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2.0408

臺師大迎百年校慶 將再現經典華麗音樂劇《山海經傳》

今年適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百年校慶,表演藝術研究所重新製作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老師創作華人音樂劇《山海經傳》,4月21日起將在古蹟禮堂「經典重現」,再度將經典演出搬上舞台,一連演出 4場,接著在苗北藝文中心演出2場。

本次演出力邀表演藝術界各方菁英及專家參與製作和演出,由藝人唐從聖擔任說書人,同時邀請湯發凱、張郁婕、張洪誠及謝淳雅等多位實力派演員及表藝所學生共同演出,繼續創造新一代華人史詩神話!並為了體現校友傳承精神,演出中邀請2013年多位演出人員,一起回校參與演出,相信在全所及學士學程師生的持續努力排練下,能讓《山海經傳》經典重現。

製作團隊陣容堅強,融合古典文學與流行元素

這一齣音樂劇以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老師的《山海經傳》做為文本,故事結構以說書人貫穿全劇,內容從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到大禹治水等上古神話為依據。

《山海經傳》製作團隊包括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梁志民教授導演、舞台設計大師王世信、知名作曲家鮑比達、作詞暨劇家陳樂融等,合力將新舊元素入經典目打造屬於2022年的《山海經傳》,繼續唱、演傳說。

《山海經傳》是一齣顛覆視覺與聽覺感官的搖滾音樂劇,音樂風格多變,依照不同故事情節譜寫多首動聽歌曲,兼具抒情與搖滾的音樂類型,融合了流行與音樂劇的音樂元素,使用 A cappella 的演唱方式讓演員們在劇中大展演唱實力。

眾神搖滾磅礡登場:實力派演員搭配華美藝術設計 帶來視覺與聽覺饗宴

《山海經傳》搖滾音樂劇擁有兩百套以上現代時尚感的套華麗服裝、科技與藝術結合的視覺投影與變化多彩的燈光效果,透過出色的場佈與科技運用將橫貫古今、縱跨千年的遠古神話,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現代舞臺。2013年,在國家戲劇院彩排及上演時,50多位演員穿著時尚華麗粉墨登場,用嗓音唱出中國上古神話的搖滾魅力,高行健老師稱讚此劇音樂豐富,表演精彩,看完後「非常感動」。

《山海經傳》已於2013年於臺灣國家戲劇院首演,2014年於桃園、臺中、嘉義再度巡演5場,2015年更於愛丁堡藝穗節巡演9場,2017年,於師大古蹟禮堂連演 8 場。今年,4月21日起再度於師大古蹟禮堂、苗北藝文中心演出共6場,重現經典。精彩搖滾音樂劇,不可錯過!(資料來源:表演所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

購票資訊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s://reurl.cc/jkZ1Dq

音樂劇演出時間:

【臺北場】共 4 場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古蹟禮堂
時間:111年4月21日 (四) 19:30
   111年4月22日 (五) 19:30
   111年4月23日 (六) 14:30、19:30

【苗栗場】共 2 場

地點: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時間:111年5月21日 (六) 14:30、19:30

購票資訊與優惠方案:

1.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s://reurl.cc/jkZ1Dq
2.學生8折優惠(需出示學生證)
3.65歲以上長者、身障人士及其陪同者1人購票可享 5 折優惠(需出示證件)
4.同場次四人以上同行85折( 僅限整筆退票,恕不接受單張退票 )
※以上優惠只限一種,恕不提供雙重折扣

《山海經傳》簡介

《山海經傳》是專以中國遠古神話為本的藝術建構,從創世紀寫到傳說中的第一個帝王,七十多個天神,近似一部東方的聖經。也許高行健在寫作時也隱藏這種「野心」,所以在考據上非常嚴謹,而在藝術格局上又雍容博大。

中國遠古神話傳統非常豐富,可惜散失太多,而且還被後世的屬於正統的儒家經學刪改的面目全非,因此始終沒有形成《舊約》、《伊利亞特》、《奧德賽》那樣的巨制。《山海經傳》的作者大約也為此感到惋惜,所以他在這一劇作中努力把許許多多的遠古神話傳說的碎片撿拾起來,彌合成篇,揚棄被後來的經學學者強加給它的政治或倫理的意識形態,還其民族童年時代的率真,恢復中國原始神話體系的本來面貌,以補救沒有史詩的缺陷。

劇中七十多個人物,女媧、伏羲、帝俊、羿、嫦娥、炎帝、女娃、蚩尤、黃帝、應龍等,個個都有一種神秘個性。在劇作中,羿的命運和許多天神的命運都有「形而上」的意味。在今天形而上面臨沉淪的時代,把《山海經傳》作為文學作品來讀,領悟其中的哲學意蘊,是很有趣味的。那些天神悲壯的生與死,那些生死之交中的天真而勇猛的獻身與鏖戰,那些類似人間的荒謬與殘忍,細讀起來,可歌可泣,又可悲可歎,然而,他們終於共同創造了一個漫長的拓荒的偉大時代。———— 摘自臺灣聯經出版的《高行健論》,劉再復著

劇作家/高行健說明《山海經傳》

《山海經傳》主要取材於先秦典籍《山海經》,該書可說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地理博物志,也可看作一部古代的巫書,其中記載了許多上古華夏神話殘存的片段。歷史悠久的中國古文化雖然沒有留下像古希臘那樣成文的史詩,但這些零星的神話殘片卻顯示出曾經有過一個極為豐富而複雜的神話體系。這遼闊的地域四面八方諸多部族集團的神話早已長期交錯混雜,《山海經》其實是不同部族的巫書彙編,而且交織了不同的時代。如何連綴成篇而儘可能不失原貌,便是《山海經傳》這劇宏大的企圖。

我的工作首先是從中精選原始神話的碎片,剔除後世史家帝王世系的詮釋和經學的倫理教化,也排斥現代意識形態的各種解說,去蕪存真,以顯示神話原本率真的面貌。我努力像考古學者發掘和修復一個古陶罐,一小塊一小塊儘可能銜接,無法安置的且擱一邊,缺損的由它殘缺,不望文生義,或故事新編。

所以編成劇作,也因為遠古先民的神話史詩想必都訴諸唱頌,同祭祀和民間遊藝似乎更為接近。現今的演出則靠梁志民導演和演員們大力發揮,各顯神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行健名譽教授》簡介

高行健,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國際著名的全方位藝術家,集小說家、劇作家、詩人、畫家、戲劇和電影導演於一身。

1940出生於中國江西贛州,1987年起定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籍。先後獲得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 la Legion d'Honneur)、法國文藝復興金質獎章(La Medaille d'Or de la Renaissance Francaise)、義大利費羅尼亞文學獎(Le Premio Litterario Feronia)、米蘭藝術節特別致敬獎(La Minanesiana Award)、美國終身成就學院金盤獎(American Academy of Achevement, Golden Plate Award)、紐約公共圖書館雄獅獎(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Library Lions)、盧森堡歐洲貢獻金獎(La Medaille d'Or de la Fondation du Merite-Europeen)。

他的小說和戲劇觀注人類的生存困境,瑞典學院在諾貝爾獎授獎頌詞中以“普世的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加以表彰。他的文學作品已譯成四十一種文字,他的劇作也在世界各地每年頻頻上演。他的水墨畫在具象與抽象之間,呈現一派幽深的內心視像,在歐美和亞洲許多美術館、國際藝術博覽會和畫廊不斷展出,已出版三十多本畫冊。