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畢典》臺師大111級畢業典禮 4092位畢業生展翅高飛
鳳凰花開迎來畢業季,也正值國內疫情走向共存階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5月21日舉行110學年度畢業典禮,以實體與線上並行方式,歡送4,092畢業生。去(110)年剛獲選教育部「玉山學者」的英語系傑出校友、哈佛大學語言學系教授黃正德,也受邀出席畢典演說,以偏鄉到立足國際學術殿堂的人生歷程,勉勵畢業生帶著理想和初衷勇往直前,突破限制和困難,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往年各大學都集中在6月份陸續舉行畢業典禮,因臺灣大學系統(臺大、臺師大、臺科大)下學年將實施學期16週制度,今年三校特別協商畢典在同一天,更首度提前兩或三週選在5月21日舉行。
110學年度畢業生共計4092人,包括學士班2410人、碩士班1508人、博士班174人,今年因應疫情影響,管控限1200個名額,早已報名額滿,進場實施畢業生與家長分流,家長及親友可至禮堂等室內場地,休息及觀看同步實況轉播,未到場的畢業生看網路直播(網址),有3千多次線上觀看,畢業生親友也紛紛留言,送上祝福文字及圖案,共同感受現場氣氛。
吳正己校長鼓勵畢業生勇於追夢 為社會作出貢獻
畢業生在親友、師長與學弟妹祝福下,揮別校園生活,航向下一個人生的旅程。吳正己校長致詞說,有別於去年線上的形式,今年以實體及線上混合的方式舉辦,希望在兼顧防疫的同時,也為畢業生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回憶,並在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同學們應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向一路支持自己的家人、師長、相伴的同學,致上謝意。
他也期許畢業生,以師大所受的良好教育,結合自身能力,為社會作出貢獻,成為臺灣師大的榮耀。在人生旅途中,持續保有赤子之心、良善地對待他人,帶著好奇心不斷探索世界,「要勇於追求夢想,儘管夢想並不一定會實現、追夢的路途也不會平坦,但在追夢的過程中,會在困難中得到自我提升,也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延伸閱讀》吳正己校長演講全文)
鄉下學童成為哈佛大學頂尖學者 黃正德勉勵畢業生勇於自我探索和面對挑戰
此次發表畢業演說的玉山學者黃正德院士,日前返臺歸國,他是英語系60級傑出校友,在臺師大取得學士與碩士後,遠赴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語言學博士,先後在國內外各大名校任教,2001年起擔任哈佛大學語言學系教授至今,多次獲得國際大獎與榮譽稱號,期間當選美國語言學學會榮譽會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在現代語言學的學術貢獻具極高影響力。
黃正德院士以「從98343到02138」為題發表演講說,他解釋兩串數字分別是花蓮縣富里鄉、哈佛大學郵遞區號。他從小小的鄉鎮走向地球另一端的哈佛大學擔任教授,經歷的種種過程雖有波折,卻也留下了深刻而精彩的回憶。他在高中時期因創辦文藝雜誌而忽略學業、留級一年,並說自己確實不是「教師眼中的好學生」。留級的日子裡,他開始思索母音的長短規則,然而教科書和課堂中並未解釋其背後的道理,直至在師大英語系學習語言學才有所頓悟,從此與語言學結下不解之緣。
他從一個學者的角度為畢業生分享五件最重要的事情。「Do what you do best」(做你所擅長和喜歡的),不要因為收入、別人的想法、大學所學習的專業所限制,而勇敢去探索、尋找自己喜歡而擅長的事物。「Take the chance」(抓住每一個機會),不應帶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觀念,因失敗後得到的成功,才會結下更加豐碩的果實。「Be an angel」(成為他人的天使),所有成就都需要一定的天時、地利、人和,期許畢業生在努力於達成自己的成就之時,亦以自身能力幫助他人。
他以「Use your brain」(善用思考能力)作為第四個忠告,以邏輯思考、縝密的推理,辨清生活中的是非。最後是「Call your Mom」(留點時間給家人),無論離家多遠、身在何處都要與家人保持聯繫。他也感謝在師大的求學期間,學習到師大校訓「誠正勤樸」精神,並恭賀畢業生邁向人生另一階段的開始,期許大家作為111級畢業生勇敢面對挑戰,「一個理想勇往直前、一個初衷堅持不變、一個堅持當仁不讓」。(延伸閱讀》黃正德院士演講全文)
各學院院長和畢業生代表送上祝福
各學院院長也在典禮帶來真摯祝福,其中理學院陳焜銘院長激勵同學們不要畏懼失敗和挑戰,而在激發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在嘗試和體會中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藝術學院劉建成院長表示,藝術能力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瑰寶,期待同學們在感受和表現美之時,得到美好而精彩的人生。科技與工程學院高文忠院長認為,同學們在大學生涯中經歷疫情浩劫時,因而學習如何克服困難和面對挑戰,並應持續思考人類的需要和解決方法。
歷史系張哲豪和生科系沈欣儀作為本屆的畢業生代表,以對話的模式有趣而生動地回顧111級同學們在四年大學生涯裡經歷的點點滴滴。然而這之中疫情更是讓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無論上課或是社團活動的進行模式,並提醒同儕,在面對世界之時,記得自己並非隻身一人,共同努力必定能夠戰勝挫折和挑戰。最後,他們期許畢業生一帆風順、展翅翱翔,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也祝賀師大100年生日快樂!
揭開時光膠囊 永誌大學青春回憶
另外,封裝青春記憶的時光膠囊,每到畢業典禮再度開啟,是師大人回顧4年大學生活回憶,最具儀式感的活動之一。歷經一千多個日子,踏遍師大的足跡,提醒畢業生最初的期許。吳正己校長與畢業生代表歷史系張哲豪共同揭開時光膠囊,取出每人在4年前伯樂大學堂寫下的「給未來的一封信」,歸還畢業生,永誌大學青春記憶。
典禮尾聲,畢業生齊唱校歌,同一曲調聲響,並共同播映「1948年版」與「2021年版」兩版本歌詞,齊聲唱出對臺師大的情感,銘記校園光景與誠正勤樸校訓,兩版最後一句「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歌聲中,不忘教育的理想願景。各系師長們也為畢業生撥穗,握手祝福、互道珍重再見,隨著歌曲的旋律,踏上另一段新的旅程。
學務處今年在會場布置上,結合百年校慶歷史背景,主視覺背板畫面呈現以身穿學士服的畢業生及高校制服學生為主,搭配校景常見的磚紅及青綠為主色系,傳達悠久歷史校園及傳承精神。運動場中也有搭起多個紙飛機的裝置藝術,呈現視覺穿插效果,象徵畢業生鵬程萬里,展翅高飛;還有巨型拍照框與氣球裝飾,也讓畢業生與家人親屬留下美照身影。(撰文:校園記者音樂碩李學淇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