院季力康院長、心輔系劉子鍵教授、陳秀蓉教授推動一系列「以定心正念輔導促進師生身心健康」的工作坊、講座、體驗營、培訓課程。

其次成立「定心正念學習網」幫助師生及運動員將正念運用於日常生活,內容包括認識正念、正念攻略、專業培育、正念練習、相關資源等項目,截至目前,「定心正念學習網」使用人次已達約10900瀏覽人次。近年更因疫情,於110年度新增「在家系列」:在家練習正念呼吸、呼吸靜坐、覺察身體、正念飲食等,並編製「正念引導的基礎與實務」教材,同時積極開發正念APP。

有鑑於情意科學逐漸受到國際教育的重視,臺師大社會情意與發展教育中心,和臺師大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推動一系列社會情緒研究。自110學年起,在標竿計畫支持下,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K-12),正式推出正念的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結合SEL的五大核心理念: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社交技巧、負責任的決定,導入正念體驗:「五感體驗」、「呼吸練習」、「身體掃描」等,讓學生更了解正念定心對自我的幫助。

教育學院陳學志院長說明,正念是一種心智鍛鍊方法,能隨時察覺內心的情緒、身體感受,還能提高專注力。有許多科學證明,正念的效果有助於改善身心困境、提升幸福感,在臨床的實證研究上,正念也被明確指出對焦慮、復發性憂鬱症及癌症,皆有正面療效。

為了讓正念在校園中發芽,臺師大號召專家、學者與有經驗的教師加入,研發出第一套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的「正念社會情緒學習課程MindSpring」,不但符合108課綱的素養,也結合課綱與重大議題,採融入式、跨領域方式進行。

課程採準實驗研究法,經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取得以下豐碩成果:在教師部分,參與實驗課程的老師經過六次培訓後,正向情緒、幸福感與自我慈悲顯著提升,而負向情緒與情緒勞務明顯下降,班級管理更順利;小學生部分,該課程顯著增加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業成就、幸福感,並降低焦慮與違規行為;幼兒教保人員部分,經過連續四周每次2小時的實驗課程,提高教保人員的幸福感以及深層情緒行動。

臺師大近年來推動正念情緒學習不遺餘力,在師培部分已經舉辦超過80場專業的教師講座,包括BEST ME教師成長工作坊、教師的正念社會情緒學習,參加人次達3500人。在親職教育部分已舉辦上百場父母成長講座,像是正念溝通、正念同理、正念減壓等,參加人次達1200人。今年6月起,更獲得臺灣楓葉國際實驗學校邀請,國中階段導入密集的正念社會情緒學習,並與新北市簽定合作備忘錄。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教師本身的智能及身心靈狀況,一直是政府重視的焦點。尤其在後疫情時代,站在教學第一線,如何兼顧教師自我身心壓力,適當減壓及察覺是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學上如何運用正念、體認正念教學的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塊。

臺師大與新北市教育局合作,將正念導入課程,就是要教師實踐於教學中,希望藉由正念教育課程融入宣導以及學習過程,讓老師壓力減輕外,也能讓情緒得到進一步的控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也能學習情緒管理,打造有品德且幸福的校園。(資料來源:教育學院、新北市教育局 /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